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給《中國式關系》一個大紅花,電視媒體播出效果很不錯。從我自己的喜好來看,這部劇并沒有帶給我太多共鳴。首先,主角年齡偏大,不是關于年輕人奮斗的神話,收獲不了雞湯的營養;同時,看名字以為是人情教科書,卻也并沒有太多可供我參考的職場規則或商業規則的行動指南,看它也就圖個熱鬧罷了。但從劇本創作角度來說,還是具有一些可圈可點的東西。
首先,選材角度,以“中國式關系”為創作角度,分析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情社會,有值得談論的地方。中國式關系,從社會關系來看,是一個人情的聯系,做生意先不看你實力怎樣,先上酒桌。這些約定俗成的潛規則讓我們又恨又無可奈何,誰都不喜歡,但到了場面上,不這么干就屬于另類,想裝清高那就沒生意可做,真是可惡。所以所謂中國式關系,在人們心中是一種尷尬的存在,既想逃避,又不得不面對的這么一種情境。所以,看到中國式關心的這個名字是能夠抓取觀眾的注意力。
其次,以“體制內到體制外”作為切入點,視角獨特,二者之間的天然沖突能夠迅速打開創作思路。體制內和體制外,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際關系和處事系統 ,非常具有中國特色,也是老百姓們愿意議論的一個話題。這么一來,不同的情境能夠迅速給人物帶來天然的矛盾,從而讓劇情變得有意思。
再次,從人物塑造來,編劇駕馭人物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男主角是一個大男子主義、直男癌晚期、體制內屬性的一個人物。起先,他在處理商政關系中可以說是游刃有余,之后他從體制內到體制外,沒有衣冠傍身的他怎么跟之前的同事以及以前巴著他現在卻將之踩在腳下的人共生存,如何體現他的正義、善良、有底線。除了男主角之外,劇中還有其他的男性角色。比如商界老板、渴望成功的年輕人、社會底層胡攪蠻纏的無賴、不成氣候的富二代,這些人物的形象都很鮮明,而且在當今社會有一定的代表性。
從女性角色的塑造來看,編劇圍繞男主角塑造了六個女性角色。包括他的女兒、前妻、前丈母娘,以及跟他產生情感關系的女主,和他同住屋檐卻保持純潔男女關系的女模特,以及工作過程中認識的一位三零后的老太太。這些人物都具有自己獨到的特征,足以見編劇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功力。
此外,編劇也能夠駕馭比較復雜的人物關系。劇中有官員與生意人的關系、創業者與投資人的關系、大大小小四組人的情感關系,還有婚姻關系、上下級關系,關系架構相當復雜。編劇卻能夠做到在講述一個核心故事的過程中,將這些人物關系有機地串聯在一起,看他們如何產生矛盾與化學反應。
編劇張蕾介紹
一、個人履歷
①1998年-2002年,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②2003-2006年,于中國傳媒大學攻讀電影學專業影視編導藝術方向碩士研究生,獲文學碩士學位。
③2006年-2009年,于中國傳媒大學攻讀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電視劇歷史與理論方向博士研究生,獲文學博士學位。
④曾從事影視策劃工作:《妯娌的三國時代》《我為兒孫當北漂》《羋月傳》
二、題材偏好
張蕾對現實主義題材比較熱愛,希望能夠真實反映當代生活,體現真實生活的質感和味道,再現生活本真的東西。認為“懂人情、知事理,知道怎么是對的、應該的、得體的,才知道怎么動人心,怎么讓人物關系貼近或疏遠、水火不容而又生死與共。好劇本的背后,是對人心、人與人之間情感與關系的洞察,是編劇個人心界和品格的修煉?!边@正是創作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所要求的人生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