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小四(原創)
同事找我聊天,問我這幾天看八卦新聞了沒?
作為一個通訊工具不離手,沒WIFI就生無可戀的我來說,怎么可能沒看,可是看完之后又能如何,不過是他人事,我乃旁觀客,該笑笑,該呵呵。
同事說陳思誠出軌了,就是那個什么電影的導演,算得上青年才俊,不,俊應該與他無關。無任何偏見,只是事實。
對他也沒什么了解,看過他的作品,才華洋溢,在出軌門前一切只是烏有。不要等當事人回應,世界已經開始了喧囂,喧囂的是口號和大字報,寂靜的是一顆冷靜心和一種理智的態度。駁雜的信息和層出不窮的事件已經構成了我們的世界。可是這個世界并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為不相識的人熱血憤涌,卻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頭。時間在走,初心也越來越遠,我們在夢想的路上出了軌,卻渾然不知。
現在很多人都已經不說夢想,說目標。
每個人也都會做規劃,不管一個月的,還是一個季度,甚至是一年的,我們都希望一切如自己的計劃順利進行著。可是有句俗語往往卻也成為了我們的借口“計劃不如變化”。可是往往看到那些一個一個實現自己目標的人又心生羨慕,到底如何才能做到。說真的,我也想,我也總是拿著“我就是太隨性了”當做一切始末的理由。
就像2016年我計劃自己要看100本書,剛開始我也做的很不錯,一個禮拜兩本的數量,堅持了兩三個月,對,只有兩三個月而已。有自己喜歡的電影上映,有喜歡的電視劇上映,于是看書的時間全都花在了追劇上,并且看得樂不思床。我也看電子書,用軟件下載了幾本,從年頭到年尾還是有沒納入已讀標簽里。
后來還是離職的時候整理自己的筆記本,發現在草稿本上寫了2016的目標是什么。8個月過去,一個也沒有完成。
于是又選擇繼續看書,可心里又惦記著素描,又再一次將書扔到了一邊。如此反反復復,到年底給自己總結的時候,啥都沒有完成,又暗生懊惱。
雖然此出軌與比出軌不能相提并論,但朝三暮四總完成不了什么大事。
我們很樂于說出自己的夢想,來證明我們還沒有被這個駁雜信息充斥的世界里給麻木,可是我們依舊在這個事件層出不窮的世界里漸漸忘記。我們變得像個核桃一樣,長著堅硬的外殼,內里卻蜿蜒曲折,糾結到不行。
腦袋里時不時的拿目標出來晃一下,又時不時被其他事情給牽引。玩得樂此不彼又心生惦念,不知道出軌時的心情會不會是如此。
我只知道能實現目標的人一般都專情,除了堅持,自律也能做到極致。這就是為什么我現在還是這幅德行的原因吧。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