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七夕》(楊樸)

七夕

詩書優游平臺、頻道和主播介紹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輯


本期分享

七夕將至,牛郎織女將要在鵲橋相會。這個最有浪漫色彩的中國傳統節日在詩人楊樸筆下有什么特別的感慨呢?本期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楊樸的《七夕》吧。

楊樸《七夕》賞析


找入聲字和標平仄模板

找入聲字和標平仄模板

? ? ? 圖中入聲字是用一個小黑點表示的,這個小黑點藏在每一個入聲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鍛煉自己當偵探的本領,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聲字以后,就可以玩“標平仄”這個游戲:在所有的平聲也就是的一聲和二聲上面畫一橫,這個符號表示平,不過千萬要注意,有些一聲或二聲的字實際上是入聲字,要標成仄聲哦!然后在所有的仄聲也就是三聲、四聲和入聲上面畫一豎,這個符號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會標也沒關系,可以對著我分享的圖片找到每一個表示平仄的符號,照著標在你的詩上就可以了。不過,我非常推薦你們自己挑戰一下,然后再與照片對照。


朗誦、誦和吟的音頻

? ? ? ? 朗誦、誦和吟都是在嗟嘆和詠歌中體會詩詞節奏和韻律的好辦法哦!在吟誦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把所讀的詩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同時切實感受詩詞的美。

仄起式七絕《七夕》


賞析文本

立秋

? ? ? ?因為從國際學校轉到公立學校,所以今年我有一個超長的暑假。我覺得,暑假真的很好,不用每天早早地起床趕到學校,不用廢寢忘食地寫作業,擔心自己不能得到最高分,可以去參加自己想去的活動,可以去自己喜歡的地方放松一下,當然,也可以呆在家里做一些平常沒有時間做的事,可以有很多天都盡情地睡懶覺,睡到自然醒……可是,唯一不舒服的就是太熱了!暑假暑假,正是一年中最熱的大小暑節氣。不過也就是因為太熱了,所以我們才能有這個假期吧。好在我們現代人有空調,可是,因為媽媽很喜歡感受自然的變化,但空調和自然是敵人,所以媽媽和空調也是敵人,搞得我睡覺的時候也不能一直開空調,所以前一陣凌晨醒來的時候都是一身汗,但最近幾天,凌晨再醒來,不但沒有出汗,倒覺得有點涼了,時不時的有一陣風吹來,非常涼爽。媽媽告訴我這是因為已經立秋了。可是我很疑惑,為什么立秋到了卻還是這么熱呢?于是我上網查閱了一些資料,我覺得最能解釋這個現象的恐怕是這句“風起于青蘋之末”。勁猛彪悍的大風開始時也只是在青萍的葉片上輕輕飛旋的微風。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在這個節氣里,陽氣達到頂峰。然而盛極必衰,從立秋開始,達到頂峰的陽氣將會慢慢開始往下降,降到極致的陰氣將會慢慢地開始往上升。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這個過程會持續很長時間,立秋之后的第一個庚日才是末伏,再過10天才正式出伏,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才正式宣告結束,俗話說“秋后一伏,汗死老牛”。所以立秋和之后的處暑這一個月,炎熱的天氣還會持續,故有“秋老虎”之說。直到露水這個節氣,你可能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秋天的來臨。古人就是從這個自然界的規律中悟出了這樣的道理,所以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俗話又說:“行百里路者半九十”、“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而我們讀書學習不也是這樣的道理嗎?所以陸游才在詩里這樣告誡他的兒子:“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就是希望他明白學問需要一點一滴地長期去積累才能有所成的道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作為打開秋天序幕的節氣,立秋也有著很多的風俗。炎熱的夏天剛剛過去,到了涼爽的秋天,人們想把這涼爽留住,所以有了啃秋的習俗。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這也決定著人們一年的收成,所以自然會有祭祀這樣的活動,有立秋節和秋社的風俗。糧食豐收是一件很大的事,所以有秋忙會,秋收互助等風俗。說到立秋,我還有一個疑問。立秋三候為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好像立秋一到就會涼風吹來落葉滿階、露濃蟬哀寒意頓生,描寫立秋的詩中也有此類景色。比如宋朝劉翰的《立秋》:“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但是,現在的立秋時節幾乎看不到這些景象,那是為什么呢?我猜想,可能是因為古代的氣候比較冷。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將我國過去5000年的氣候變化大致分為四個溫暖期和四個寒冷期。從史書記載來看,商代末期,商族象陣開始死亡,虎豹、犀牛等動物開始南遷,因為全球氣候變冷。而現在,全球變暖是一個地球中心問題。所以我覺得古今氣候可能確實是不同的,那么立秋時看到的景象也就自然不同。也許詩人寫詩的時候,到了立秋就真的進入秋天了。

