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內在的真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并不能能消除這個孤獨,但正因為由己及人的領悟了這種孤獨,我們內心才會對別人充滿最真摯的愛。世上有多少個朝圣者就會有多少條朝圣的路,每一條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實并不孤獨。——《一個人的朝圣》
? 《一個人的朝圣》作者蕾秋·喬伊斯以其細膩明朗的筆觸,層層鋪開,詳盡描寫了哈羅德朝圣之路上的心路歷程。
? 剛剛退休且患有嚴重腿疾的哈羅德接到曾經的同事奎妮病危的消息后,當即決定徒步穿過英格蘭去貝里克郡療養院見她,當他將一瞬形成的念頭付諸于行動時,沒有帶錢包和手機,也沒有向妻子辭別,說走就走。
? 莫琳和奎妮,他生命中的兩個女人,都陪伴他渡過了生命中的某個重要時期。一路行走,一路回憶。前者是相伴了45年的伴侶,近二十年的冷言茍笑。后者是工作中的伙伴,曾經莫逆至深,無關風月。每一次回憶,每一個片斷,在他腦海中過濾時,都有一種重創后撕心裂肺的痛。所有的這些更加堅定了他朝圣的腳步,他對自己說,就是一步一挪也要挪到奎妮所在的貝里克郡療養院。
? 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朝圣者的隊伍時,哈羅德上了新聞電視和各大報刊頭條,成了萬眾注目的焦點。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繼續緩慢而平凡的行走,他的內心依然是孤獨的,他在不停地自省。童年留給他的是個幻影,或者是艱難過后的重影。戴維是他最深的隱痛,令他追悔莫及。與此同時,莫琳也在反思自己,隨著哈羅德離家的日子逐漸拉長,她竟不自覺地開始想念哈羅德,她明白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她漸漸明白多年來對哈羅德誤解很深,在鄰居格蕾絲的勸說和陪同下,她終于起身驅車與哈羅德會合。
? 莫琳的到來無疑是哈羅德內心的一道光,為哈羅德的朝圣之路傾注了新鮮的空氣和溫度。他們經過短暫的互敘之后,道別,又回到了原點。
? 哈羅德不喜歡那種夸張的報道,不喜歡在鏡頭前說違心的話,不喜歡后來加入的隊友之間暗自的較量還請他評判,他甩開了他們,又開始了一個人孤獨而自在的朝圣之路。他之所以放棄本可以坐車幾個小時就能見到奎妮,卻選擇以徒步的方式去見奎妮,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內心一直欠奎妮一聲“謝謝”。二十年前,他的戴維患了抑郁,自殺之后,他與莫琳的夫妻關系日漸僵化,爭吵,冷戰,頹廢消沉,終日酗酒,以至于在一次工作時間喝了過量的酒后,失手打碎了老板納比爾的玩偶。納比爾的苛刻與暴戾人人皆知,然而他卻極其愛自己的母親。玩偶并不值錢,是納比爾母親的遺物。哈羅德無疑是捅了一個天大的簍子,關鍵時刻,奎妮為他頂了包,她被炒了魷魚。二十年,哈羅德活在在自責與不安中。
? 與莫琳分別之后,哈羅德又變成了一個邋遢的男人,風餐露宿,多日不清洗的衣物和身體發出的酸臭難聞的氣味,腹中的饑荒讓他常常忽略了吃飯這件事。路過公共場所,當他想向別人借剃須刀時,被人指著“禁止乞討”的標牌嫌棄。經過艱辛的跋涉,歷時87天,627英里,哈羅德終于到達貝里克郡,他見到了在療養院的奎妮。兩人相對無言。目光中的交流,似乎也是一種生命的交接。奎妮帶著最后的笑容上路了,莫琳趕來參加奎妮的葬禮。哈羅德隱而不發的悲傷如一汪大海,看不到頭,莫琳的內心泛起陣陣漣漪,她陪著哈羅德來到海邊,他們又相互牽起對方的手,在笑聲中搖晃,偎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