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61天,(2016.9.27星期一)
來訪者的目標是會談的方向。“良好設定”的目標有9個特質:
1對來訪者是重要的,
2是具有一些挑戰的,
3是動態化的,
4是具體可測量的,
5是考量情境的,
6是考量來訪者角色的,
7是符合現實條件的,
8是想要的言行而非不要的批評,
9是初步的嘗試而非最后的行動。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62天,(2016.9.28星期二)
昨天的公益課上再次跟隨卓老師溫習了焦點的精華內容,每次都有新的收獲,感恩這樣的機會。
也是因為一直有劉老師,卓老師這樣的帶頭人提供這樣的平臺和團隊支持,才讓我一直可以受益于焦點技術帶來的成長。
最近都在進行別的事情疏于焦點的學習鞏固,如果沒有昨天的公益課,可能不會想到找時間翻看"白皮書"……真的是開卷有益,找到好多有用的東西,而且在在晚上帶教時候就用上了,感覺很有效果的。
感恩潘老師也加入進來,24期一起學習之后"潘潘"就成為心中完美教師的形象代言人,一直在看潘老師的分享,每次都學習,收獲到很多東西,現在有機會面對面的交流成長,真好?/可愛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63天,(2016.9.29星期四)
維持沉默的力量。
每每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再回來看書,都會發現很多之前視而不見的東西,昨天就是看到"維持沉默的力量"。
對方的沉默或許是沉淀,靜思,琢磨的過程,也或許是不知道如何表達,看到并看懂這些,才可以決定保持還是打破沉默。
焦點的提問往往引導正向思考,需要留給當事人思考醞釀答案的沉默時間,發展維持沉默的力量,給當事人足夠的思考空間以建構屬于他自己的解決之道。
上午便試著用了一下,聊天之中提問之后,留些白來,果然對方的想法就靜靜流淌出來,這個也是一種"穩住"吧。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64天,(2016.9.30星期五)
最棒的焦點咨詢師是,在當事人走出晤談室時,他忘了他的治療師是誰,只記得自己的目標,例外與行動。
學習焦點的最難之處除了技巧使用的精確性外,就是那份尊重理解當事人之高度謙虛,廣度信任與深度理解。更像是一種不斷體驗與蛻變的生命哲學。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65天,(2016.10.1星期六)
一整天,幾個人,湊在一起回顧復原了之前的4天課程的所有流程,理論的知識,實踐的練習……期間出現的一些也做了個案處理。這樣的一天下來,挺累的,收獲卻也是滿滿的。
感受到團隊成長的力量,相互提醒,相互支持,相互陪伴,相互學習。從每個人的身上汲取到不同的養分,真好。
晚上的家宴之后,弟媳問起教育孩子的問題,聊開了話題––親子教育,個人情緒處理……講了很多,也引導大家談了很多,后來大家都說不能光在家里三個人開小灶,有好東西要多多回來一起分享……我也很開心可以透過我的學習和成長影響到和幫到自己的家人,更多了一份學習的動力。
善待自己,早點休息補充能量~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66天,(2016.10.2星期日)
"放空"。
面對來訪者也好,面對孩子也好,不預設,不評判,真正的緊貼對方,相信當事人自己的力量,引導當事人自己找到解決方案。
放空自己,放下自己的經驗,放下自己的判斷,尊重和陪伴……簡單的幾句話想要做到卻著實不易,n次的嘗試慢慢嘗到一些甜頭––當對方的能量借由自己的引導源源不斷的涌出,每每不禁慶幸自己沒有再去胡亂的支招,也會不由贊嘆當事人恰如其分的智慧。
看上去焦點的咨詢師真的是最輕松的,只需要一個個問句拋給當事人,但這"舉重若輕"之后,確是要不間斷的學習體會和修煉,做到可以在每一個合適的點拋出最合適的句子。
加油!繼續努力!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67天,(2016.10.3星期一)
分享的意義。
持續分享二百多天了,今天整理之前的內容挺感慨的 ,難得自己一次未斷的過來,讓分享這件事兒已經慢慢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有了這個習慣,便常常會在生活中把每一個閃念具體化下來,腦中不自覺的完成更深的體會和梳理,雖然真正最后有機會形成文字的往往只是一小朵火花,被激活的系統之中卻在無時不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前幾天,讓老公給我近一年的狀態評分,聊了好多,也最后說到,繼續下去的話,一年后的自己可能的狀態。
目標,資源,一小步的走起,未來可期!
