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斯科特.楊。
以下為筆記整理:
1.吃飯模型學習法:
第一步:找東西吃(對應獲取信息)
(1).到哪家飯店好吃呢?(尋找信息)
(2).我市、區或小區等最好的飯店在哪里?(保證有足夠的信息量可以篩選)
(3).查口碑網看看或者跟熟人打聽一下。(速度!)
第二步:點菜(對應理解)
(1).看菜譜上有什么樣的菜比較合胃口?(理解信息的背景)
(2).什么樣的菜比較有營養?(理解信息的準確含義)
(3).想喝啤酒的話就不能點海鮮?(了解信息之間的關聯)
第三步:等菜(對應擴展)
(1)小雞為什么一定要燉蘑菇呢?為什么不能燉白菜呢?......(深度拓展,知識背景探究,多問為什么)
(2).這道菜的做法還有哪些?土豆燉排骨?(橫向拓展,即類似的知識聯系,與其類似的結論還有哪些?)
(3).吃會不會導致朝代更替?吃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所承載的文化?(比喻法+內在化)
第四步:上菜
明白模型的局限性,及時糾錯。
第五步:開吃(對應應用)
在現實中對信息進行應用。
第六步:服務員(對應測試)
我真的理解知識的重要性?
知道知識從何而來?與哪些知識有關?
我是否將知識應用到了實際生活中?
2.聰明人在學習中都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技巧,有些人有意識去應用,大多數人則是無意識地應用,不同的策略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
3.整體性學習需要采取多種途徑綜合學習,而不是試圖在大腦中復制一個完美的拷貝,整體性學習是運用你大腦里已有的豐富的神經元網絡吸收、整合信息。整體性學習在于創造信息的網絡,一個知識與另一個知識相互關聯,那些相互關聯的知識網絡使你真正做到對知識的完全理解,從而輕松地駕馭知識。
4.整體性學習基于三種主要觀點:
(1)結構
結構就是一系列緊密聯系的知識。
結構就好像你思想中一座城市,在城市中有很多建筑物,建筑物之間有道路相連,有些建筑高大而且重要,與城市中的其他建筑有上百條路相連,而其他一些無關緊要的建筑,則只有少數泥濘的小道與外界想通。
理解就是結構高度發達完善的結果。
建立知識結構時,你的目標就是在各種知識之間建立盡可能多的聯系,聰明的人會很自然地這么做,每學習一個新概念,都會自動地與其他知識相聯系。
(2)模型
模型有很多形式,但是目標總是同樣的:那就是壓縮信息。通過將一些核心概念聯系在一起,就可以創建一個模型。
(3)高速公路
結構里有很多路將建筑連接在一起,擁有數百條城市內部的公路當然很有用,但是光有內部的路并不足以發揮具有整體性大腦的真實力量。因此,你需要增加的是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即結構與結構之間的聯系。
高速公路使學習更富有彈性,而不是僵硬死板的學習。
5.熟悉的結構(成熟結構)
(1)感知結構:這是發展得最好的結構。你有大量的圖像、聲音和情感,這種感覺又互相交織,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你的生活經驗。感知結構是最基本的結構,是其他結構的基礎。
(2)關系結構:通過故事、人物及人物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清楚顯示我們的實際生活。
(3)基礎數學結構:可以作為建立更深層次數學結構的基礎,也可以用來簡化其他學科里的各種關系。
6.整體性學習的順序
(1)獲取:信息進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閱讀、課堂上的筆記以及個人的種種經歷都是獲取。獲取階段的目標是獲取信息要準確,信息量要盡量壓縮。
(2)理解: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聯系,這是學習的最基本聯系。
(3)拓展:這一步將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廣泛的聯系,從而獲得良好的結構。
(4)糾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尋找錯誤,刪除無效聯系。
(5)應用:把糾錯帶入最后的水平,通過比較(知識)信息是如何在現實中運行的來進行調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現實世界,那么再多也無用。
(6)測試: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學習中的問題所在,幫助你改進學習技術,客服困難。
7.獲取信息時有三個主要目標:
(1)簡化:在獲取的信息中將無用的東西盡量刪除。
(2)容量:只讀一句話當然沒有讀完一頁理解得透徹,知道得越多,理解就越深。
(3)速度:讀得越快,漏掉的信息就越多,信息獲取也越差。
2017.12.26 一堆術語整理得我頭疼~~來自第一波筆記
8.拓展有三種主要方式:
(1)深度拓展:知識從何而來?結論來自何處?一個發現是如何做出來的?事物為什么以這種方式存在?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內部創造聯系。缺點:需要很多探索。深度拓展可能是牢牢鎖定知識的最佳辦法,但是同時也是最花時間的工作。
(2)橫向拓展:知識不會孤立地存在,與此類似的結論還有哪些?橫向拓展需要在知識周圍建立聯系,意味著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與原知識之間建立聯系。
(3)縱向拓展:縱向拓展要求在結構間建立高速公路,它有益于創造性思考,幫助你理解知識。
小貼士:畫圖表會幫助你進行縱向、橫向和深度拓展。比喻法和內在化對于縱向拓展效果極佳。
9.糾錯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包括閱讀那些與你觀點相反的書籍,以及把結論放入現實世界中看看等方法。
10.通過測試要確定你對知識的理解到了什么層次,以下是你需要問自己的一些問題:
(1)獲取階段的測試:我以前看過或聽過這個知識嗎?
