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小時定律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它主要是說任何人如果想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都必須持續投入一萬小時。一天按八小時來算,每周五天,一周四十小時,一年若按五十周算為兩千小時,這樣至少也得需要五年的時間。
然而對于有些人來講,五年是等不及的,而且由于周期很長,在堅持的過程中,如果長期看不到效果,往往容易半途而廢,不了了之。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這樣一個概念,“一萬次練習定律”,它是模仿一萬小時定律來的。主要是說任何領域的高手,在成為高手的過程中都必然都經歷過一萬次的刻意練習。
2016年8月,雄鹿新星“字母哥”安特托昆博回憶起他和科比聊天時,科比曾對他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的朋友,當我訓練時,我每天要練8個小時,投1000次籃。我聽到這些話是非常震驚的,我知道他沒有騙我,從他的眼神就能立刻看出來,他絕對不是說些夸張的話來嚇人的。”
其實,科比每天1000次的投籃練習是喬丹告訴他的。
1998年7月,在湖人的訓練基地,喬丹要求科比在這個夏天每天至少要練1000次中投,500次遠投。
1000次?科比說,我在高中時每天最多投300次。他覺得很不能理解。
是嗎?你知道嗎?當年史密斯教練讓我每天練2000次投籃,只有這樣你才能掌握投籃的感覺。喬丹說。
這里有一個詞“感覺”,十分的重要。對于很多人來說都不曾體會過這種心流的感覺,因為覺得自己做不到,所以往往潛意識里聽到這樣的事情往往內心是無感的。
科比每天練習1000次投籃,10天就是一萬次,而喬丹更狠,每天練習2000次投籃,5天就經過了一萬次練習。
當然,對于科比,喬丹而言,由于他們是職業的籃球運動員,是有強悍的體能的,這樣的訓練量對他們來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一天如果練一千次,兩千次身體肯定是吃不消的。但是我們可以循序漸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比如每天練習100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依次遞增,入每天110,120次,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方案。
關于一萬次練習定律,李小龍曾說過一句話,更為直白,"I fear not the man who has practiced 10000 kicks once, but I fear the man who has practiced one kick 10000 times."我不害怕學一萬種腿法的人,我怕的是把一種腿法練習一萬次的人。
巴菲特同樣是個狠角色,為了去哥倫畢業大學讀研究生,他把《證券分析》這本書不知道讀了有多少遍,這本書的作者是多德,作為作者當然對這本書是很熟悉的,但是有一個人比作者更熟悉。他就是巴菲特。
“事實就是,我比多德更了解教材。我可以引述書里的任何一段內容。這本書差不多有七八百頁,我知道里面的每一個例子,我已經把內容全都吸收了。”
在短時間內經過一萬次刻意練習,將會經歷一個從痛苦到愉悅的過程。這就好像是在燒開一壺水的過程。從原理上來說,我們可能永遠燒不開一壺水。
為什么?
假如我們在燒水時,總是把水燒到六七十度時就把電源拔掉,這樣下去,我們無論花費多少時間和能源都可能燒不開一壺水。
短期內的一萬次練習,它對應的是明確的過程目標,是可設計,可操作的方法。要想在知識或者技能上實現指數式的增長,一萬次練習定律是躲不開的。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