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揚
點評:
書里介紹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包括閱讀,筆記等,其中我覺得最受益的 還是能量管理的部分。時間管理太難了,管理自己的能量比較現實可行。
以下是讀書筆記:
我的故事
我把這些不同的策略綜合在一起,形成了整體性學習(holistic learning)。之所以稱為整體性學習,是因為它教你認識到學習不僅僅是記憶一些事實,記憶只是學習的一小部分,我們要全面地認識學習。高智商者并不認為學科之間的界限那么清晰,他們喜歡將知識視為整體,也容易將所學的知識與其他知識相聯系。
通過整體性學習,聰明人能夠很快地整合新知識。尤其重要的是,這樣學到的知識很牢靠。他們是真正地“獲得”了知識,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遠,而不僅限于書本所說。
第一部分 整體性學習策略
整體性學習與機械記憶正好相反。
機械記憶就是反復記憶信息,希望以此牢記信息。比如,不斷地重復數十次來記憶一個物理公式就是機械記憶式學習,這是一種糟糕的學習方法。
整體性學習基于三種主要觀點:
(1)結構
(2)模型
(3)高速公路
整體性學習的基礎就是將知識關聯起來以達到記憶和應用知識的目的,開始學習的最佳技術是比喻、內在化、基于流程的記事和畫圖表法,這些方法構成了整體性學習的基礎。
結構
結構就是一系列緊密聯系的知識。假如你打算學習C++語言編程,你可能已經有了C++語言的知識結構,這個知識結構包含你所知道的所有C++語言知識,是有關C++語言各種知識及其聯系的總和。
理解就是結構高度發達完善的結果。
這個方法其實就是在新知識和原有知識之間建立一個關聯,這個關聯可以是簡單的一個筆記,一幅畫,一個思維導圖等
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就是繪制一份優秀的地圖,就是建造一座設計良好的城市。所以建立知識結構時,你的目標就是在各種知識之間建立盡可能多的聯系,聰明的人會很自然地這么做,每學習一個新概念,都會自動地與其他知識相聯系。
這里講的強有力的結構建設 就像城市建設 沒有一個城市是在一天把所有道理都鋪設完畢的 大多都是在不斷的翻新 并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銜接和拓展 需要的是一步一步扎實的基礎 和巨大的耐心
建立知識結構非一日之功,要知道并沒有魔法技巧可以“立即”學好一門功課,強有力的結構來自概念之間不斷的聯系,一次完成一個想法,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模型
壓縮信息這個寫的非常到位 現在信息量那么大 如何通過簡單的幾個結構或者列表 把信息壓縮 但又不損失原有的內容 這個很重要
模型有很多種形式,但是目標總是同樣的:那就是壓縮信息。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的打通只是兩端發展的開始 必須要有車在上面跑才能顯現出高速公路的價值 也就是說要讓兩端的信息 只是有所交流和聯系
建立高速公路的好處不會馬上顯現出來。
假如說整體性學習是一條龍的話,結構、模型和高速公路就是龍的脊柱。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
每一個步驟對學習都很重要。如果你總是缺少某一步驟,或者某個步驟完成得不好。信息就不會得到很好的存儲,這種學習就是失敗的,因為信息不能整合到你的整體性認識中去。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
(1)獲取
(2)理解
(3)拓展
(4)糾錯
(5)應用
還有一個測試步驟是伴隨上述每一步的。測試就是觀察以上五個步驟做得好不好,嚴格的測試能發現問題出在哪里。
在獲取階段丟失的信息在后面的環節將無法補償,也沒有任何其他整體性學習技術可以彌補這一損失。
獲取信息時有三個主要目標:
(1)簡化
(2)容量
(3)速度
簡化表示在獲取的信息中將無用的東西盡量刪除,只有那些對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幫助的例子才需要認真學習。如果你覺得不需要掌握,就大膽地跳過它。
一年讀100本書總是比一年讀兩三本書知道得多。
獲取信息的最后一個目標是速度,30分鐘讀完一本書比一小時讀完效率要高。
整體性學習過程對信息的理解有三個層次,層次越高,對信息的理解越深入。首先是理解階段,其次是拓展階段,最后是應用階段。
大多數人到了理解階段就止步不前了,而聰明的人知道要超越它,方能高人一等。
拓展才是整體性學習的真正開始。
拓展有三種主要方式:深度拓展、橫向拓展和縱向拓展。
深度拓展可能是牢牢鎖定知識的最佳方法,但是同時也是最花時間的工作。
橫向拓展需要在知識周圍建立聯系,通常意味著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與原知識之間建立聯系。
縱向拓展有相當的難度,也是最有創造性的學習方式。但是,如果運用得當,其速度要比深度拓展中探究知識的背景快得多。縱向拓展是本書中最重要的內容(希望讀者仔細體會)。比喻法和內在化是進行縱向拓展的最好方法。
縱向拓展要求在結構間建立高速通道,它有益于創造性思考,賦予你神奇的力量,幫助你理解知識。