(2)理解階段的測試:我理解知識的含義嗎?(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
(3)拓展階段的測試:我知道知識從何而來,與哪些知識有關系嗎?
(4)糾錯階段的測試:我刪除了那些不恰當的聯系嗎?我刪除了那些錯誤的結論嗎?
(5)應用階段的測試:我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嗎?
11.獲取的問題只要表現為以下兩種:
(1)閱讀和聽講速度慢。
(2)需要反復閱讀。
原因:
(1)閱讀或學習習慣不好。
(2)不好的記筆記習慣。
(3)不理解基本名詞和語法。
12.信息分為五種類型:
(1)隨意信息:一系列事實、日期、定義或規則,它們缺少邏輯分類,常常在學校里碰到,很少在真實世界里遇到。
如何處理隨意信息?
假如存在某種邏輯聯系,那么盡量去發現它,否則記憶和使用信息的工作會更加困難。若不滿意,可采取以下三種方法:聯想法;掛鉤法;壓縮法。
(2)觀點信息:存在爭論的信息。
(3)過程信息:教導你怎么行動的信息,講述一系列動作、操作。
學習這類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斷練習、反復去做。不過,建立正確的背景概念對于節約時間也同樣關鍵。
(4)具體信息:在實際中可以觀察到、聽到、觸到的信息。內在化有助于將信息與多個感官相聯系。
(5)抽象信息:缺少與感官的直接聯系。
13.如何使用五種信息類型
? ? ? ? ? ? ? ? ? ? ? ? ? ? ? ? ? ? ? ——弱結構和強結構
隨意信息結構式最弱的結構,難以進行整體性學習,學習起來時間長,而實際應用價值又很局限。可能的話,要盡量找出隨意信息中可能的邏輯結構(于無序中尋有序),能幫助你記憶。
具體信息結構和過程信息結構是最強的信息結構,二者會喚起你的實際經驗。
14.學習目標
要想超出知識本身,光有熱情還不夠,你要尋找各種應用知識的途徑(即使現在討厭它),知識因“用”而獲得新的意義。
15.整體性學習技術
(1)獲取知識
a.快速閱讀
閱讀的三種主要方法:
指讀法:使用手指會讓眼睛停留在你要閱讀的地方,這樣簡單的辦法也會提高你的閱讀速度。指讀法的好處還能通過調整手指移動的速度來控制閱讀的速度。指讀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食指放在你要讀的那一行下面,不斷移動食指,從這一行到那一行。
練習閱讀法:當你練習閱讀時,你的目的并不是吸收閱讀的內容,練習閱讀的唯一目的是訓練自己以盡可能快的速度理解所讀的內容。
積極閱讀法:實際上積極閱讀與快速閱讀是對立的。積極閱讀強調深入地理解材料,所以自然降低了閱讀速度。積極閱讀不僅僅是在書上簡單地畫各種顏色的記號和在空白處寫心得體會,還是將知識點真正地整合在一起。
開始積極閱讀時,準備好要讀的書和筆記本,在筆記本上寫下每章的標題和亞標題,每讀完一小部分時(指讀法),在筆記本上記一些筆記。
進行積極閱讀時你需要記下:
這一節中主要觀點是什么?(促使你完整地獲取信息)
我怎樣才能記住主要觀點?(對信息進行聯系、視覺化和比喻法)
我要怎樣將主要觀點拓展開以及應用它?(將信息應用在不同的情景中)
b.筆記流:使用筆記流時,首先寫下最主要的觀點,盡量用很短的單詞來替換完整的句子,這可能會降低可讀性,但是提高來上課時的學習效率。
一旦你寫下來一個觀點,下一步就是在這個觀點和其他觀點之間畫上一些剪頭,觀點不是建立成金字塔式的結構,而是呈現出相互關聯的關系,這個過程與實際的整體性學習策略類似,觀點連在一張網中。
筆記流技術涉及兩個方面:記錄和拓展。
混合型筆記流:
課下筆記流:課堂上按照常規記筆記,下課后再根據筆記內容制定標準的筆記流。
評注流:大多數優秀教師會在課堂上留有思考的時間,在這些時間里,你可以創造整體性學習需要的聯系、比喻和圖表。
(2)聯系觀點
a.比喻;b.內在化;c.圖表法。
怎樣進行內在化?
