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萊斯特
《美國麗人》是9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我覺得值得一看。“我為自己愚蠢而渺小的生活自豪”,這是主角對自己人生的最后自白,細細體味,妙不可言。家排說,一個家庭里,女人要跟隨男人,男人服務于女人,這樣的系統才是平衡的,否則這個家庭必然會出問題。
被保護的女人與被崇拜的男人,是每個正常男女的渴求。而這部影片中,在萊斯特的家庭里,愛的能量是受阻而壓抑的,男弱女強、干涸的性愛、情感饑渴,平靜的外表下噴射著壓抑的火焰。
如果從社會價值標準看,中年男子萊斯特是一位失敗者。他沒有自己的事業,在妻女面前仿佛也沒有立足之地。對這個家庭而言,他的存在與力量是弱的,他的眼神充滿著怯弱以及對這個家庭的厭煩。事實上,沒有一個男人愿意承認自己是無能的,因為能力對男人而言是美好人生的通行證。
萊斯特便是這般壓抑且無奈著。日復一日,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提性需求,自己卻一大早躲在浴室里打手槍,而后每況愈下。與青春期的女兒也是格格不入、話不投機,同處一個屋檐下卻如同陌生人般連問候都省了。生活對萊斯特而言,是毫無意義的,不過是簡單的機械的重復。
而這一切的改變源自于一次偶然的遇見,萊斯特遇見了他女兒珍妮的同班同學安吉拉,玫瑰般的情欲噴涌而出,他墜入了“洛麗塔”式的幻想。萊斯特的一生,也許是壓抑的、卑微的、灰暗的,但是在他死前的最后那一年,因為安吉拉的出現,他重新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人。他辭職、健身、吸毒,大聲說出自己的憤怒,徹底釋放自己,宣泄過往的壓抑。
他變得不正常了,然而他現在才正常。他變得快樂而隨心所欲,找了一份服務生的工作,每天意氣風發地迎向朝陽與落日。與其說萊斯特迷戀安吉拉,倒不如說安吉拉讓萊斯特愛上自己的生命。夢中情人嬌艷的身姿,嫵媚、溫柔、誘惑,萊斯特心底的那片荒田漸漸有了生命的喜色。就道德而言,他對女兒的同學垂涎欲滴,也許是大個色鬼、是個不負責任的父親、是個不稱職的丈夫…(社會對人的枷鎖何其多)
然而欲望沒有對錯,只是深淺。就人性本身而言,于他是生命的又一片春天,而這是一種善。嬌艷的紅唇似玫瑰,熾烈的愛情似玫瑰,沉醉的相思似玫瑰。貫穿影片始終的就是玫瑰,這朵美麗的誘惑之花。不得不說,情欲帶來罪惡,卻也讓人永生。
02 安吉拉
安吉拉十分清楚自己身上的美麗與誘人,但就整個劇中人而言,她又是無比單純的。她奉行的生活原則是可愛的——我這個人就是資本。愛炫耀、說大話、喜歡表現得與眾不同,然而安吉拉是自負的卻也是自卑的。真正的自信來源于自我的接納,自然也不會對他人嗤之以鼻。所以當里奇指責她為一個愛慕虛榮的庸人時,安吉拉虛假自信的防線瞬間被擊垮了,她只好一個人躲在樓梯里哭。只不過此時,萊斯特像個英雄般出現在她面前(也只有在安吉拉面前,萊斯特才是個英雄吧)。
安吉拉悲喜交加,溫暖、力量、情欲,或多或少都有吧。在那個跌宕起伏的雨夜,安吉拉與萊斯特,看似水到渠成,卻因安吉拉的一句“其實我是處女”而戛然而止。也許在那一刻萊斯特的父性被喚起了,他深情地望著年少的安吉拉,像父親一般給她披上了衣服并擁抱了她,告訴她:“你很美,我非常幸運”。而安吉拉,也仿佛在那一刻看到了某些超越情欲的東西。
之后,萊斯特問起了珍妮,眼神閃動著往日生活里追尋不到的慈愛:“其實我很想了解珍妮,她過得好不好?可她總是不愿意告訴我。”動人之處,卻在尋常問候里。