畫畫圖表會幫助你進行縱向、橫向和深度拓展。比喻法和內在化對于縱向拓展效果極佳。不過,整體性學習并不需要追求標新立異,只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斷地追問,你就會拓展知識。
糾錯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包括閱讀那些與你觀點相反的書籍,以及把結論放入現實世界中看看等方法。
糾錯的最終途徑就是實踐,如果糾錯之前的三步做得很好,那么糾錯的時間會縮短。
應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能做到學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適應現實世界。
知識中的很大一部分存在于潛意識中,這部分知識如果不去運用就得不到很好的發展。讀了圖書館里所有的管理學書籍也只是理解了管理學的概念,如果能親自管理企業,那么對概念就不僅僅是理解,而且是一種感覺。
創造新的途徑,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是整體性學習的最后環節,也是最終目的。
無論五個階段中的哪一個都需要進行測試。
·獲取階段的測試——我以前看過或聽過這個知識嗎?
·理解階段的測試——我理解知識的含義嗎?(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
·拓展階段的測試——我知道知識從何而來,與哪些知識有關系嗎?
·糾錯階段的測試——我刪除了那些不恰當的聯系嗎?我刪除了那些錯誤結論嗎?
·應用階段的測試——我將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嗎?
對于上述問題的回答會讓你清楚自己對于某個知識的理解到了什么水平。你可能獲取了某個知識,也明白了知識的基本意思,而且將它與其他知識進行了聯系,但是你沒有進一步檢查,刪除那些錯誤的聯系,因此你現在的水平也僅僅是完成了拓展階段而已。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線性順序,步驟之間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躍。理解之后可以再去獲取,拓展之后可以不經過糾錯,而直接跳到應用,記住它是多線性的而不是單線性的。
以下是一些指南,你可以參考用來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
獲取信息時有三個主要目標:
(1)簡化
(2)容量
(3)速度
>> 簡化表示在獲取的信息中將無用的東西盡量刪除,只有那些對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幫助的例子才需要認真學習。如果你覺得不需要掌握,就大膽地跳過它。
>> 一年讀100本書總是比一年讀兩三本書知道得多。
>> 獲取信息的最后一個目標是速度,30分鐘讀完一本書比一小時讀完效率要高。
>> 整體性學習過程對信息的理解有三個層次,層次越高,對信息的理解越深入。首先是理解階段,其次是拓展階段,最后是應用階段。
>> 大多數人到了理解階段就止步不前了,而聰明的人知道要超越它,方能高人一等。
>> 拓展才是整體性學習的真正開始。
>> 拓展有三種主要方式:深度拓展、橫向拓展和縱向拓展。
>> 深度拓展可能是牢牢鎖定知識的最佳方法,但是同時也是最花時間的工作。
>> 橫向拓展需要在知識周圍建立聯系,通常意味著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與原知識之間建立聯系。
>> 縱向拓展有相當的難度,也是最有創造性的學習方式。但是,如果運用得當,其速度要比深度拓展中探究知識的背景快得多。縱向拓展是本書中最重要的內容(希望讀者仔細體會)。比喻法和內在化是進行縱向拓展的最好方法。
縱向拓展要求在結構間建立高速通道,它有益于創造性思考,賦予你神奇的力量,幫助你理解知識。
>> 畫畫圖表會幫助你進行縱向、橫向和深度拓展。比喻法和內在化對于縱向拓展效果極佳。不過,整體性學習并不需要追求標新立異,只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斷地追問,你就會拓展知識。
>> 糾錯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包括閱讀那些與你觀點相反的書籍,以及把結論放入現實世界中看看等方法。
>> 糾錯的最終途徑就是實踐,如果糾錯之前的三步做得很好,那么糾錯的時間會縮短。
>> 應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能做到學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適應現實世界。
>> 知識中的很大一部分存在于潛意識中,這部分知識如果不去運用就得不到很好的發展。讀了圖書館里所有的管理學書籍也只是理解了管理學的概念,如果能親自管理企業,那么對概念就不僅僅是理解,而且是一種感覺。
>> 創造新的途徑,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是整體性學習的最后環節,也是最終目的。
>> 無論五個階段中的哪一個都需要進行測試。
>> ·獲取階段的測試——我以前看過或聽過這個知識嗎?