明確你要內在化的概念。
從建立腦海中的圖像開始。
腦海中的圖像是靜態的,還是栩栩如生的動態場景?
加上其他感官。
加入更多的感覺或情感。
不斷重復和優化圖像,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回憶起知識。
(3)隨意信息的處理
a.聯想法:創造順序;給清單中每一項設一個符號;創建屬于自己的聯想。
b.掛鉤法
c.信息壓縮技術:記憶術;圖像聯系;筆記壓縮法。
筆記壓縮的步驟:1.拿幾張空白紙;2.用最小的字,寫下筆記中的主要觀點;3.接著寫下與之聯系的觀點、公式、概念或定義;4.持續上述自由寫下觀點的過程,直到將筆記中的每一個主要觀點都寫下來了為止;將上面壓縮后的內容加工、修飾得更有條理,更好看些。
(4)知識擴展
a.實際應用
b.模型糾錯:實踐。
(模型糾錯的建議:分清是拼寫錯誤還是概念問題?散彈槍策略。延伸練習時間。)
c.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
2017.12.27 今天的閱讀內容里出現里大量非常實用的小技巧,我想我已經開始入門了。
16.費曼技巧
第一步:選擇要學習的概念
? ? 首先選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張空白紙,在最上方寫下概念的名稱。
第二步:設想你是老師,正在試圖教會一名新生這個知識點。
? ? 在為自我解釋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識過程中,你會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第三步:當你感到疑惑時,返回去吧
重新閱讀參考資料、聽講座或找老師解答,直到弄懂為止,然后把解釋記到紙上。
第四步:簡單化和比喻
如果你想理解一個觀點,你可以通過這種技術仔細地查明是什么地方你不明白,然后你可以去翻閱教材、筆記、或詢問老師,弄清楚到底你遺漏了哪些關鍵知識。
17.成為高效率學生的一些關鍵點:
(1)能量管理
能量管理有兩步:增加你的能量儲備;將你的日程表由線性的改為循環式的。
提高能量值:每周有3-5次運動嗎?每晚有七八個小時的睡眠嗎?你吃的是什么?一天之內,你喝幾杯水?一天你吃幾餐?
循環式作息計劃:一周休息一天;晚上不干活;設定90分鐘。
(2)不要“學習”
學習就好比整個食物經過咀嚼、消化、吸收的過程,它不是表面看起來“吃”的動作。人們不可能永遠吃個不停,所以學習也不是坐在書桌前越長越好,學習需要挑選要吃的食物(獲取信息)、咀嚼(明白階段)、消化(理解階段)、吸收(應用階段)。
學習的過程也意味著一系列的具體活動,比如閱讀、做作業、記筆記、比喻、寫文章、寫日記、做練習、搞科研等都是學習,最為關鍵的是任何一種學習都要堅持深入下去,要尋根問底,打破砂鍋問到底,要不斷問自己為什么。做科研室這樣,讀書也是這樣。
(3)絕不拖延時間
周/日目標體系:
每周周末,列一個清單,包括所有的任務、作業以及你想在下周完成的讀書和學習活動。
每天晚上,檢查周計劃,列出每日目標清單。
(4)批處理
即將那些類似的、散在的工作幾種起來一次做完。
批處理使用技巧:
a.工作量。批處理最適用于將那些需要時間不長的零散工作放在一起做。
b.一次性完成作業。
c.提高注意力閾值。注意力閾值就是指幾種完成某項工作的最長時間,超過這個時間,注意力就急劇下降。
(5)有組織
如何變得有組織?
a.所有的物品都放在固定的位置。
b.隨身懈怠一個記事本。
c.堅持日歷和做事清單。
18.提高學習能力的良好習慣:
a.每日閱讀
b.每日練習
c.每日目標
19.怎樣養成每日習慣
a.堅持某個習慣30天
b.堅持下去
c.享受這個習慣
d.尋找特殊時段:早晨能讓人專心思考。
20.減少障礙的小技巧
a.寫下任何障礙。
b.使用網絡找一本關于“怎么做”的工具書。
c.換一個角度試試。
21.設定學習目標的技巧:
a.所有的目標都要寫下來;
b.讓目標客觀化;
c.設定有些困難,但是努把力也可以達到的截止期限;
d.將目標的完成轉化為每日和每周的具體行動;
e.經常看看你的目標。
2017.12.28花了三天邊看邊整理出了讀書筆記,今天終于結束了這本書的閱讀。
很少閱讀這類書籍,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高效這個事因人而異,不過在讀了這本書以后,發現書中有很多技巧性的東西非常有借鑒意義,值得一讀。
還是要經常讀一些與自己閱讀習慣相悖的書籍才行吶,這樣才會有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