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激情、挑戰、探索、創造、想象,當這些詞匯出現時你會想到什么?......小時候的你是否也曾經幻想過像小和尚一休那樣,用聰明機智解決無數的問題;再大時是否也曾像無數人那樣寫下一份立志當科學家的理想,穿著白大褂在實驗室搗鼓各種材料。科研離我們雖遠,但解決難題的創造力卻是一種寶貴財富。沒錯,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發明家!
——————朋友,你聽說過TRIZ嗎?———————
曾經有一份極好的理論放在我面前,我沒有重視,等我發現這是個好東西的時候我才后悔沒有早點開始接觸它。在想要成為發明家這件事上,如果上天只允許我選擇一種理論進行學習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那個詞——TRIZ。
TRIZ是什么
TRIZ意譯為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由前蘇聯發明家、教育家[G.S.Altshuller](根里奇·阿奇舒勒)和他的研究團隊,通過分析大量專利和創新案例總結出來的。TRIZ理論成功地揭示了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和原理,著力于澄清和強調系統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標是完全解決矛盾,獲得最終的理想解。它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協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術的發展演化規律研究整個設計與開發過程, 而不再是隨機的行為。
阿奇舒勒相信發明問題的原理一定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掌握了這些原理,不僅可以提高發明的效率、縮短發明的周期,而且也能使發明問題的解決更具有可預見性。
TRIZ及后續的ARIZ(發明問題解決算法)是個被時間已證的和產品創新相關的好知識,漫漫發明家之路,它就是我們的指明燈。不過在開啟TRIZ的學習的旅程之前,我們先做一些預備和熱身運動。
————最開始的開始,為什么你需要寫一份學習自傳————###
Oliver Ding在他的這篇文章中曾倡導大家要為自己寫一份學習自傳。學習自傳(learning autobiography)是Oliver Ding借鑒職業自傳(career autobiography)發展而來的一個學習研究工具。他的假設是:如果職業自傳能夠幫助個體和職業咨詢師更好地理解個體的職業發展,為未來的職業規劃提供更好的參考,那么類似的學習自傳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學習自傳會起到長周期反省的作用,幫助個體更好地審視內在學習動機,考察外在學習環境的變化,以及自我如何采取行動,這對于未來個體的學習策略有重大的參考意義。而一份學習自傳應該包含下面幾個重要tips:
1.組塊形式:就如本文正在進行的TRIZ學習方式一樣,一個終生學習者學習的過程中可能覆蓋多種主題,你應該按照主題的分類將整個學習自傳以組塊的形式組織起來。
2.線索挖掘:自己特殊的學習模式,比如頻繁地[XXX]某種行為,頻繁地借鑒到誰的思想及理論;有那些經歷或者體驗,如 [ Y Y Y ]導師與學友,社群對自我幫助;也包括自己心理歷程的變化,如對[ZZZ]觀念的認知變化的過程。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線索,你需要給一定篇幅來描述這條線索。
3.內容范疇:不要將學習自傳的敘事停留在技能知識層面的記錄上,而是要擴展到學習驅動的體驗上。從這些體驗中領悟到自己的成長,這才是學習自傳的重要意義。
4.人生定格:抓住一些重要的場景,把這些人生定格詳細地描述出來。
是學習自傳也是教程手冊
我們都知道,大腦非常善于欺騙自己。對于知識,如何確保產生的不是我已學會的錯覺,而是真正的學會?如果你是開智社群的人,那么經過每日的耳提面命就會懂的,核心就在于——輸出大于輸入:
- 首先你必須有這樣一本學習自傳證明過你曾經對該領域知識的有過學習的痕跡。
- 想象也許在一段長時間過后,你對該領域知識的細節都有所淡忘后,回看這本學習自傳是否能夠馬上撿回記憶。
- 想象以后你在教別人TRIZ相關理論的時候,該如何列提綱,如何講解細節,如何進行知識的外延。
- 想象自己能夠通過該領域學習過程,能夠使得自己建立某種學習模型,以便于將這種方法平滑的遷移到下一領域的學習中。
從被動到主動,從回憶到教,將這些目標融入在學習自傳寫作過程中。
——現在,讓我們來嘗試建立第一本TRIZ學習自傳手冊————
在這本學習自傳手冊中,我將其分為3個部分【探尋】、【行動】、【啟示】。
探尋——美與好奇
人都會為美駐足,會被好奇牽引。碰得美景,我們會用相機將其記錄;偶遇佳人,我們忍不住會在人群中多看她一眼。同樣地,那些美的知識也能讓我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引發我們無限的好奇,不要讓這種好奇一瞬即逝,將它記錄下來,讓它在我們的思緒中醞釀開來自我發酵。此外產生好奇,提出問題也是有助于幫我們加速學習的進程,如00在她的關于學習的文章中寫到:
發現和提出問題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真正的問題”價值在于,激勵我們探究某個問題情境的多種表述方式,從中尋找能夠提供真知灼見和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那么為TRIZ這個主題準備一些問題提給自己,這些問題暫時可能并沒有什么答案,但是連續累積起來之后,就成為我們學習自傳的關鍵線索。
- TRIZ是什么?它是有用的理論嘛?