·理解階段的測試——我理解知識的含義嗎?(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
·拓展階段的測試——我知道知識從何而來,與哪些知識有關系嗎?
·糾錯階段的測試——我刪除了那些不恰當的聯系嗎?我刪除了那些錯誤結論嗎?
·應用階段的測試——我將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嗎?
對于上述問題的回答會讓你清楚自己對于某個知識的理解到了什么水平。你可能獲取了某個知識,也明白了知識的基本意思,而且將它與其他知識進行了聯系,但是你沒有進一步檢查,刪除那些錯誤的聯系,因此你現在的水平也僅僅是完成了拓展階段而已。
>>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線性順序,步驟之間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躍。理解之后可以再去獲取,拓展之后可以不經過糾錯,而直接跳到應用,記住它是多線性的而不是單線性的。
>> 以下是一些指南,你可以參考用來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
假如你的薄弱環節在……
…獲取
獲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下面兩種。
(1)閱讀和聽講速度慢。
(2)需要反復閱讀。
原因有以下幾點:
(1)閱讀/學習習慣不好。容易分心,不能持久閱讀,沒有掌握第二部分中介紹的那些閱讀方法,導致閱讀花費的時間長或者一個材料要反復閱讀幾遍。
(2)不好的記筆記習慣。筆記記得太多或太少,記得太多會沒有時間思考,筆記記得太少或者記得不對更不行,如果信息丟失或者信息錯誤還談什么獲取?
(3)不理解基本名詞和語法。如果讀的是外文書,相信除非你外文功底深厚,否則一定會錯誤百出。假如對所學專業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那么讀書也是一頭霧水,毫無所獲。
解決獲取缺陷的方法是養成良好的學習、閱讀和記筆記的習慣。我在第二部分會告訴大家該怎么做,可參照而行。獲取并不是學習中最重要的階段,所以如果你在獲取方面表現得不夠完美也不用太多擔心。
…明白
理解不好的表現如下。
(1)你雖然在讀書,但是不知道作者到底說的是什么。
(2)筆記記得很清晰、完美,但是你卻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要明白字面上的意思并不需要什么魔法,我的建議是如果理解有困難,不如尋找寫得更好、解釋得更清楚的材料閱讀,而高級技術如比喻法或內在化只有在有了基本的理解(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搞清楚了)后才能發揮作用。
即使你覺得無法理解一段話,也不必太憂慮。我發現,這很少成為主要問題。通常,大多數人能理解某個觀點的基礎知識,只有在應用以及需要與記憶中的想法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大家才會覺得困難。
遇到不能理解的問題時,你可以放慢閱讀速度,尋找不同的說法。一般,當我遇到新概念、新思想時,在完全明白前總會耽誤很長時間。我的強項在于一旦有了點初步的理解,就能迅速抓住它,并且快速地讓其成長,因此我能輕松地運用它。
…拓展
拓展不好的表現只有一種:缺少靈活性。你已經掌握了一個新東西,但是沒有或不會將它與其他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假如讓你用這個新知識去解決一個非常規問題,就常常束手無策。
他們會按照老師教的公式和方法解決問題,但是如果問題的背景稍微改變一些,就不會了。不會將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是拓展能力差的表現,而不是應用階段的問題。舉個例子,大家就會看出二者的區別。
假設喬尼正在學習基礎統計學課程,他理解了教授教他的公式,也記住了一些例子,并且會用公式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現在喬尼碰到了一個新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用到所學公式,但是要稍微改動,結果喬尼不會做了。造成這種情況,問題出在拓展階段沒做好。
