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曼古喬
放假多日,閑來無事,因為疫情,實在也沒有好的去處。想起期末領到的一本書,趁還沒有覆滿灰塵,我該拿來看看。對于工作上安排的讀書任務,大體都是如何提高專業,如何提高思想覺悟之類的,往往理論性的材料和專業的術語較多,這類的書,不是我的最愛。
拂了拂書的封面,一句“對我來說,教書就是制造驚喜,就是制造令孩子難忘的經歷”從我眼前掠過,這別致的觀點,一下子就勾起了我閱讀的興趣。確定是“驚喜”,不是“驚嚇”?回憶起自己求學和教書的經歷,數不清的學習任務,和上不完的興趣班,實在是感覺不到哪里來的“驚喜”。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我上上下下把封面看了個仔細,書的名字叫《優秀是教出來的》。打開了它,在離目錄最近的那一頁,作者羅恩·克拉克寫下了自己對父母、對學生的感恩,感謝父母的愛和支持,感謝學生給他生活上的啟迪。我以幾乎用秒來計算的速度將目錄瀏覽了一遍,克拉克先生的五十五條“規矩”,對于常年在教育崗位上的我來說,大抵都是似曾相識的。不管是教師,還是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這件大事上,都會或多或少地運用過。毫無疑問,如果作者只是逐條闡述這些“規矩”的重要性,這本書必是索然無味的。顯然,克拉克先生并沒有那樣做,而是從說話、鼓掌、問候、謝謝這樣的細微處著手,通過一個個貼近生活的生動形象的例子,展現對55個教育細節處理過程的智慧,他也創造出了教育奇跡,成為美國一名成功的教育者。
作為教育行業成功的典范,與很多大談理論的教育名人不同,他的書中并沒有談及如何解析教學大綱、備課或是鉆研教材,而是談論作為一個普通人所應該具備的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的品質。這些看似是對細微的“瑣事”的記錄,通俗易懂,更能讓讀者產生共鳴,讓人感覺到他所描述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日常里。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跡的55個教育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奇跡,細節決定成敗。古人語“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于教育者來說,細節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對孩子最重要的品質的培養往往蘊含在細枝末節的小事上,作者帶著他的學生們探索學習的樂趣,孜孜不倦地重復他的規矩。在遵守規矩的過程中,讓孩子養成了堅持、專注、禮貌、感恩等一個優秀的人不可或缺的習慣和品質,這也體現了克拉克對學生深深的愛和無私的奉獻。
我竟不知不覺從作者所描述的經歷中聯想到我班上的孩子,好像每一條規矩里所描述的事件,總能從我教過的學生里找到“原型”,作者是有多么“料事如神”。只可惜,在閱讀這本書之前,雖然我深深地知道“規矩”要不斷地重復給孩子,直到形成習慣也依然毫不松懈,但當真正違反規矩的情況發生在班上時,要么不及時按照與孩子事先約定的做出處罰,要么就是不忍心處罰。最后變成“一處弛則百處懈”。
書中提倡對孩子的教育要在平時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對孩子的寬容、尊重和賞識,更能獲得與孩子交流的契機,從而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徹底地了解孩子。克拉克教會孩子從言行中學會文明、從交往中學會友善、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愛中學會感恩……這不正是我們需要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嗎?在中國,在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錯綜復雜的時代,迫切需要我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們時刻掛在嘴邊的24個字,正需要我們從細節教育中傳遞給下一代。不管是高至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還是低至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都迫切需要我們去弘揚,把這些價值觀,傾注在平時與孩子相處的細節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作為老師,我們除了教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教會他們突顯人文精神的好品質、好修養。克拉克就做到了這一點,他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我們去借鑒與學習的。因生制宜定規矩,放下架子與學生共同成長為朋友。
最讓我反復閱讀這本書并樂此不疲的理由,在于細節教育對孩子全方面的關注,小到一句話、一個彎腰的動作,大到堅持計劃不動搖,從第一個細節的小小規矩開始,在細節教育上堅持原則,從不以“算了吧”“下次再說”錯失任何一次教育的機會。一切惡習的養成,都有第一次細小錯誤的縱容。結合自己的從教經歷,我們也給學生制定了很多規矩,比如幼兒園常規,比如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學生們都背得滾瓜爛熟,但并不一定都能按照守則上寫的真正實現。
在“做事應該有條理”這條規矩中,克拉克自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沒有條理的人,因此,當了解他教過的學生的表現時,常被其他老師們指出他的學生缺乏條理性,為了幫助學生改進這一點,他決心首先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親自示范,把要求細化,不懼繁瑣。
這本書里的五十五條規矩,和對應的克拉克為了讓孩子遵守規矩所做的一切,去裁縫鋪參加學生的生日派對、請假外出前為學生精心錄制視頻......這些細致的付出,著實讓我深深感動,有這樣的老師,學生如何不優秀。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第十一條規矩“制造驚喜添情趣”。從在課堂上冒出在報紙上登廣告的想法,到后來在《今日美國》上登謎語,最后帶著孩子們去華盛頓旅游,參觀白宮,與孩子們一起把經歷寫成書的過程,恰恰也體現了克拉克在對孩子立規矩進行細致教育并培養孩子優秀素質的成果。這正是他一直在細節教育中為給孩子們的這次最大的“驚喜”所做的鋪墊。因為平時練習讓學生盡可能地與他通話,練習語言表達的藝術,才使得他的學生盧克能自信地給報社打電話。老師和孩子們持之以恒,不怕困難,一次次付出,一次次收獲驚喜,制造了令他們一生難忘的經歷。
不管是學習上最努力的阿卜杜拉,還是撇嘴巴翻白眼的安托肯娜,都同樣必須遵守規矩,克拉克總能用他恰到好處的辦法,讓學生心服口服。不管孩子表現好壞,都能用最讓家長接受的方式跟家長溝通,就算溝通的結果是讓學生留校,也必須征得家長的同意。一張簡單的便條,傳遞著老師對家長的尊重、對家長的感恩、對孩子的信任,更顯示了老師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為人著想的品質。
每個孩子都有屬于他的閃光點,及時把孩子表現好的方面反饋給家長,讓孩子獲得更多的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促成孩子改變不良習慣的動力,這也是我們要向克拉克老師學習的地方。
讀罷《優秀是教出來的》,讓我深刻感知到了一位從小鎮上走出來的老師偉大的人格魅力,五十五個教育細節里,有些雖然看似和學習無關,甚至看似還有些強制,克拉克卻想得周全細致,在執行這些規矩時,獎懲恰當、張弛有度。對孩子嚴格施教,又用愛心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培養出學生優秀的的修養和品質。書里娓娓道來的教育心得,字里行間,無不反映出老師對學生無可替代的愛,因為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職業,克拉克才做到了這么用心細致地付出,優秀是教出來的,他教出了優秀的學生,在教書的過程中也成就了優秀的自己、優秀的老師,創造教育的奇跡。我決定把克拉克的五十五個細節記錄在筆記本上,在我迷茫時、在我處理問題無措時,可以拿出來品味、借鑒。
教育孩子,就像工匠雕琢玉石,精雕細琢,堅持打磨,寶玉才能顯現。只有認真去發掘教育中的細節,全心全意地付出、全心全意地愛孩子,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實現教師育人教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