- TRIZ將會為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什么樣 的提升?
- TRIZ理論的作者是誰,他有過怎樣的經歷。為什么他呢創造出這樣的理論?
- 我從何處得知到TRIZ,信息來源的渠道是哪些?
- 是什么樣的過程激發了我對TRIZ的學習欲望?
- 他人對TRIZ的評價是什么,這個主題值得我去學習嘛?
......
行動——極簡敏捷
極簡敏捷原則
- 不同時做多件事,拒絕干擾,一次只專注一個學習主題。
- 盡可能快地多行動,減少花費在啟動和選擇上的時間,避免行動癱瘓。
- 將啟動階段和執行階段分開來,在啟動階段準備好學習主題相關的材料與學習的方法形式,那么在執行階段就只要做機械的執行者,減少這一過程中選擇和判斷,從而降低了這些行為占用的時間和心智。
針對于此次的TRIZ學習
1.學習材料的準備,本次學習以書本閱讀為主要的學習方法
- 書籍列表
- 《創新算法》
- 《技術創新進化論》
- 《TRIZ入門及實踐》
- 《簡約TRIZ-面向工程師的發明問題解決原理》
- 《怎樣成為發明家 50小時學創造》
- 《TRIZ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理論和方法》
- 《TRIZ矛盾創意思考突破法》
- 《TRIZ圖解40原理》
- 《創新方法與TRIZ理論》
- 《創新問題解決理論TRIZ詳解》
- 《發明創造方法學triz》
- 《發明家誕生了-TRIZ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理論和方法》
- 《發明是這樣誕生的-TRIZ理論全接觸》
- 《技術系統進化》
- 《進化樹 技術信息分析分及新方案的產生》
- 《趙新軍-技術創新理論(triz)及應用》
2.學習和閱讀這些書的方法
準備借鑒群友@第二人生在他的文章里提到的SQ3R主動閱讀方法做一個checklist,確保每一本書的閱讀都完成了這些步驟。
3.筆記與輸出
- 將學習主題的相關的筆記發表在個人的博客上,同時保持在gitbook上更新。
- 將自己的學習筆記、心得等分享至社交網絡,保持與他人的交流與探討
啟示——意義秩序
如果你從你所看到的一切中發現意義與秩序,那該是怎樣一番景象。我認為,這種能力也就是一種非凡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進而意味著超級智力。于是,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臨界點,即從量變——更強的記憶力、更迅速的模式認知能力——到質變,到一種全新的認知模式。 ——特德·姜《領悟》
在陽老的雄文《人生的STC算子》中,他將TRIZ理論創造性的擴展到人生的創新算法上去,給我帶來了的無限啟發和震撼。英國數學家及哲學家艾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里德也曾說過一句寓意深遠的話:“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是發明了發明的方法。”而類似這種對發明的發明、對思考的思考,對任何知識點進行二階、三階的操作與變換,能使得我們獲得更高的知識抽象層級,從而離真相更接近,幫助我們萬物發現意義和秩序的啟示。
當在進行任一個主題學習中,我們可以去尋找三種維度的啟示,例如對TRIZ的學習:
- 1.技能層面:作為產品經理的我可以有在產品的創新設計上如何應用該理論。
- 2.個人層面:如何借鑒該理論,為人生贏的更多的幸福與成就、意義與傳承。
- 3.社會層面:社會上是否存在對創新的正反饋,從而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
如下列案例:
社會網絡的中心就是企業家,企業家是創新能力的人格化。可是一個社會未必總能找到合適的企業家來填補空缺的結構洞。結構洞的存在,就是對企業家的激勵,因為結構洞吸引那些天生適合填補它的人、而結構洞一旦被填補,就產生超額利潤。因為局部的利潤之和通常遠小于由局部整合而成的整體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