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值得在上面花多一點的時間,我也曾經把它介紹給幾個好朋友,因為我決得它可以幫助到大家。據我觀察,我發現很多夫妻到了中年都是各種婚姻問題的出現,而這種現象其實是有跡可循的。然而,通過閱讀,我深深地懂得,尋找真摯永恒的親密關系,其實是尋找自我,而親密關系是表達人生高低潮的一種藝術,它正是我們修煉的道場。?
? ? ?圣杯-月暈現象-幻滅-內省-啟示,該書把親密關系分為這五個階段,全面地剖析親密關系每個階段的探索旅程。幾乎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很棒的親密關系,甚至許多人愿意終此一生,不惜花費大量精力在尋覓伴侶,可有些人找到了,又離去,離去了又找到,不斷反復循環。究竟是什么原因而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呢?如果我們深究,可以發現:其實這些問題的根源,親密關系的問題和挫折,都是為了同樣一個目的而存在--從親密關系中體驗到的真理。而在“靈魂關系”的路途上,我們不單是在尋覓愛情,還是在尋找一種能讓我們一再陷入熱戀的經驗,就像勇敢的騎士尋找圣杯一樣,我們希望從親密關系中得到身,心,靈三方面渴望的東西。當我們越探索越發現,其實每一段親密關系的背后,都在引領著我們去體驗靈性上的滿足。但這條通往“靈魂關系”的路布滿荊棘,每一步都充滿陷阱與困難。
? ? ?親密關系的第一階段都是讓人滿心溫暖的階段。通過吸引力法則,一開始互相吸引,然后一步步發展出浪漫的火花。可我們往往不知道,開始和維持關系的背后的真正動機是在于“愛與被愛”的基本需求。能夠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從幼兒開始,我們就有需求了:歸屬感與確認自己的重要性。這些需求并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而是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并影響些我們,因為幼時的需求便是構筑夢中情人的藍圖骨架。原來,我們一直都以夢中情人所擁有的特質作為我們尋覓伴侶的準則。我們的伴侶都不是隨風而來的,她/他是我們千挑萬選后,被吸引過來的。隨后,我們就著手借由明說或暗示的期望與要求,將選中的人改造成我們心目中的理想情人。可我們終究會發現,我們的改造并沒有成功,需求并不能完全得到滿足,因而我們常常會感到失望,甚至憤恨。因此,想要安全度過“月暈現象”階段,我們就要學習放手和接受,如果我們能夠不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在伴侶身上,就能在自己內心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
? ? 隨著憤恨的到來,就進入親密關系的第二階段--幻滅。幻滅這個詞,往往給人負面的印象,讓人聯想到憤怒,絕望甚至背叛的感覺。事實上,這個詞的意思是--不再被錯覺所迷惑。在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對伴侶的改造計劃又全都不起作用的時候,幻滅到來了。這時候,我們會出現一些幼稚的偏差行為:引起注意,權利斗爭,報復心理,自我放逐。因此,每當遇到困難時,就會用爭吵,批評,或互相指責等方式進處理,克里斯多福.孟說過:當人們開始爭吵時,地獄便敞開歡迎之門。可我們卻不知道,吵架只是為了不去幻想背后的事情,我們寧愿吵架也不愿意面對傷口,是因為生氣比承受心碎要簡單得多。可不要忘了,伴隨而來是某種情緒的傷痛,傷痛的背后隨之而來的就是沮喪,帶給我們憤怒的情緒。我們會選擇冷戰,會避而不見,會冷嘲熱諷,會互給白眼等等這一切的行為都是要讓對方有罪惡感;讓對方為我內心的痛苦負責;讓對方都覺得我是對的,他是錯的。可是無論哪一種形式,對親密關系的危害都是一樣的,但也可能蘊含著讓人發現真愛的可能性。只要我們找到鑰匙之門,愛會找到出路。如果我們能夠放下自己的立場,從對方的角度看一看,那么我們就可以把兩人的意見綜合起來得到真相。在一段親密關系中,別人怎么對你,取決于你采取的立場。在權力斗爭中,只要你采取了一個立場,你就會自然地讓對方采取相反的立場,這也決定了對方會怎么響應你的行動。所以,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親密關系的狀態,你只要放下立場,去尋求和諧就可以了。在一般情形下,你的伴侶也會跟著改變。如果你覺得對方沒有改變,往往是因為你并沒有放下自己的立場。有時候,雖然伴侶的行為沒有改變,你卻不再介意了。還有些時候,伴侶不肯改變,而選擇離開。如果是這樣,那么兩人都可以重新尋覓更適合自己的親密關系。只要你肯放下立場,不管結果是怎樣的,對你永遠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因為堅持立場所得到的,只有理直氣壯和驕傲所帶來的不真實的安全感。放了手,就能得到自由,讓自己在智慧和成熟中成長。只要你有用愛來解決問題的決心,你就能想出實現目標的方法。
? ? 到了內省這個階段,其實是我們檢查內心的一個機會。到了這個階段,我們越來越發現:我們對別人行為舉止的詮釋,都只不過是把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及信念投射出來罷了。我們所看到的每件事其實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我們怎么評論別人,就是我們怎么看待自己。如果我們覺得別人太愛批評而討厭他,就代表我們討厭自己愛批評的習性。每當遇到心煩事情時,我們心中的小我為了阻止你了解真正的自己,設計出了一項奸詐的大陰謀。“懷疑”就是小我的最佳武器,它會讓我們陷在迷宮之中無法脫身,用大大小小的問題來消耗我們的精力,并用許多令人分心的事物來擾亂我們,最后還用對過去的不實記憶來迷惑我們。內省能讓我們了解到個人問題及親密關系問題的本質:如果我們想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先跳脫出問題的框架,因為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貴的經驗,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百負責,我們一直追求的自由并非來自答案,而是來自問題。在內省階段,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帶著愛與另一半相處,所有問題將迎刃而解,沒有什么問題是大道愛無法解決的。
? ? 啟示的力量,能讓人學習并成長。常有人認為啟示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人無法主動地爭取它,而它會發生在誰身上,也很難以預測。但是如果我們選擇臣服,就會從 “做事”的模式轉換成“接受,而”接受“正是一切有意識的人際關系的關鍵。我們可以接受引導、接受啟發,獲得知識增長見識,這其中任何一項都能讓我們立即脫離困境。生命的天性,就是要讓你不斷地發現真正的自己,以及你心中存在著的感覺。所以,啟示是隨時都可能發生的。而所謂的學習,只不過是發現早已存在的事物罷了。啟示是靈魂與人格之間的橋梁。如果我們愿意接受自己看見的事物的話,靈魂就會一點一滴地讓我們發現它的存在。當我們突破了難關,進入靈魂關系之后,我們就會開始了解到,靈魂的本質是無私的。它所關心的是更偉大的事——也就是愛為全人類所做的計劃。有時候我們會心甘情愿地放下一己之私,而追尋真正重要的東西——也就是愛。
? ? 在現在這個時代,人際關系就是我們的修道院,而貞潔、安貧、服從等誓言也被取代,現代人只需讓自己成為成熟、能明辨是非,觀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