上午又和孩子去了書店,每每成長一段之后再去,都會有很多新的發現,很多之前認為枯燥無聊的書竟然慢慢在我面前呈現出豐富的寶藏。
書還是那些書,讀書的我卻是不斷變化成長的我,不是書本枯燥 ,只是我還淺薄……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68天,(2016.10.4星期二)
昨天在書店看到索達吉堪布的書,里面好多小故事,雖然很多是看過的,依然蠻吸引,回到家kindle上面下來,慢慢看。
孩子在身邊,覺得有意思的隨口讀給他聽,沒有想到他蠻受用的,還不時的評價總結,發一些感慨。老公在忙活之余也不時的插進話來討論,熱鬧得很。
一起讀書,一起進步。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69天,(2016.10.5星期三)
又是類似的體驗––應該源于昨天晚上和老公討論后的腦力激蕩,把設想的課程流程給老公試講了一下,得到他的賦能和一些可以更好的建議(他也深受了焦點的影響啊),一覺天亮似夢非夢之中,又多了一些新的創意和點子進去,是潛意識的提示哦?/可愛,有意思?/得意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70天,(2016.10.6星期四)
上午重新整理焦點語錄,有很多句子已經相當熟悉,也有一些只是模模糊糊的似曾相識……細細的看,差別似乎主要在是否有過體驗。帶著這些理念體驗過得,才真正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于是默默把那些淡忘了的重新帶在腦中,在接下的日子里繼續體會,相信這些理念在后,具體下來的問句才有背后支持的力量慢慢鋪開。
一入"焦點"深似海,"慢泡細練"才是真。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71天,(2016.10.7星期五)
上午的案例實操和督導持續到12點半多才結束,時間滿滿的,收獲也滿滿的。
1.維持沉默的力量。當案主沉默時,咨詢師是否可以穩住并有維持沉默的力量支持到案主的慢慢體會和思考。
2.傾聽和陪伴。其中一位案主用自己的話講"想說三天三夜也不夠",整個咨詢過程中是片刻不停的述說。在沒有完成足夠的傾訴之前,咨詢師要做的就是人在心在的傾聽和陪伴。
3.咨詢師的真實真誠表達對咨詢關系的積極意義。
4.傾聽重復案主語言時看似簡單的文字替換中的重新建構。
5.不預設,不評判,緊貼來訪者。知易行難的一點。
6.你以為的未必就是你以為的。傾聽過程中對案主表達所用詞語的理解未必就是案主的理解,盲目釋義會有偏差。
7.各個流派殊途同歸,練好基本功最重要。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72天,(2016.10.8星期六)
今天晚上幾個人約著一起做咨詢實操練習,我做觀察者,一個小時的時間,做了慢慢的筆記,有雙方的談話,也標注了自己認為精彩的和或許可以更好的部分。
咨詢過程全部結束之后分享起來卻只是一句"精彩的問句很多就不再說了,說說認為不太妥的的地方……"隨后一大串……
其實咨詢師做得好的地方相當多:迅速的幫案主確定了咨詢目標,多角度切入,各種問句自然熟練運用,和案主有很好的共情,還有重新建構的句子引導當事人快速切換到正向模式……
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對咨詢師做的很棒的地方更具體的表達,嘗試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咨詢師自己回顧過程中可以加強的地方。
我做的不錯的地方:認真傾聽,記錄,真實直接的表達。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73天,(2016.10.9星期日)
今天因為孩子的做操紀律問題被請家長,分別見了體育老師和班主任,聊了很多。雖然孩子的淘氣始終還是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但是已經比之前進步了不知道多少倍了。難為老師們一個班幾十個孩子要帶,還要被這樣的熊孩子攪場。
跟老師們溝通的還都挺好,也講了孩子之前的頑劣和已經的進步,也交流了之前管教他相對有效的方法,然后就是在家等熊孩子。
一進家他就過來打探虛實,我哪能那么快漏了底兒,和他坐下慢慢嘮。焦點的問法,慢慢來,準備好了不以教訓為主,讓他自己慢慢體會去,幾個回合下來是我要的效果,重點是理清"規則"的意義。他也慢慢自己總結出"規則不但是約束人更是保護人的,以后要好好遵守規則"……然后商定爸爸回來后在家庭會議上一起敲定一些實施細則。還有要確立一些家庭格言,他馬上想到的第一句就是:"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怎么解決問題才是問題",緊接著還有"一切皆有可能","每一次錯誤都是成長的機會"……也說回頭還要多整理一些出來。聊完這些,我告訴他現在他可以提問三個問題,或者放棄(剛剛到家他就一連串問我,當時沒有回答)。
他的三個問題是:??1.媽媽,你現在心情感覺怎么樣???2.今天晚上我好好完成所有任務之后能看電視嗎???3.如果今天你和老師的談話內容總共10分的話,表揚和批評各占幾分?
