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求職用招聘網站資料自動生成簡歷,有很多模板可選,包括LinkedIn,這些都是結構性簡歷不錯的選擇。還有些公司會有自己的投遞系統,那就follow即可。
很多人在招聘網站上生成一個標準模板就廣撒網,用同樣一份簡歷去投所有的工作,通吃所有的職位申請,針對性就會打折扣。
網絡生成的模板可以用,做好后一定仔細檢查,不要認為生成的簡歷就格式上萬事大吉了。各個網站也有不同的定位,生成簡歷效果差異很大。我個人建議如果想做,在一些主流的招聘網站上各生成一個,自己多比較下。
自己最好再有一份自己寫的簡歷。在各類Office文檔上做Word格式比較常見,也有用Excel的、PPT版的,最好做好后轉成pdf再發給企業,顯得美觀又專業。
還有一個小建議,就是最好自己把單獨準備的簡歷,打印出來,在面試時打印兩份帶在身邊,甚至可以再準備一份推薦信,也是帶在身邊,這樣非常有利于在面試時表現加分。
所有的獵頭在拿到一份候選人簡歷(行內稱原始簡歷)沒有不修改的。正規獵頭并不會篡改任何實際經歷,而是有針對性地突出候選人與工作匹配的地方。
“像獵頭一樣找工作”,修改簡歷其實也是一個細節。
如果人才自己投遞簡歷,自己也要仔細看有什么可以傳達出意愿、能力、價值觀三個方面信息的地方。建議自己認真做一份自己的“原始簡歷”,再在每次遇到心儀的職位時加以修改增強針對性。
你要記得HR也是人,Ta做的也是一份工作,很多基層的HR工作量大而無趣,不可能個個都是火眼睛睛的伯樂,在每個獵頭公司的培訓中不可少的就是如何與HR打交道(管理HR)。個人對他人的工作也要有體恤之心。
很多人才簡歷石沉大海一定是心有不甘,也有疑惑。這點我非常理解,誤殺可能當然存在,但我們要理解,找工作本是相對的雙向過程,正如很多HR很是憤怒于到面率(通知面試后來面試的人才)低一樣的道理。
簡歷基本要求:
1、格式:格式是給人的第一印象,賞心悅目才能吸引人讀內容,才有機會從一大沓簡歷中讓人留下點印象。CV給人的好印象,應該是格式整齊專業、重點突出、內容簡潔、條理邏輯清晰、用詞譴句漂亮。重點突出部分如工作經驗,要列實例少描述性語言。
2、篇幅:很多人建議簡歷為1頁,或者1頁中文1頁英文。我個人10多年從來沒有遇到過因為簡歷太長被我或HR槍斃的問題,而且很難想像一個有多份工作經歷的人簡歷只有1頁,但是太長的簡歷確實會模糊掉你的優勢。寫多了,招聘方沒那個耐心看,而且容易空洞無物,寫少了,過于單薄,無法充分表現出工作內容和成績。簡歷不必拘泥于長度,但一定要精簡得反映出你的特長。
個人覺得中英文各2頁較好,如果工作經驗無或極少,中英文各一頁A4即可,工作經驗豐富的,各3頁內較好。
3、版面簡潔干凈:這是專業的體現,也是能力的一種表現。
顏色:黑色即可,最多大標題用深灰色或深藍色,正常不要超過兩種顏色。太多顏色太花哨顯然也不正式,這和正式場合要更保守的著裝是同樣道理。重點部分可以用加粗或者下劃線(加粗用得更多)來體現。
4、字體:字體統一,保守商業常用字體中英文各選一種,全文一定要統一。英文Times New Roman,Arial中文宋體,字不要太小,一般控制在10號到12號、中文五號。盡量不要在同一簡歷中出現字體混用的情況,標點也要注意中英文標點的不同,尤其中英文互換時,經常會遇到在英文簡歷中用的中文字體和標點。這個很多獵頭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誤,所以很多獵頭公司內部會有另一個模板。
適當用一些bullet points(項目符號)分出層次來,顯得更加有條理,bullet points也不要太花哨,選擇1-2種如小圓點小短線即可。
5、照片:英文CV極少用,中文簡歷部分可以用。只能放職業照,休閑、個性、家常等風格均不宜放入簡歷。職業證件照和職業裝要給自己多一些時間去選擇和準備,多找幾家相館照幾張彩色職業證件照比較一下,穿職業裝拍,拿不準職業裝的標準,寧可穿西服穿襯衫拍,無論男女都應該收拾一下,化個淡妝,拍出來才顯得精神正式,建議找專業拍職業照帶化妝的照相館,以免拿不準化妝的尺度,照出來樣貌失真。前文講過,除了招聘廣告上有明確要求,資深人士還是不建議在簡歷上放照片,寧可放LinkedIn鏈接。
此外,建議職場人士要用與自己形象相符的職業照,我經常看到有些在職場上很資源的人才無論在LinkedIn還是簡歷上還一直用著明顯剛畢業時稚氣未脫的青春證件照,我很理解職場人士繁忙,但還是至少每隔幾年換一換,跟上形象的變化為佳。
6、中英文簡歷為佳:除非是純內資,比較有把握只接受中文簡歷,應該同時發送中英文簡歷,中文的和英文的格式、順序(比如事件的時間,英文習慣從最近的開始,中文習慣從最早的先說,但隨著職場規則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偏向中文簡歷也參考國際慣例,獵頭公司較普遍的是中英文均從最近的開始列)和內容不一定要完全對應,沒必要逐字翻譯,表達更重要。
