績效管理實施的得與失

與上級進行績效溝通,對于沒有很好地達成工作結果的小伙伴而言,或許是件倍感壓力的事情。月末,負責招聘的Jack被叫到上級Kate的辦公室。“你覺得這個月表現如何?”Kate一如既往地單刀直入。“不太好,這個月到崗人數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Jack,那你覺得績效工資要扣多少?”目標既然沒有達成,也沒有什么好說的,Jack心里充滿沮喪,“Kate你定吧,我沒有什么意見。”“那就扣500吧,下個月繼續努力。”

“公司在創業階段,一方面沒有很好的雇主品牌吸引力,另一方面自己物色到了優秀的候選人,但預期薪酬超出預算太多,這也不能把責任全部算在自己身上啊。”推開辦公室的門,Jack感到無奈,也很無助。 Jack這個月在招聘上花了很大心思,對于薪酬不能滿足預期的候選人,也盡自己努力去挽留,但是最后卻得不到上級的認可。

管理者在領導團隊的過程中,除了下達任務,還有非常重要的輔導職能。在創業階段,招聘并不是容易的事,尤其對于優秀人才的招聘,更需要HR,甚至核心領導層花大量時間去物色人才、進行溝通,以及設計完善的入職安排及薪酬方案。對于Jack而言,或許他的能力現狀還不能支撐其完成招聘目標。Kate作為上級,應該花更多的時間與其探討本月的招聘過程,每一個環節Jack是如何思考及操作的,幫助他分析原因所在,并提供需要的資源支持。

注重過程的績效管理與注重結果的績效考核

在實施績效管理時,管理者容易將其與績效考核混為一談。以為將指標下達后,等著月末驗收就可以了。當然,對于能力優秀,主動性強且已經能夠勝任崗位職責的員工而言,不用太考慮過程的管理。但是對于剛承擔新職責、能力還不太足的員工,以及還沒標準化的工作流程,管理者僅僅進行績效考核只能適得其反,容易打擊員工的積極性。

在實施績效管理之初,管理者會希望達到以下幾個目標:其一,員工的工作目標與組織期望一致;其二,給予員工激勵感;其三,了解員工工作計劃與核心結果,并給予相應的支持。OKR能為管理者提供很好的目標制定與分解框架,但是其本身作為一個管理工具,并不能達到以上幾個目標。績效管理的核心在于持續地溝通——月初探討工作目標以及計劃,過程中及時跟進下屬的進展并給予輔導和支持,月末進行工作復盤并探討下個月的改進方向。

績效管理的理想狀態

Martin在接手管理客戶服務部的時候,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確定月度目標和個人目標。部門會議之前,Martin先與每一位伙伴溝通次月應完成的目標,并鼓勵大家書寫自己認為應該解決的問題。會議上,除了說明部門的目標之外,還分享了對于每一個OKR的修改建議,并與大家進行探討。從目標制定之初,到最終確定每一個伙伴的OKR和發展方向,Martin與大家溝通了至少兩三次,最終與每一位伙伴達成目標的一致。

在往后的一個月中,能看到小伙伴很清晰自己的工作方向,并能夠自行安排優先順序,規劃自己的工作安排。看似Martin花了很多時間去確定目標與方向,但是卻能為部門接下來的工作帶來更高的效率。記得上級在輔導自己制定培訓計劃的時候,提到應該花至少4/5的時間去確定培訓的需求以及要解決的問題,真正實施培訓以及迭代的過程只需要1/5的時間就夠了。因為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是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上周去參加了加藤嘉一的新書分享會,有幾位加藤嘉一在中國傳媒夢工坊輔導的學生也來到現場。會后他與學生們做了簡短的探討,過程中無不關心著每位學生這幾年的成長,面臨的人生選擇,以及如何思考自己的未來。雖然夢工坊結束后大家各自走向不同道路,加藤嘉一依然鼓勵著大家要多多交流,相互鼓勵與分享。特別認可他提到的一個觀點:如果一個組織不幫助每一個個體成長,這個組織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我想對于績效管理而言,這也是其應該實現的核心價值。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