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家長們就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報酬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現在正反雙發勢均力敵。個人覺得,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適合孩子和家庭就好,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做父母的所起到的引導作用。歡迎有想法的家長朋友們繼續參與討論哈。
@若晗媽媽
背景:10歲的孩子在選擇商品時,價格因素也在他考慮的范圍內。
事件:孩子們在學校,有時會進行物物交換,或從同學手中,購買他們喜歡的東西。
思考: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兒童經濟學如何滲透到家庭教育中?孩子理財能力的培養?
@天驍媽媽
再丟幾個日常生活可能會接觸到的問題,大家對哪個有感覺可以討論一下:
*你的孩子如何管理壓歲錢?
*如何取得和管理零花錢?
*孩子做了家務要不要給報酬?如果給,好處是什么?壞處又是什么?
@小籠包媽媽 ?對孩子的零花錢,我是這樣處理的:壓歲錢存銀行,平時每周10元基本的零花錢,做家務額外付報酬,消費的話,基本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都由我付,額外要吃的零食,想購買的玩具,外出旅游想購買的紀念品等,孩子自己支付,要求記賬,每月對賬,賬目準確的話再給獎勵
@天驍媽媽 ?好細致的管理呢。在“做家務額外付報酬”這方面,你覺得有什么弊端嗎?
@憶舟媽媽? 做家務付報酬是什么標準?好奇一下
@子易媽媽? @周六+邱天驍+初一?低年級時候,鼓勵他承擔家務給個小獎勵,孩子就很開心,孩子大了,就會算賬了,他要和你談對價,如果用金錢獎勵的方式,他覺得他有權利和你談一一這是交易。所以我的建議是轉換成其它的形式,交換游戲時間,交換一場電影,交換一本課外書等。對于高年級的孩子應該讓他們意識到承擔必要的家庭勞動是作為家庭成員的義務,我曾經在孩子給我談對價是,也給他算一筆賬,媽媽給你做頓飯,5元,媽媽給你洗衣球鞋,3元,媽媽給你洗襪子,2元?我答應你的條件,你也應該向我支付勞動報酬,孩子啞然。很多家庭效仿西方家庭的做法,我覺得不完全可取。西方社會是建立在契約關系上的社會,契約在他們的家庭關系中無處不在,而中國的傳統家庭關系是建立在情感連接的基礎上,有中國傳統家庭道德觀念的約束。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使用勞務付費的方式,小朋友會將不斷積累的“數字”用來量化他得到的鼓勵,我們也可借機引導他們參與。但到了高年級,這種做法就有明顯的弊端。孩子對錢已經有了概念,他知道他一年掙的收入買不了一個玩具了。這時候我們應該著力培養他們的家庭意識了,應該承擔的勞動是他們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
@小籠包媽媽? @小蟲.4年級.男.胡鐵紅?憶舟媽媽,我家就是洗一次碗多少錢,掃地拖地一次多少錢,一般是5元/次,如果家中來客人,工作量大的話,會視情況增加。孩子自己房間自己打掃 不在范圍內。@周六+邱天驍+初一?天驍媽媽,我覺得在幼兒園階段培養習慣的時候很有用,小朋友每次吃完飯就歡天喜地地去洗碗了,上小學后作用就不太明顯了,覺得@子易媽媽說得很有道理,學習了
@心靈桃花源(大俠)
15年前,兒子3年級,我似乎用我當班主任那一套教育兒子,那時是很管用的。我最在意的是他課堂發言的次數或者是否向老師提問了。我們之間也有書面合同。
@若晗媽媽? 我們11歲了,開始要培養家庭意識了,@心靈桃花源(大俠)?給我啟發了,發言、提問可以加進去。我們屬于內向的,課堂發言在學校,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呀
@心靈桃花源(大俠)? 家長平時就要跟孩子有主題談話,相互提問、辯論,層層深入,這是一種令人欲罷不能的思想游戲。
@COCO? @三天時間?非常贊成高年級孩子不應該再用金錢物質獎勵的做法,而更應該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我家孩子四年級,有次周末她不情愿再下次樓去倒垃圾,跟我說要報酬、要獎勵,被我堅定的否決了。我說媽媽自從生下來,為你換了無數尿布,每天為你洗衣做飯……從未跟你提任何的報酬。作為家庭成員,有些家務活是你力所能及的,你應該負起這負責任。我要是跟你一樣要報酬的話,你到下輩子肯怕都還不清我。女兒聽了覺得我講得很有道理,倒個垃圾,偶爾屁巔屁巔做個早餐或洗個碗,也不絕會再提什么報酬獎勵的事,她自己認為她從中獲得了很大的快樂。
@彩虹糖媽媽? 我是個馬大哈媽媽,我做不到像媽媽們一樣細致,所以在家務上沒提及過報酬,同時我也偏向家庭成員之間不支付報酬
@心靈桃花源(大俠)? 這個家務報酬,是從引導孩子認識金錢與勞動、生活的關系來考慮的。創意作文課上,有的孩子說蘋果一個三毛錢,有的說一個108元。有的孩子以為父母一個月掙2個億,有的孩子說爸媽一個月掙800元。當孩子明白他倒垃圾一個月,只夠買一個面包時,他會思考他會提問他也會計算他會節省?,F在,金錢對于太多孩子,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抽象概念。當孩子發現勞動與生活的關系,自然會以勞動為自豪,也更能體會父母的能量與愛意,自會更尊重父母。
