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詩經》第八天:《摽有梅》

女子采梅圖

摽(biao 四聲)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dai 四聲)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ji 四聲)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注釋:

摽:落下。 ? ?實:果實。

七:七成。以打落梅子比喻追求男子。 ? ?迨:及,趁著。 ? ?吉:吉日。

頃筐:斜口的筐,前低后高。 ? ?塈:取。 ? ?頃筐塈之:梅子盡落于地,用筐子去裝起來。

譯文:

樹上梅子落紛紛,枝頭還留六七成。有心追我的帥哥,千萬不要誤良辰。

樹上梅子落紛紛,枝頭只剩兩三成。有心追我的帥哥,到了今天莫再等。

樹上梅子落紛紛,收拾起來用筐裝。有心追我的帥哥,快點和我來幽會。

賞析:

要看懂這首詩,先要知道一個古時的風俗:根據《周禮·媒氏》中介紹,在召南地區,每逢仲春之時,梅子成熟,當地的媒官(古代設媒官代表官方登記和組織轄區內的婚嫁,相當于婚姻登記處。)便讓沒有結婚的大齡青年(男過30,女過20歲者)自由幽會相愛,如果無故不參加這種活動的還要受到懲罰。(看到這里,單身狗不禁仰天長嘯:為什么我們沒有把這種優良傳統給傳承下來呢?)據說這種政策是為了適應當時的農業經濟,繁殖人口以促進生產力。同時也符合儒家外無曠男,內無怨女,以達到社會和諧穩定的思想。(這樣想來,儒家思想在當時還是非常先進的思想呢,畢竟符合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

理解了這一婚姻習俗之后,這首大膽的女子求愛詩就變得很容易理解了。可以想象,這首詩是在三月仲春的時候,從女子口中唱出來尋覓對象伴侶的。

全詩以成熟的梅子紛紛墜落起興,以梅子紛紛掉落暗喻青春消逝。姑娘看到梅子成熟(額,妹子成熟……)紛紛掉落的情景,不禁想到已經年過20的自己,一時感慨起來:時間是把殺豬刀哇!老娘的青春啊!屬于我的那個白馬王子,你究竟在哪里?于是,女主開始以梅子起興,情急意迫地唱出了這首大膽的求愛詩。

全詩共三章,“庶士”一詞出現了三次,“庶”意為眾多,“庶士”是指眾多小伙們(帥哥們)。由此可見,女主不僅還沒有伴侶,連暗戀對象都還沒有。想象一下她向著整個男性世界高歌求愛的情景,古時候的女性也是很開放的呀。另外一點,20多歲的姑娘,在現在看來當然還是很年輕的,不必急著出嫁。但是在先秦的時候,已經是高齡剩女了。于是,我們不禁要想,這姑娘是不是長得太安全了,才沒人追啊?可是,從詩歌來看,這個姑娘并沒有半點自卑之處,反而對自己充滿自信。從“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謂之”三句可以看出來,她的自信和急切:帥小伙們吶,這么好的姑娘就在這里,你們怎么還不來追啊?

最后從結構上,我們可以看到,此詩也是用了疊章的手法,全詩三章,每章的句式都一樣,只是稍稍改動了每句的其中一兩個字。從每句改動的這幾個字來看,我們可以輕易地看出來,女主的急切之情是怎樣一步一步遞進的。“吉”、“今”、“謂”,從從容等待吉日良辰到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再到最后的你現在來我就跟你走。這姑娘是何等的著急啊?

這首詩,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求愛詩之始祖,有些學者認為,此詩的重要意義在于構建了一種以花木的盛衰比擬青春易逝的抒情模式。后來,還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求愛詩或多或少地從這首詩里面獲得了些靈感的。比如:唐朝無名氏的《金縷衣》“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還有《牡丹亭》中杜麗娘感慨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再到《紅樓夢》里林黛玉嘆息“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

單身女神們,背起這首詩吧,說不定哪天遇到自己的男神了,直接就能用上了。哈哈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