萊斯特的女兒珍妮,敏感、孤獨、憤怒,她不吭一聲的自己攢錢,為的是做隆胸手術。在家里,珍妮總是擺出一副漠不關心、愛理不理的樣子,看似叛逆,實則是對家里沉悶無趣氛圍的一種反抗。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開始關注自身美不美,是否能吸引異性的注意。當珍妮發現自己被里奇偷窺時,外表滿是不屑與厭煩,內心卻在暗自竊喜。這也讓珍妮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異性悉心關注的喜悅,她不顧好友安吉拉的反對,與里奇走得越來越近。
父親在家里的怯懦讓珍妮覺得像里奇這樣喜歡偷窺、販賣毒品的人是自信勇敢的,所以也是在最后那個雨夜,當里奇說:“珍妮,我帶你去紐約,走不走?”珍妮毫不猶豫、義無反顧地答應了。當一個家庭不夠溫暖,無法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時,那些“壞男孩”恰恰成為了拯救其出苦海的英雄。其實對孩子而言,最好的愛是父母關系的和諧。
萊斯特的妻子卡羅琳,有著所有成功女人的優越與孤獨,她在家里是霸道的、女權的,在事業中有著某種生硬的堅強。但是再成功的女人,她首先是個女人,內心同樣渴望著被征服。當她遇到生命中的那個“陛下”,她自是俯首稱臣。
那場與房地產大亨的床戲實則是點睛之筆,她在家中是高高在上的女皇,在性愛里卻是臣服的那一方。此時,女人成為女人,男人成為男人。真實得就像脫去的衣服,赤裸而又坦誠、饑渴而又享受。人是奇怪的,日久便會無情。就在萊斯特與卡羅琳彼此生厭卻又不得不在一起過著有名無實的夫妻時,安吉拉、房地產大亨出現了,他們各自又有了生命的幻想與歸屬。
當外表強勢的卡羅琳與地產大亨偷情被丈夫萊斯特撞見時,大亨終為保聲譽,離她而去。之前所有的美好與期待瞬間傾塌,卡羅琳陷入喪失帶來的悲傷與對丈夫的仇恨里。她像孩子般在車內哭泣、嚎叫,在斗志昂揚的音樂聲中,她悲憤地握緊了手槍。
里奇,萊斯特的新鄰居,有著偷窺的癖好。他觸摸世界的視角與眾不同,在風中翩然起舞的塑料袋也充滿著生命的愛與美。升華的藝術獨具人性的智慧。里奇是美的,卻也是病態的,當父親暴打他后,他只是對著鏡子擦干嘴上的血,沒有任何情緒上激烈的波動。他對父親的情感是封閉而隔離的,因為他甚至不愿意動怒。他隱秘得做著一些父親不允許的事,那樣讓他頗具快感,這是一種對父親恨的宣泄。
里奇對母親是如此溫柔,望著母親,眼神充滿愛憐。他又是如此聰慧,能看到常人所不能見的美,在一般中有著不一般的體驗。里奇的確讓人心疼,但他身上的力量卻又讓人欣慰。
里奇的父親是位退役的軍官,有著德國納粹人的理性、刻板與無趣,對Gay深惡痛絕。然而世界真是喜慶,這位軍官卻是一名Gay,最終因為身份被發現的羞恥以及對自我的仇恨,槍殺了萊斯特。
影片中最叫人哀嘆的是里奇的媽媽,也就是軍官的妻子,她蒼老的面容絲毫不掩飾情感世界的不如意,身上沒有活力,有一種死人的氣息。沒有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吧,雖生猶死的她是朵枯萎的玫瑰。
影片中最正常的人,我覺得是隔壁的一對同性戀夫妻,他們是陽光而開朗、友善而快樂的。他們愛著彼此,一起溫暖的生活。
當一個人可以不理會世俗的眼光,做著自己愿意做的,愛著自己愿意愛的,那么他的生命便充滿粉色的幸福。《美國麗人》中的每個人物都可圈可點,因為他們背后都有著一個動人而發人深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