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這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讀來很美很讓人感動,說起沈從文寫情書,也很有意思。
安徽有一個叫張吉友的富商,家境殷實,愛結交名流。而張家人盡皆知的是有四個才貌雙全的女兒。葉圣陶曾說:“九如巷中張家的四個女兒,誰娶了他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這其中,張兆和是張家三小姐,尤為出色,身邊的追求者更是多不勝數,沈從文便是其中之一。
不過聰明可愛、單純任性的張小姐不喜歡這些人,把他們編成了“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二姐張允和取笑自卑木訥的沈從文只能排為“癩蛤蟆十三號”。
但沈從文發揚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整整寫了四年情書,一天沒落下。張兆和不知怎么拒絕沈從文,便一直保持沉默,最后弄得風言風語,說沈老師追不到張兆和就要自殺,張兆和沒辦法拿著沈從文全部的情書去找胡適理論。
張:“校長你看,老師對我這樣子?!?/p>
胡:“他非常頑固地愛著你呀。”
張:“我很頑固地不愛他啊。”
胡:“我也是安徽人,我去找你爸爸說說,做個媒?!?/p>
張:“不要去講,這個老師不應該這個樣子?!?/p>
張兆和繼續置之不理,沈從文繼續馬拉松式情書的轟炸模式。
后來,張兆和終于被感動,在日記里寫到:“他到如此地步,還處處為我著想,我雖不覺得他可愛,但這一片心腸總是可憐可敬的了。”答應與沈從文訂婚,沈從文那句“讓我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的愿望達成了。
婚姻面對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在一起朝夕相處久了,缺點逐漸暴露,美好卻逐步消逝。經過過短暫的甜蜜生活后,二人發現彼此性格有許多不合之處,張不喜歡沈的故作大方,還為什么那么愛收藏古董,沈從文浪漫文藝,張兆和理性務實,二人矛盾越來越深,以致刻意疏遠。
不能否認沈從文一直深愛著張兆和,直至離世,只是他自己不明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感覺。張兆和在《從文家書》里寫道:“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
愛不能勉強,兩人從一開始就不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他把她當作女神,她對他卻毫無感覺,苦苦追來的愛情到底能保鮮多久,很難說。
天龍八部里,段譽為了追求王語嫣如癡如醉,仿佛入了魔道,她是女神,不可侵犯。想想即使結了婚,就好像家里多了一種保護動物,何談幸福。
這樣的愛一開始就相隔萬里,怎么用力拉也很牽強。
好在在世紀修訂版中,耄耋之年的金庸重修舊作,改變了段譽和王語嫣的結局,王語嫣變成了普通人,像所有女人一樣害怕變老,也會耍性子,也會鬧情緒,最終回到了表哥慕容復身邊。段譽也看破心魔,不再癡戀王語嫣,娶了木婉清、鐘靈、曉蕾。
所以,有時候真希望張兆和的我很頑固地不愛他啊,能夠堅持到底,這樣才子、佳人也許都會找到真正的心靈伴侶。
這點,一直很羨慕楊絳和錢鐘書。楊絳當時的追求者多達七十多個人,但她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樣的一生伴侶,直至錢鐘書的出現。
兩個人比賽讀書,比賽做學問,一起郊游,他們的靈魂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一如彼此的愛情理想。
就像楊絳所說的:“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系,即使不是知心朋友,至少也應該是能做伴侶的朋友或相互尊重的伴侶”。一如兩人之間的愛情:“抱怨相隨,但感激無盡”。
雖然愛情講究個“門當戶對”,但心靈上的契合更重要,我筆墨丹青你可配水墨,你儀態萬方可陪我縱橫捭闔。
羅伊·克里夫特在《愛》里寫道:
“我愛你,
不光因為你的樣子。
還因為,
和你在一起時,
我的樣子。
我愛你,
不光因為你為我而做的事,
還因為,
為了你,
我能做成的事。
我愛你,
因為你能喚出,
我最真的那部分。
我愛你,
因為你穿越我心靈的狂野,
如同陽光穿透水晶般容易。
我的傻氣,
我的弱點,
在你的目光里幾乎不存在。
而我心里最美麗的地方,
卻被你的光芒照得通亮。”
也許年輕的我們都有過愛,也許又不算愛,單戀的馬拉松值得敬佩,飛蛾撲火的沖動令人動容,但最好的愛情是我們勢均力敵,共同成長,一起把曾經年輕懵懂的欲說還休留在暗香浮動的美妙里。
即使事隔經年,若我會遇見她,或許像拜倫所說的只能以眼淚、以沉默和她打招呼。
但或許更應該說一聲:“留下美好,各自珍重”!
d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