然而,假如喬尼順利解決這個問題,這說明他拓展做得很棒。但是以后的某一天,他在生活中恰好遇到了一個統計學方面的問題,他還能想起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并且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嗎?知識能夠實現從課堂到現實生活的跨越嗎?如果喬尼做不到,問題就出在應用階段。
…糾錯
糾錯階段的不足主要表現為錯誤聯系太多。我發現這個問題在課堂上很少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卻很普遍,道理何在?課堂上,人們很少做拓展工作,因為聯系得少,所以錯誤的聯系也就少,結果也就很少有需要糾錯的地方了。
在現實生活中,迷信并不僅僅存在于落后的宗教社會。人們習慣于產生眾多古怪的聯系,卻從不加以檢測是否正確。比如人們相信喊加油有助于己方球隊獲勝,是因為勝利與歡呼叫喊是相聯系的。久而久之,人們就誤認為大聲的叫喊可以贏得勝利。
糾錯做得不夠的一個表現是常常不能發現自己在某個主要的看法或問題上是錯誤的,如果你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可能是你沒有對建立的聯系做足夠嚴謹的檢查。
…應用
我在拓展階段的弱點中說過,應用上的缺陷是不能在真實世界中很好地運用知識,有華麗的理論卻不會應用于實際是無用的。按我的觀點看,現在的學校恰恰缺少這方面的教育。
擁有“書本智慧”但是缺乏常識的人通常也是不會運用知識的人,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更多地實踐,拋開書本,走出去,去做實驗,去接觸生活,去融入社會。
確認弱點
人們應該發揚自己的優點而忽視自己的缺點,對嗎?通常我會同意這個觀點,但是整體性學習的每一步都很重要,你不能推給別人去做。假如你經營一家企業,你不必是世界上最好的經理人,你可以雇一個經理。但是作為一名學習者來說,你不能雇用他人替你獲取信息、理解信息和拓展信息,乃至運用信息。你只有一個大腦,所以你要注意改正這些缺點。
知道了弱點所在,你就可以通過多多練習來改進。一開始,采用新技術總是要花一點時間的,一旦掌握之后,它們就成了屬于你自己的學習策略。
信息結構
我把信息分為五種類型,便于你了解遇到的信息屬于哪一種類型。
·隨意信息
·觀點信息
·過程信息
·具體信息
·抽象信息
隨意信息如果不進行反復機械記憶,非常容易遺忘。聯想法、掛鉤法和壓縮法就是幫助我們記憶隨意信息的方法。
對于觀點信息,最大的難點在于獲取階段。你需要檢查大量的信息以尋找其中的模式,而不是去記憶具體的細節。速讀技巧對于收集信息非常重要。
過程信息是教導你怎么行動的信息,是講述一系列動作、操作的信息。
對抽象信息來說,理解和拓展階段顯得難以忍受。假如你感到理解困難,可以降低接受信息的速度,將前面的信息深入仔細地探究。
隨意信息結構是最弱的結構,難以進行整體性學習,學習起來時間長,而實際應用價值又很局限。
學習的目標
因為我想強調:要想超出知識本身,光有熱情還不夠,你要尋找各種應用知識的途徑(即使現在討厭它),知識因“用”而獲得新的意義。
獲取知識
有兩種方法對于知識的獲取很有成效:快速閱讀和筆記流。
開始積極閱讀時,準備好要讀的書和筆記本,在筆記本上寫下每章的標題和亞標題,每讀完一小部分時(指讀法),在筆記本上記一些筆記。
進行積極閱讀時你需要記下:
(1)這一節中主要觀點是什么?
(2)我怎樣才能記住主要觀點?
(3)我要怎樣將主要觀點拓展開以及應用它。
高效率的學生
以下是成為高效率學生的一些關鍵點。
(1)能量管理
(2)不要“學習”(Don't study)
(3)絕不拖延時間
(4)批處理
(5)有組織
假如今天透支身體數小時,下周你可能要為此償還更多的時間,如果你現在常常感到疲勞、壓力直至精疲力竭,說明你的能量管理做得不好。
良好的能量管理有兩步:
(1)增加你的能量儲備。
(2)將你的日程表由線性的改為循環式的。
關于能量管理,最好的一本書是《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時間,是高效、健康與快樂的基礎》(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這本書講得更為深刻,能量分為四大類,書中給出了很多如何增加能量和如何安排工作的建議,推薦每個希望高效率的人士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