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朋友百俊哥那,本說摘一點捎過去的,可是那個時候還是青疙瘩,酸倒牙。時間不湊巧,想給朋友捎點都不能實現,這才剛一周,都黃橙橙的滿樹。看看日歷,也就馬上六一了,也是端午節,麥子都已經熟透了,烈陽下都低下了頭。麥兒黃,杏兒熟,就算不是麥黃杏,到了這個時候,也是下果的時節。
院里面那株可能屬于巴達杏,果粒大,甜、面、香,不過已經不記得它栽于哪年了,只是記得院子里有個早年翻制鋁模具的鍋臺,久未用,父親就順勢栽了棵杏樹苗。不幾年的時光,已經碗口粗了,婆娑的樹蔭蓋住了半個院子。這杏樹坐果也是好好歹歹,不過聽汪同學說,這果果也是怪,屋漏偏遇連陰雨,越是結果少的年景,它還偏偏要生蟲,讓人稀罕得沒治,倒是碩果累累的時候,它倒一點問題也沒有,豐收得成了負擔。
有幾年杏熟,總會想辦法給山陽城的大公主捎過去一些,孩子負箕異鄉,雖然不能在杏樹下長大,可杏樹卻不能忘記她。當然,時隔多年,可能孩子都不記得這碩大的杏是什么味兒了,但這杏樹如果有靈性,第一時間還是會想起了漂泊在外的她,不管時光怎么轉變,世界怎么變換,杏樹下面依舊還記得那張可愛的臉。
杏兒每年總是分些給左鄰右舍,畢竟這東西不像桃子,腿兒太短,就是說儲存的時間太短,不吃也就爛掉了。不過,因為院里的果太大,有點風吹草動就會掉下來幾個,所以沒有等樹上的果子黃了,孩子早就解饞了;這不臨睡覺,小公主還跑杏樹下,看看能不能撿個杏兒吃吃。當然,也會送給親朋好友,同事同學,好東西與大家分享才好。
大門外也有一株,那是前年二姑移來的,當時來開了滿樹的花,最后就結了幾個果,不大。今年也結了不多,因為在大門外,生怕孩子們摘杏子踩到菜菜,所以提前黃的就摘了。那天阿良和我家斌斌路過,先嘗了嘗,還是有點算,味兒也不太好。
不過,樹上的杏說黃就黃了,看看掛滿枝頭的杏兒我只能給斌斌求救了,得空來卸果子了。雖然父親早幾天都做了摘杏兒的工具,可我眼神不好,就是不好使。斌斌最近比較忙,晚上還要守在醫院照顧爸爸,也沒有時間顧及我這了。倒是希望他身手敏捷,身輕如燕的來串串手;也希望多年以后還是他多來走動走動,這些技術活只能他干得漂亮。
QQ寶貝也在家閑著,不過對于杏兒他不稀罕,因為他家門外就有兩棵,所以孩子事也比較多,麻煩他估計得看看黃歷了。麥熟了,杏黃了,來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