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臺寺的念頭是早就有了的,怪天氣和懶的緣故,一推再推。
清明前一日,晴光大好。是日春陽柔和,鳥語微風,樂游之心,一一具備。午飯飽茶后,數齊手中來回搭車用的硬幣,便胡亂哼著些歌兒出發了。
出門前查了下地圖,從吉大到斗門黃楊山,需乘坐22、k5轉411路公交車,預估三個小時的車程??吹蕉畮讉€站名將連成一路漫漫長途,我不禁心生怯意,暗自悔恨忘了帶前一天剛買的棒棒糖了。
珠海的路況還是好的,道路寬,車輛少,行車不會頻頻地開開剎剎。下了k5后,等大約二十分鐘,一輛不像公交的公交車駛了過來,車身貼著不顯眼的車路號:411。我連忙招手,將信將疑地上了車。
車內十幾個座位左右,裝修似普通的面包車。第一次去金臺寺的游客,莫不再三確認是否去金臺寺的。而事實上,它就是411,車速飛快。我暗想,人不可貌相,411亦不可貌相。
一路欣賞未見過之風景,一路冥想,不知不覺已到黃楊山。411駛過山門,駛入寺門,才停了下來。下車看時,已是太陽微斜的下午四點鐘時候了。
沿上山的一條桂花路而上,看到多數游人都已下山了。桂花路兩旁,懸掛著“水繞禪室靜 花開佛國香”之類的對仗。
約莫十一二分鐘的腳程,自在嚴和無量壽閣便在轉角處出現了。自在巖前有小池,池水奶黃色,只見數只烏龜和幾條鯉魚探出頭來,其身皆不可見。抬頭望,便是觀音菩薩。同行上山的,與我差不多年紀的一個背著包的男生,拍拍他同伴的肩膀說:“快拜拜,祝你早日成為公干?!彼樾α诵Α?/p>
繼續上山約十多分鐘,便到金臺寺的主體建筑了。金臺寺共分三進,由前至后分別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
天王殿立著兩根雕龍石柱,大門兩旁的墻上各有一個圓形雕龍石窗。殿內兩旁供奉四大天王,中間供奉彌勒和韋馱。
穿過天王殿,可見雕云石梯,拾級而上,便是大雄寶殿。耳邊傳來陣陣梵樂,循聲尋去,卻是法堂傳來。
法堂有三層樓,抬眼可望見啟功先生所題“華藏莊嚴”牌匾掛在最高層。沿石梯而上,走近法堂大門,一排身穿黃僧衣、披紅袈裟的寺僧在堂內領誦,前后各有兩三排穿黑僧衣、披褐袈裟的女居士誦經。寺僧中,所披紅袈裟上印有淺黑字者,應是方丈弘如大師了。
梵音繞梁,不少游客駐足凝聽。
聽了一會兒誦經,繞法堂和大雄寶殿外各走一圈后,我才走進大雄寶殿。也許是感到再來一次頗不容易,得向諸位菩薩行個禮。于是頭一次那么認真地雙手合十,向菩薩發愿,還拜了三拜。以前游六榕、光孝諸寺的時候,并沒這么做過。
大雄寶殿外,分別是左文殊、右普賢,天王殿兩旁是鐘樓和鼓樓。從天王殿望下去,便是王保水庫,藍似鼎湖,色稍淺。
待到下山時,已是黃昏五點鐘時候了。斜陽照在同是黃色的寺墻上,光影交錯,寧靜迷離,恍恍忽如隔塵世。
沿原路而下,又見有“風云觀世態 水月證禪心”之語。佛理有余,不足的是聯語用電腦隸書體打印,韻味大減。
半路還補拜了觀音和無量壽佛。
吃了一根老冰棍,等了一個小時的411,便踏上歸程了。同來的一位母親和她孩子沒能擠上車,愁眉等著下一班。411駛出山門,我回望了一眼兩旁的大石,上面刻著“金身永在”、“臺鏡常明”?;氐绞袇^,已是掌燈時候了。
說到金臺寺,末了還得提一段心碎的歷史。話說南宋末年,宋元在廣東新會崖門海面展開大決戰,南宋兵敗,丞相陸秀夫背負幼帝投海殉國。余部張世杰率眾突圍,不料遇風暴覆舟亡,尸漂至黃楊山下,被當地村民安葬。其余舊臣于黃楊山上筑“金臺精舍”,有抗元復宋之意。后趙氏后裔改為佛寺,但屢遭兵焚,終至殘垣斷壁,此便金臺寺前身。如今的金臺寺,則是后來在黃楊山另選新址而復建的了。此游金臺寺,沒吃齋飯,也沒見到張世杰墓。
至此,忽而想到同住的一室友也姓趙,家在斗門,一問,果是南宋趙氏后人。
——2017-4-8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