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第二場教育新春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有關情況。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能源動力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雅玲,經濟學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央財經大學原校長王廣謙,藥學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姚文兵出席發布會。
吳巖在發布會上介紹,《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是向全國、全世界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
《國標》制定過程中遵循哪些原則?有哪些特點和內容?下一步工作如何做?一起來看。
《國標》研制的簡要情況
《國標》由教育部委托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研制,參與的專家教授達5000多人,其中包括50多名兩院院士和知名專家。研制工作歷經4年多,先后組織了數百場工作研討會和征求意見會。
此次發布的《國標》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到全國高校56000多個專業點。
《國標》的制定遵循哪些原則?
《國標》研制過程中緊緊把握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先進理念,把握三大基本原則:
一是突出學生中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創新形式、改革教法、強化實踐,推動本科教學從“教得好”向“學得好”轉變。
二是突出產出導向: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合理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社會適應度、條件保障度、質保有效度和結果滿意度。
三是突出持續改進:強調教學工作要建立學校質量保障體系,要把常態監測與定期評估有機結合起來,及時評價、及時反饋、持續改進,推動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國標》的制定有哪些特點?
首次頒布的國標有三大特點:
一是既有“規矩”又有“空間”:可以把它概括為既有規定動作,又有自選動作,所謂“規定動作”就是對各專業類提出統一要求、保障基本質量。所謂 “自選動作”就是為各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留有足夠拓展空間,形象的說就是“保底不封頂”。
二是既有“底線”又有“目標”:既對各專業類提出教學基本要求,也就是“兜底線、保合格”,同時又對提升質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
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對各專業類標準提出定性要求,同時注重量化指標,做到可比較、可核查。
《國標》有哪些主要內容?
此次發布的《國標》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盡管專業類之間各不相同,但《國標》內容形式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八個方面內容:
一是概述:明確該專業類內涵、學科基礎、人才培養方向等。
二是適用專業范圍:明確該標準適用的專業。
三是培養目標:明確該專業類的培養目標,對各高校制定相應專業培養目標提出原則要求。
四是培養規格:明確該專業類專業的學制、授予學位、參考總學時或學分,提出政治思想道德、業務知識能力等人才培養基本要求。
五是師資隊伍:對該專業類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教師學科專業背景和水平、教師教學發展條件等提出要求。
六是教學條件:明確該專業類基本辦學條件、基本信息資源、教學經費投入,包括實驗室、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實踐基地、圖書信息資源、教材及參考書、教學經費等量化要求。
七是質量保障體系:明確該專業類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專業的持續改進機制等各方面要求。
八是附錄:列出該專業類知識體系和核心課程體系建議,并對有關量化標準進行定義。
下一步工作如何做?
“質量為王,標準先行”,“標準為先、使用為要”,立標準很重要,使用標準,讓標準發揮以標促改、以標促建、以標促強更重要,決不能讓標準束之高閣或者只掛在墻上。
一是讓教指委用起來:按照規定,今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指委要進行換屆,要成立2018-2022年新一屆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新一屆教指委共有119個,將由數千位高等學校和相關行業的頂級專家組成。教學指導委員會一項最重要任務就是把《國標》學好吃透,用《國標》指導全國高校開展專業建設,使教指委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參謀部、咨詢團、指導組、推動隊。
二是讓高校動起來:《國標》涵蓋92個本科專業類、包括目前587個本科專業,涉及56000個專業點。《國標》發布后,各地、各相關行業部門要根據《國標》研究制定人才評價標準;各高校要根據《國標》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多樣化、高質量人才。
三是把《國標》與“三個一流”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人才”是2018年全教會和教育部工作要點提出的重要任務。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將依據《國標》,做好“兜住底線、保障合格、追求卓越”三級專業認證工作,按照2018年教育部工作要點的要求,公布“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版建設專業名單,同時對各高校的專業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監測認證,適時公布“成績單”。
(責任編輯:中外合作辦學教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