要開家庭會了,先這吧。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74天,(2016.10.10星期一)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怎樣解決問題才是問題"
忘記第一次和孩子講到這句話是什么時候什么場景了,卻想不到這句已然深深刻錄到孩子的心里了。
昨天的家庭會議里面他的提案之一就是在家里"每天一條正能量",并且由他來帶領和監督執行,三個人一致通過后他昨天就已經帶領我們開始朗讀,用的是之前送他的一本書《每天一條正能量》之中的一句"分享你的知識,這是獲得永恒的方法"。
我順帶拿出了自己做的焦點筆記之"焦點語錄",隨意讀了幾條,他馬上一句"媽媽你這都是從哪兒抄的啊?這么好!"我不無得意的說"你以為媽媽每天學習學的什么啊,好東西多了!心里默默想,看老娘怎么把你變成"小焦粉"。
今天正能量時間到,我還沒有問他準備了什么,他隨口就是"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怎樣解決問題才是問題"。連續三遍。就在剛剛,我讀成了"怎么"他已經認真的幫我糾正過了……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75天,(2016.10.11星期二)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而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當,才導致了問題的出現。
有時,不當的解決方法還會帶來更大的問題。“療法可能比病癥更糟糕”,“今天的問題來自于昨天的解決辦法”。所以因以解決為焦點的的解決發展導向。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停止抱怨,關注問題的解決。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76天,(2016.10.12星期三)
一起讀書吧。
讀書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也參加過各種線上線下的讀書會,每種形式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今天的讀書會持續了將近三個小時,結束時還有些意猶未盡。閱讀,分享,討論……對很多的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會繼續下去。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77天,(2016.10.13星期四)
“現實”并不是一個存在于人意識之外的世界,而是作為觀察者的人的精神產品;個人建構的現實也不完全是個人的產品,而深受其所處的語言系統影響,人們透過語言的過程建構個人的真實,個人的知識會驅使人們對自己的經歷去建構、創造、支配及賦予意義。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78天,(2016.10.14星期五)
真誠和真實的表達。
之前的確會有糾結這個會不會和咨詢師的中立和不評判的態度有沖突。幾個案例下來,看到很多,體會很多,也思考理清了很多。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其實,真實、真誠之心是一種胸襟和氣度,彰顯著人性的溫暖和關懷。
真誠的,開放的,有愛的關懷的態度。
今晚全是干貨,也都是基本功,先從生活中開始練起。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79天,(2016.10.15星期六)
最近身體狀況都不是太好,像是不停的提醒著我的關注,一直以來的確太不懂得善待自己的身體,中藥也開始吃,希望快點好起來。
昨晚休息的不好,一上午都在睡覺。下午孩子上課回來一起聊了很多很多,說是換了喜歡的女生,一個萌萌噠同桌……從幼兒園至今,應該已經換過了n個了吧,且看且聽且引導吧––難得他還一直愿意說。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280天,(2016.10.16星期日)
來訪者通常是帶著問題或困難而來到咨詢情境,當他一再敘述他的困難時,心中被無助與挫折的情緒賽滿,似乎情況真是糟到谷底;但如果咨詢師能引導個案去思考;"希望情況有何改變"時,個案就不再陷于抱怨,而能比較有方向地去澄清自己的期待,去思考改變的可能及尋找自己的著力點,也就是說,個案的身與心開始準備,為朝向解決問題的目標而動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