鵲橋會

????? 立秋時節,有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那就是七夕節。七夕節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這是源于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故事:牛郎織女。相傳,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后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并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云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鵲橋相會。南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文獻上的記載跟流行的民間傳說情節不太一樣,這里的織女不是天帝的孫女兒是女兒,而且看起來非常可憐,每天都得忙著織云錦天衣,但可能也是因此,在后來的傳說中就有了織女的手特別巧,天邊的彩霞都是她織出來的細節。這也是為什么后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同時也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牛郎織女星

? ? ? ? 說起七夕,大多數人首先會想起來的就是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這首詞將牛郎織女相會的情形描寫得非常美好,“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在這美麗的夜色中,牛郎織女在銀河上的戲鵲橋相會。這“金風玉露一相逢”,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無數次相逢。“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才剛剛見面又要分別,怎忍心去看那鵲橋路。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這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千百年來安慰了多少像牛郎織女一樣相愛卻不能相見的人。實際上,這首詞的詞牌《鵲橋仙》也正是來源于牛郎織女的故事。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傳說呢?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就有了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最早在《詩經·小雅·大東》里就出現了牽牛和織女的名字。這個傳說故事很可能是用來解釋牛郎星和織女星這個天文現象的。每到晚上,天上都會出現許許多多的星星。天上有一牛郎星,還有一顆織女星,中間還隔著銀河,這便引發了人們的想象,編出了這個美好的傳說故事。織女有一雙巧手,織出了天邊的彩霞,所以乞巧是七夕節最重要的習俗。這個風俗在漢代就已經很常見了,《西京雜記》中就寫到:“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七月七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引五彩絲穿七孔或九孔針,幾乎所有寫七夕的詩都會寫到穿針乞巧這個風俗。比如婦孺皆知的林杰的《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李賀的《七夕》:“鵲辭穿線月,螢入曝衣樓。”、崔顥的《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女僧德容的《七夕》:“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等等。不過,乞巧方式不只穿針乞巧一種,還有很多別的方式,各有趣味。比如說喜蛛應巧,七月七日,婦女們各自捉一只蜘蛛放在盒子里,到第二天早晨起來根據蜘蛛織出的網的不同來看誰得到的巧更多。還有一種形式叫投針驗巧。婦女們將一盆水放在太陽下曬,等水結出水膜以后,把繡花針投在水面上,看針的影子形成的圖案來判斷誰得到的巧更多。其他的比如拜織女、吃巧果也都跟向織女乞巧有關系。為牛慶生很顯然也跟牛郎織女有關系。另外,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元日、三月三上巳、五月五端午、七月七七夕、九月九重陽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七夕是一個多么浪漫美好的節日啊!有著這樣美麗的傳說故事,有著這么多有趣的習俗。人間誰不想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啊!可是,巧真的是越多越好嗎?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楊樸的《七夕》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穿針乞巧

????? 楊樸是北宋的一位布衣詩人,字契元,號東里野民。楊樸一生都住在新鄭東里,從未出仕,這在詩人中也是很少見的。他很好學,但天性恬淡孤僻,不愿作官,終生隱居農村。少年時與畢士安、韓丕[pī]是很好的朋友。后來,畢士安官居相位,舉薦楊樸于太宗,宋太宗就下詔,讓楊樸出來做官,但他堅決的推辭了。后來,宋真宗又下詔讓他出來做官。楊樸被迫在侍衛的陪伴下啟程前往京師,晉見宋真宗。在皇宮里,宋真宗問楊樸:“我聽說你會做詩?”楊樸平靜地回答道:“臣不會。”宋真宗又問:“朋友們送你時,贈給你幾首詩沒有?”楊樸回答說:“沒有。只有拙荊(妻子)寫了一首。”宋真宗好奇地又問:“是什么詩,可以告訴我嗎?”于是,楊樸把臨行時妻子寫的一首詩念了出來:“更休落魄貪酒杯,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宮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不過,這次被宋真宗召見后,楊樸寫了《歸耕賦》,來表明自己歸隱鄉野的志向。無奈,宋真宗只好放他走了。楊樸的這個故事被大文豪蘇東坡寫在了自己的筆記里,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捕。在押送東坡進京之前,官差特許他回家跟家人告別。到家時,全家人都在大哭,生性豁達的東坡為了安慰家人,講了楊樸這個故事,并且引用了這首詩來調節悲傷的氣氛,他的妻子王潤之聽到這首詩,不禁破涕為笑。楊樸不喜歡做官,他喜歡作詩。他經常獨自騎牛游賞,見到草茂林密幽僻的地方,就臥伏草中冥思苦想,每得妙辭佳句,立即揮筆成詩。他曾經獨自帶上手杖進入嵩山險絕處,構思成文100多篇。楊樸詩風俊逸瀟灑,語言質樸精煉,多描寫自然景色和農村隱居生活。風格有些像唐朝詩人賈島、李涉。當時的士人學子多傳閱誦讀他的詩文。他過世后,詩人黃庭堅過其墓拜謁[ye4],曾作詩悼念。