@彩虹糖媽媽? @心靈桃花源(大俠)?嗯,看來用對了方法還需要引導
@燁燁媽? 嗯,看了大家的分享,受益良多。一直覺得孩子還小,還沒有開始這方面的思考。看來也可以開始了。個人覺得,方法多種多樣,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不管用什么方法,正確引導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吧
@COCO? 在理財方面我平時是這樣引導孩子的,我會經常帶孩子去逛超市,會讓她貨比三家自己去挑選既好又便宜的食物。記憶深刻是她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們一起去看電影,電影院門口有家冰激凌店,孩子說口渴,要買一個50多元的冰淇凌。我就告訴她,如果你真的是想吃這個沒吃過的冰激凌,咱們就買。如果你并不是那么渴望,樓下KFC的圣代10元一個,同樣的價錢,你算算可以買多少個?孩子馬上自己選擇去樓下買了二個圣代,因為買二個還可以打折,她覺得自己吃了就是賺了,還節省了幾十元。我會告訴她,其實很多東西成本都差不多,為什么有的東西貴,有些東西便宜,是因為商家把食品存放在了看上去檔次不同的地方。當然這些是最基本的引導,但孩子從那時候開始對金錢的消費就有了最初的認識,現在買任何東西,她自己都會先看看價格比較一下,看看是否劃算。
@精靈? 關于理財,我分享一下零用錢的管理——生長于使用。我女兒的所有零用錢,來源于幾個方面,一是外婆和奶奶對她學習、勞動、為人處世等方面表現的獎勵,由她自己管理;二是她自己的小稿費,我覺得這一點特別奏效,她會為了掙得一些稿費而認真、主動地去寫一些小文章,發表后稿費來了,對她而言是最驕傲的,這是真正的勞動所得,我讓她全權處理她的小稿費;三,她會趁機揩油我的稿費,我就用她的小故事、小朗誦來換取,或者“出資”買一本她的《美麗十歲》(沒有書號,收錄的都是她自己十歲之前的小故事,從起先她口述,到后來她自己執筆寫),買她的“作品”,也算是一種平等的交易,她沒有占便宜,反而有一種成就感,這部分的錢也由她自己處理。這這些錢她會用來干什么?交每個月的飯錢,訂閱她喜歡的報刊書籍,買學習用品與文具,偶爾回家路上買些飲料和小點心,還會在特別的日子給家人買份小禮物。
@子易媽媽? @精靈?非常好的良性循環。更好的是已經實現了知識變現了。
@精靈? 孩子們都可以做得到的@三天時間
@COCO? 這就牽涉到把孩子教育好,家長首先要具備更高級的教育技能。感謝在桃花源的教育平臺,遇到各行各業的優秀家長,讓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絲毫不敢懈怠
@精靈? 桃花源,讓孩子們在心靈的桃花源里,獲取更多美好、正向 、積極樂觀、多能的資源,真的很棒!
@小籠包媽媽? 剛和小籠包爸爸討論了今天的關于家務勞動要不要付報酬的問題,因為我覺得參與討論的都是媽媽,媽媽們的意見是不是和爸爸們一樣呢?也歡迎爸爸們參與進來我們的討論
我把雙方觀點簡單給小籠包爸爸介紹了一下,他同意@心靈桃花源(大俠)的觀點,他認為對于年齡相對較小的孩子來講責任和義務,他們可能無法理解,而通過付報酬鼓勵做家務,反而能夠幫助他們樹立責任感,學會珍惜勞動成果,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當然,爸爸考慮問題更全面,他說如果有些家庭教育從小就做得好的家長,已經和孩子達成義務勞動的協議,孩子也已經養成了好的責任感和義務感,那就堅持下去,但如果孩子拿報酬來要挾父母,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契約關系也是是社會發展的標志,我們也可以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告訴孩子
除了上面關于孩子理財方面的精彩討論,還有媽媽的熱情分享,感謝!
@毛毛媽媽
《超值套餐:不亦說乎第一季人文通識課套餐》byyh.taleoftibet.com/ima004-webapp/#/giftpack/2/eyJwdWJsaXNoIjoiaG9tZSJ9/share
@沈靜
《泰國又一個逆天廣告<努力一點>,感動了全球20億人》mp.weixin.qq.com/s/ADBzo4B_sIk9phGZBe4PKA
@思琪媽媽
《20170613寫給姐姐的情書83/100》www.lxweimin.com/p/eea4fc47b17c
@心靈桃花源(大俠)
《常春藤大學招生部主管:我們期待招收這樣的學生》mp.weixin.qq.com/s/EFj8UUE-0FBToPbYbclFCQ
推薦理由:管理員寫到他必須支持這名學生的錄取資格,因為他的體貼周到。這名年輕人是學校里唯一一個叫得出所有清潔工名字的人。他會關上無人教室的燈,每天早晨都會對走廊監視器說謝謝,即使沒人注意到他也會在同學們離開后收拾干凈。這名學生,管理員寫到,對學校里的每個人都保持尊重,無論他的職位、人氣或是影響力。
@茉莉 ?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讓我有機會與他同行一段……
這是多美的一段話呀,于是告誡自己:換個方式去愛孩子!只要他們健康、快樂,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