中文CV就全中文,英文CV就全英文,盡量不要中英文參雜(除非是為了特別解釋一下不常見專業詞語),記得亦舒有本書上提到過,中英文交雜就象牙齒里有菜屑一樣讓人不舒服,當然,師太不了解在中國,尤其一線城市,Chinglish已經是一路文體,大凡有點走國際化路線的企業都是這路文風(很慚愧,包括鄙公司在內),日常交流斷少不了牙齒中有菜屑。但是簡歷還是保守原則,盡量版面干凈,文字流暢為妙。
7、郵箱地址和發件人名及郵件名:建議注冊一個含自己名字全稱或者縮寫的郵箱,不能過于個性(怪異),盡量少用些lovebaby@之類的郵箱名,QQ郵箱也不是絕對不能用,前文已經寫過,不對等的郵箱印象分打折扣,和著裝、用詞一樣,職場用郵箱名保守點也是一樣的原則,當然,創意類、游戲類工作可以有例外,可能要求附較大作品的也例外,總之,對等原則總不錯。 同前文所述,發件人名不宜過于個性,郵件名也盡量點題。
8、語言精煉簡潔:
非常多簡歷文字啰嗦語言貧乏,有些英文簡歷一看就是機器翻譯后根本沒有修改,這種簡歷意愿、能力給人的印象可想而知。簡歷即使做不到語言優美、對仗公整,詞匯豐富,但起碼要做到語言簡潔、條理清晰、流暢。我們不是人人都要像莫言,做不到語言的收放自如,那起碼能為自己代言,表現自己的認真和專業水準。
簡單來說幾點:首先同義詞多變換,減少同一個詞語的重復使用,每一次寫完改完,自己默念一遍,如果自己念起來朗朗上口有節奏感,別人看起來也會感覺流暢。多余的詞字刪掉,至少別有語病錯誤,中文的語法很容易被忽視。現在太多網絡語言和微信碎片快餐文,看似鮮活生動,不講究文法,但簡歷還是以公文標準要求用言保守為好。在簡歷中,盡量避免用還沒有形成共識的網絡語言。
9、突出重點,適當包裝:選擇什么樣的內容,突出哪些重點,造詞譴句如何有技巧地表達,都有講究,你希望傳遞什么樣的信息給看CV的人,Ta就會對你有什么樣的初步印象,這和你的個人形象塑造同理。
包裝也要適度,要基本符合事實,可以突出重點,但不能太過度夸張甚至作假,面試時被問到,很容易手忙腳亂。記得我有次面試一位候選人,候選人英語流利,我和他聊得很開心,看他寫著自己會四門語言,對此很是欣賞,剛好有同事是法國人,于是讓法國MM來和他對了幾句,誰知完全搭不上,讓我立刻對他簡歷上所寫其它語種連帶他的經歷,都產生懷疑,因為職位重要,最后還是沒敢把他推給客戶。所以適度包裝還有重要一點就是,在簡歷準備好后,把內容好好review一遍,想一想面試官問到的時候如何回答。
10、針對性地做簡歷調整:多花些時間和心思來修改出一個最佳最全面的基礎簡歷對每個人是必須的。在基礎CV(原始簡歷)上,我認為對于自己很重視很心儀的公司,是有必要針對性地調整一小部分內容的,不要大動,微調就好。
11、Cover Letter和追蹤郵件:不是必須,但建議如果是確實很心儀的職位,寫比不寫好,尤其是追蹤郵件,還是這句話,意愿、能力、價值觀文化匹配度,態度謙遜而自信總是能在各方面體現出的,用力過猛也應該避免。
先搜集一下公司的外部信息,當然外部很多公開評價,尤其是中大型公司,毀譽參半很正常,不必盡信,要有自己的判斷。
個人認為LinkedIn就是很好的渠道,一般在LinkedIn除了能找到公司信息,還能找到這個公司現在人員的信息。你可以看下該公司人員的背景,風格,尤其是管理層,都是些什么樣的人。這些人的風格和職業發展路徑往往代表了這個公司的用人風格和生存發展的規則。
再在公司的網站上做做功課,看看公司的愿景、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等等,然后針對該行業/公司特點和職位要求,略微做調整,合理地往他們期望的要求上靠攏,讓招聘官感受到你就是他們失散的同類。
當然,如果這個公司還沒在LinkedIn上注冊,外部信息也很少,也能說明問題;如果網站也沒有,什么都沒有,建議要查查工商資料了。
各國職場規則很不一樣,簡歷要求差異也很大,國際通用的未必在國內適用。我也不敢說我寫的就是權威標準。因為各個組織要求不一,各HR感受不同,簡歷也是個與時俱進的活,寫得再好也只是個載體和工具,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實力。
在個人投遞簡歷過程中,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做好自己能做的,盡量體諒到簡歷接收人的角度,展示自己的實力,爭取讓自己的簡歷在蕓蕓眾簡歷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