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電影院,講述一個成功的導演得知那個推動自己走上成功之路的人去世的消息,而陷入童年回憶,并回到家鄉完成內心的告別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意大利西西里島的一個小鎮上。古靈精怪的主人翁多多從小就愛看電影。在那個叫做“天堂電影院”的放映室里,多多和放映員艾費多展開了一段最難以割舍的忘年情誼。
他們一同為放映機的魔幻光線而癡迷,一同為在電影院里分享歡笑而快樂。
幼時的多多喜歡把艾費多剪下來的電影膠片收集起來,放到餅干盒里。晚上睡覺前經常要拿出來翻看把玩,嘴里還念叨著場景中的臺詞。媽媽坐在一旁,溫情的陪伴著多多,不時的抬頭看著多多,嘴角揚起的笑容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艾費多像一位父親,也像一個朋友。他是多多的人生導師,亦是他的心靈伴侶。他教給多多放映電影的技術,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印證著電影與人生的差距。在多多面臨選擇的時候,他用自己質樸的生活哲學為多多的人生指明方向。
多多18歲時,他鼓勵多多離開家鄉去追逐夢想。他說:“我不需要你天天陪在我身邊,我也不希望你像我一樣做著愚笨單調的放映工作。
我希望你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街頭巷尾都能聽到人們對你交口稱贊。”他設計拆散了多多和他的美麗初戀,讓多多得以了無牽掛地勇敢遠行,美好記憶的存留也或許成為了多多的動力和靈感的源泉,有的時候不完美才是最好的完美。
在海邊,兩個男人并肩站立,腳下是金黃色的沙礫,身后是碧海藍天。老人深愛著眼前的孩子,他明白有更廣闊的天空等待著他去飛翔。
離別在即,艾費多抓住多多的肩膀,命令他不準回頭,不許想念,聲音決絕而深沉。年輕人跳上火車,駛離的時候他看不見老人的臉,只能望著艾費多微微佝僂的背影,逐漸縮小成一個點。
或許艾費多早已預料,此去經年,便不再相見。他不想一個轉身就讓悲傷決堤,成為多多最后的牽絆。
這一去便是頭也不回的三十年。
艾費多的去世,讓他回到曾經的生養他的地方,但是很多都已經物是人非,曾經心愛的女孩已嫁做他人婦,而天堂電影院也因為失去存在的價值而被爆破。但是那段艾費多留給他的那卷集錦膠片,曾經刪除的接吻場景,那些代表著人生最絢爛最美好的情感的畫面,是艾費多送給他最后的禮物……
歸來的多多望著年邁的母親,深深地懺悔:“這么多年了,我應該更堅強,更放得開。結果只是回到原點,仿佛未曾離開。而我離棄了你。”
母親是那樣地豁達與坦然:“我不需要你的解釋。我一直認為你走是對的,你達成了心愿。所以,一切都值得。”
當母親知道兒子仍對初戀難以釋懷,勸解道:“這些年在外,你的女人一直在換。但每次打電話,從她們的聲音里,我感受不到你們之間的愛。
有時真想看到你安定下來,有個心愛的人陪伴。但是孩子,你已不屬于這里。她也不再屬于你。忘了她吧。”
是時候去完成告別了。越是煎熬,越是刻骨銘心。愛了就要受苦,因為明知沒有結果。 就讓那段錯過的美好存放在過去吧!
站在“天堂電影院”的廢墟前,多多的眼里閃著淚光,任思緒與回憶飄零,隨塵土飛揚……
這是電影院之于多多的意義,同時也是那一代人對電影院的深深情感和不舍,但同時,我們看到,電影院炸毀時,一代人閃著淚光的注視和哀悼,以及下一代人開心的笑和"肆無忌憚"的玩,電影沒有到這里結尾,而是留下一個隱喻和思考的空間:電影院的意義是什么?對于不同時代的人,電影院的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