牛郎駕耕牛,織女弄金梭

?????? 這首《七夕》是楊樸的代表作:“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牽牛”指的是牽牛星,就是我們常說的牛郎,在銀河的西邊。那么織女星自然就在銀河的東邊。“弄”指的是擺弄,使用。“金梭”是梭子的美稱。這兩句是說:“我不知道牽牛星是怎么想的,每年都邀請織女來舞弄金梭。”這兩句雖然講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但卻跟其他描寫七夕節的詩不一樣。一上來就是兩句設問:弄不懂牛郎到底是怎么想的,非得邀請織女來織滿天的錦繡云霞。這里的“須”字,是一種懷疑和否定,好像是在說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這兩句來得非常奇特、出人意料。織女用巧手織出五彩云霞,這有什么不對嗎?牛郎不高興嗎?牛郎不喜歡嗎?為什么會問牛郎到底是怎么想的呢?這樣的設問足以造成懸念,讓讀者特別想知道答案。那么下面作者就要為我們揭曉答案了。

??????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原來作者覺得“牛郎年年都乞求織女賜給人間巧,卻不知道人間的‘巧’已經太多了。”為什么說人間的“巧”已經太多了呢?這是因為第三句跟第四句的“巧”不是同一個意思。第三句中人們所乞的巧是姑娘們刺繡、紡織,做女紅時所希望擁有的聰慧、智巧、心靈手巧,第四句中所說的卻是人間為了爭名奪利而耍的各種機巧、奸巧,一個是正面的,一個是負面的。前一種巧當然是越多越好,但后一種巧在人間卻已經太多了!所以,這里實際上詩人楊樸是在借題發揮,借人們在七夕節乞巧來表達自己對人間利用各種奸巧爾虞我詐的憤慨與不滿。所以他才說:不知道牛郎是怎么想的啊!實際上牛郎當然沒有更多的想法,他和織女都是善良的人,想賜予人間的女子心靈手巧,是詩人在這里別有用意,來了一個大轉彎。在“家家乞巧望秋月”的時候,詩人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造幸福的智巧,還有行惡的奸巧。詩人看到了許許多多的人巧取豪奪,互相傾軋,絞盡腦汁,勾心斗角,于是憤而做了這樣的感慨。詩人的借題發揮賦予了巧新的含義,非常出人意料但又不無道理,這就把詩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處開掘,使得詩具有了橫空出世、奇崛雄辯之美。

????? 楊樸的這首《七夕》從牛郎、織女七夕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端,別出新裁,表達了作者獨到而又深刻的見解。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得很是恰當、巧妙、深刻。楊樸運用簡練樸實的語言,表達出自己深刻的認識和見解,使得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宋詩,主要表達的是哲理。宋詩主理,宋人的這種主理的詩,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說,常有味同嚼蠟之感。但詩如能用簡潔的句子,深刻地表達一種哲理,也不能不說有其特殊的妙趣。???? ?

林杰《乞巧》


????? 唐詩卻是主情的,同樣是寫七夕節的,唐人寫的詩就與宋詩不同。比如說林杰的《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這是林杰幼年的時候寫的,他對牛郎織女這個傳說很感興趣,在和母親與家中其他的長輩女性一樣。他看到牽牛織女星,寫下了這首詩。“碧霄”、“牽牛織女”、“秋月”、“紅絲”,這些都是作者的所見所聞。這首詩描寫的是七夕節時景與情,很符合一個小孩子寫詩的風格,活潑可愛,富有情趣。

????? 再比如,杜牧的名作《秋夕》,還有一個題目就叫《七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這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夜色涼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可是宮女依舊坐在石階上,“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因為牽牛織女的故事觸動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產生了對于真摯愛情的向往。可以說,滿懷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這首詩非常細致的描繪出了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那微弱的燭光、清冷的畫屏、涼如水的夜色、百無聊賴拿著輕羅小扇“撲流螢”的宮女,也已經很深了,仍在呆呆的看著天邊的牽牛織女星,是多么能引發人們的感慨和同情啊!

杜牧《秋夕》

????? 我自己在寫七夕節的詩中比較喜歡楊樸的這首詩,他在描景抒情的基礎上還能更上一層樓,說出自己的思考和見解,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哲理。這首詩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對七夕不同的看法。讀完這首詩,我們是否也該思考一下,人間的“巧”是不是已經太多了呢?

?????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七夕》參考反饋題目:

《七夕》參考反饋題目

1、你喜歡七夕這個節日嗎?你知道七夕節還有哪些風俗嗎?現代人過七夕和古代人過七夕有什么不同之處?

2、詩中的七夕景色一般都是典型的秋景,和我們現在的七夕時很不同,你覺得這是為什么呢?

3、你喜歡女郎織女的故事嗎?你覺得這個傳說故事反映了古人什么樣的追求和情感?這個故事里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嗎?

4、你能分享另外一首寫七夕的詩嗎?

5、你喜歡唐詩還是宋詩?為什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45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4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8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5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1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5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4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4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8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