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在圖書館自習,對面來了一個女孩。一開始沒在意,當她準備坐下時的動作反而讓我好奇。她全程很小心很慢的放書,放衣服,挪板凳,每個動作都輕微而緩慢,生怕驚擾了在學習的其他人。之所以讓我停下來感覺這些是因為很少有人在來時像她這樣,其中包括我。
以前泡茶的時候經常容易打碎碰翻東西,泡茶就連放杯子時都會哐當一聲落在茶盤上。有個姐姐拿的動作極度溫柔和輕緩,整個沖茶動作行云流水,茶具如同她的一部分。問她原因時她說,剛開始拿茶具的時候可以放在手里感覺下,每天拿它的時候也會生出感情和愛惜,慢慢自然學會輕拿輕放。最后試著用對待一個人的感覺對待茶具果然好了很多。
其實這都是看是否能把一人一物放于心上。
忽略感覺還是相信頭腦?
練習憑自己身體的感覺吃飯已有幾天,卻發現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餓的時候讓身體去感覺想要吃什么,大多時候根本感覺不出來。有時候能感覺到也容易加入頭腦的判斷——生理期不能吃辣,不應該是身體想吃的,去吃湯面吧。結果感覺心里沒有滿足到,胃也很難受。
有一次突然感覺到想吃以前和同事常吃的那家肉夾饃。去平時根本不會走那么遠去的地方,吃完后,從心里感受到了滿足,胃也并沒有因為有辣椒而不舒服。
在飯量的斗爭上最明顯的。按照身體的感覺,飯量大多是平時的一半,覺得這么少根本吃不飽。但按照頭腦的判斷去吃時總會吃撐了才發覺。
偶爾一次能憑借感覺,發現胃不會不舒服,而且會按點餓,不會讓自己有消化不良的感受。
尊重身體的感受。
關于耐心
一字一句閱讀書本的耐心發覺是如此珍貴。
現在的焦慮很難容忍自己花時間仔細認真的閱讀。之前都是追求速度,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做筆記和讀課本的過程,一段稍長的話很難靜下心來讀完,基本上是跳讀。這種方式的缺陷在做題時就很明顯——因為題目都沒有仔細讀完而選錯答案的時候特別多。
最近看書本做筆記時讓自己盡量慢下來。會發現已經做了第二遍筆記竟然有些內容才能讀懂什么意思,而且有些話感覺是第一次讀到。
這樣確實多花費不少時間,速度也慢了很多,做題的時候卻意外發現正確率大大提升,而且因為慢,有時間去理解琢磨,印象也很深刻。
現在似乎才理解慢就是快是什么一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