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鐵去看望一個老友。
一次停車后,上來了四個人,從長相上看應該是一家四口,女人拉著一個小女孩,男人則推著一個嬰兒車,里面還坐著一個小男孩。他們剛好走到了我的對面,那里有兩個空位,于是媽媽拉著女兒坐下,男人則扶著嬰兒車站在女人身邊。
與旁邊的人相比,他們真是太不同了,幾乎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
女人齊肩長發,簡單的灰色棉衫,配雅致的白色長裙,看起來十分嫻靜。
小姑娘約莫5、6歲,穿著綠色的無袖裙子,棕色長發被淺粉色花朵扎成了馬尾,她坐在椅子上,白嫩的手臂上掛著一個灰色太陽帽,雙腳懸在半空中,精致的小白鞋開心地一晃一晃。
男人一身運動裝,檸檬色半袖上衣,配墨綠色短褲,腳蹬一雙不露腳趾的深色涼鞋。
嬰兒車里的小寶寶穿著帥氣的黃色襯衫,上面印有一個個綠色椰子樹,兩手緊緊抱著一大瓶礦泉水,連人帶水舒服地躺在車里,注意到我看他,就開始沖我笑。
小姑娘坐下后就好奇地四處張望著,小身子不住擺動,發間還有兩只淺藍色蝴蝶隨著她的動作翩然飛舞。她見地鐵走到了地上,便有些興奮地小聲提醒爸爸媽媽看窗外。
立在車窗邊的男人也注意到了風景的變化,于是將小男孩抱起來,讓他也能看到外面的風景,還邊看邊指點著,輕聲說著什么。
小孩子的頭發是很容易亂的,于是女人開始耐心地給女兒重新梳頭。小姑娘立馬非常配合的乖乖不動了。地鐵不斷前行,即將通往終點,開始有空位出現,小女孩旁邊的兩個位置空出來了,她便挪動身子到邊上去,喚著爸爸和弟弟,讓他們坐到她和媽媽中間。
男人于是將小男孩放在椅子上,男孩不安分地動著,后來又忍不住踩在白色椅子上。之前毫不在意滿腿腳印的男人立刻拿出紙巾,開始不斷擦拭被孩子踩臟的座椅。
女人微笑著看著家人們,然后拿出手機,抱著女兒拍了幾張自拍,又笑著給爸爸他們拍照。
從外貌上看,他們四人并不如何漂亮,尤其是那夫婦,身上也有著都市男女共有的辛勞與風霜,但他們并沒有因此而表現出麻木或兇煞的一面,一家人那么干凈地笑著,那么認真而輕聲地交流著,在周邊人或疲憊、或呆滯的面孔中,在或大聲喧嘩、或悶頭玩手機的人群中,顯得那么的與眾不同,那么的遺世獨立,那么的美!他們那體現在自己及孩子行為上的品味和素養,那種認真生活的態度和為他人著想的心,那家人之間溢滿幸福的、其樂融融的味道,讓我仿佛看到了天堂的樣子,忍不住就要流下淚來。
在如今浮躁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在熊孩子甚至熊家長滿街跑的現實中,這樣和諧、幸福的家風我很少見到了。很明顯,這一家人是快樂的,而孩子更是快樂的,從這對小姐弟清澈、好奇的眼神中,我能感受是他們對于所處的這個世界的友善與愛。我想這絕對是得益于他們父母的言傳身教,這對聰明的父母給了他們真正的教育。
教育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目前的現狀是孩子們一個個被趕離了家,遠離了大自然,背著沉重的書包,整天匆匆去學校接受枯燥而艱難的功課,面對嚴厲而唯分數論的老師,放學后也還有寫不完的作業,去不完的補習班。父母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對攀比的熱情比讀書要高出好多倍,自己看著電視上熱播的宮斗劇,卻讓孩子們好好學習……
這樣長大的孩子們,他們的童真要安放在何處呢?他們的興趣是被激活了還是被磨滅了呢?他們的心還在嗎?讓孩子們不停做題做到討厭學習,工作后就再也不想讀書的教育能稱其為教育嗎?只要考試分高就好了嗎?孩子們其實是無時無刻不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所塑造的,現在,我們的孩子們到底跟老師、跟家長、跟學校、跟社會學到了些什么呢?
我想,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意識到:當媽媽給我梳頭時,我要安穩一些,好讓她更方便;當窗外有風景出現時,我想跟爸爸媽媽還有弟弟一起分享,讓他們也體會到這一刻的美;當出現空位時,我希望爸爸和弟弟能坐下歇會兒,別那么累;當爸爸媽媽姐姐都有要做的事時,我也不能閑著,我來負責給大家抱著水;那位阿姨一直在微笑著看我,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所以我也朝她微笑;椅子被我踩臟了,別人就不能坐了,可是爸爸也沒有把我抱下來,而是拿紙擦干凈了,并沒有打擾我看風景,我的爸爸真好!
可能會有人說我只是見到了他們幾分鐘,就想了這么多,太夸張了。確實,這家人不一定完全是我所想象的樣子,但是,如果家長、老師乃至整個社會都能給孩子營造一個這樣的環境,時刻給他們提供這樣的影響,難道不好嗎?一直在這種教育中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未來難道會差嗎?我認為,他們一定會成為善良、有愛心、講禮貌、熱愛生命、有責任感、尊重別人、為他人著想、學習能力強、懂得欣賞美的人!
這些從習慣中培養的良好品質,浸透在靈魂中的高尚人格,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畢竟,教育是要培養杰出的“人”!除了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以外,我們還要再教孩子什么呢?難道這些還不夠他們健康、快樂地學習、工作,成為想成為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充滿愛的、自由幸福地過自己的人生嗎?
我們現在社會所做的教育的結果是要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呢?每次深入思考這個問題,我都會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