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心情才會平靜愉悅,各個器官臟腑才會更好的運轉,氣血旺盛,人的精神狀態也會好,做事的效率也會提高,遇到困難也會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
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 獻、成才關系重大。
現代社會的生活工作節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感到心理不堪重負。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那么怎么才能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要求內外兼顧,對外,要人際關系良好,行為符合規范。對內,基本需要獲得滿足,心理機能正常。行為符合外界的規范,又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征。
心理健康說到底是一種人生態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圍事物。這種人富有利他精神,能在付出、伸展自己的過程中增強自我價值感。這種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標,但他又沒有作“完人”、“超人”等超載其自身能力的念頭。所以,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標,但目標不要太完美,既要積極進取,又要正視客觀現實,有一定程序彈性的道德準則。而缺乏道德觀念與堅持“超道德”觀念正是人格異常者與神經癥患者常見的特征。
另外,心理健康并不是心理平衡。心理健康并非平衡與適應狀態,而是處于兩極的中間位置。通常人們把適應理解成對周圍環境的順從,把平衡理解為內心無沖突,但這并不是心理健康,那么一個滿足現狀,沒有追求,不思進取的人,內心就很平衡,因為他不會有挫折感,也沒有沖突,他健康不健康?如果說“適應”就是健康,那么現在社會上有的人見人說人話,逢鬼說鬼話,左右逢源,上下計好,這種人算不算健康?其實,上述兩種人也未必快樂,其心理也未必正常。
一般把清除過度的緊張不安而達到內部平衡狀態稱作“消極的”或“低層次”的心理健康,而應該提倡的是“積極的”或“高層次”的心理健康。這種狀態意味著總有高尚的目標追求,能發展建設性的人際關系,從事具有社會價值的創造,追求高層次需要的滿足,尋求生活的充實。它的實質就是老有追求,始終是一個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過程。
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過程。因為心理健康不是說沒有遭受挫折,沒有沖突,沒有痛苦,而是能夠有效地進行調整,并在這種狀態下,保持良好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