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英文是First Principle, 本身是物理學的一個術語。通俗的講就是要認清事物,必須要回歸事物的本質,只采用基本到不能再基本的事實,而不帶有任何推論,假設的經驗的修飾,溯本逐源,有點類似于公理,比如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特斯拉的Musk做事非常講究第一性原理,一個經典的例子是他開發電動車,有人說電池貴你肯定搞不成,而且未來價格也不可能降下去,因為從過去到現在這么長時間一直都是這么貴。但Musk堅信可以搞,因為按照第一性原理,電池回歸本質,那些基本的原材料并不是很貴,將來一定可以很便宜。

這是個看似簡單實則強大到無以復加的認知,我個人認為在所有認知升級中,這個原理是最重要的,僅僅這一條就可以給人生格局帶來顯著不同,這個道層面上的升級,勝過無數的細枝末節技法上的提升。可惜我認識到這個太晚了,最近才真正想明白,有點醍醐灌頂(mind blowing)的感覺。

人生主要在于選擇,小到柴米油鹽今天吃什么,大到選擇什么樣的伴侶,選擇哪家公司,打工還是創業。真的可以說,選擇大于努力。關于如何選擇,市面上的書太多了,各種方法論,眼花繚亂,全部看完你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了。但真正靠譜的教你怎么做選擇的方法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我覺得遵從第一性原理就足夠了。

咱們就說一個大抉擇的例子吧。比如,到底選擇什么樣的工作(有的選的前提下),什么樣的公司,如果不具備第一性原理的認知,我們會陷入比較思維的陷阱,這是比較自然的人類”理性”思維的模式,其實并不怎么理性。就是首先收集大量信息,工資多少,工作性質如何,工作社會地位怎么樣,我去了以后別人怎么看我(牛逼指數)等等等等,然后心中再有一個排名,最后做出判斷決策。這樣做的結果是表面上最合理,但其實所有剛才這些指導我們做這個決策的都是推論,假設或者經驗,統統都是噪音。按照這個選擇出排名最高的工作并不能使我們獲得最大的幸福感。

那么按照第一性原理怎么選擇呢?首先就是看我們工作的本質到底是為了什么?回歸到本質到不能再本質的點就只有一個,幸福感!所有不能帶來持久幸福感的工作都是耍流氓。工資高?高工資剛開始很爽,3個月后你一點感覺都沒有了,或者最多一年。你說高工資可以使你很傲嬌,碾壓無數屌絲獲得幸福感。對不起,當你遇到比你工資高得多,長得還比你帥的人的時候,幸福感瞬間就沒了。你說你是BAT或者硅谷FLAG的IT新貴,在外面人看來牛逼閃閃,對不起,這種幸福感可能還是持續不了多久,因為所有外在的名利,時間長了都會習以為常,幸福感是個持續遞減的過程。如果陷入了這個坑,就會為了維持幸福感追求更大的名和利,再增大劑量,但勢必邊際成本會越來越高,收益會越來越小,越來越疲于奔命而離幸福越來越遠。

我們再繼續按照第一性原理分析找工作,工作的本質就是追求持續的幸福感,那么我們就先剔除一切噪音。假設工作A和工作B都沒有工資,回歸工作的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也沒有任何人會因為你選擇其中的任何一個而高看你,這個時候你選擇哪個就是按照第一性原理得出的最接近真相的答案。我們可以用適當的情景假設來幫助分析,第一,你已經是億萬富翁,早就財務自由,不會錢而工作。第二,你已經是喬布斯,早已功成名就,完全不在乎世人怎么看你。這時候工作A還是工作B? 可能你的內心已經有答案了。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我們如何判斷自己做一件大的事情到底能不能做成,比如創業,信念很重要。對于這個問題,沒有創業準備創業的人很少能按第一性原理認清自己,而還是比較思維,就是首先看已經創業成功的人都是什么樣的人,看著他們輝煌的履歷,心就涼了一截,自己差太遠。再看他們擁有哪些資源,心又涼了一截。再看創業成功的概率,低到可笑,再看自己的經驗,資金和人脈統統都不具備,還創什么業,幾乎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這就是自我設限(Limiting Beliefs)的由來。由于進行比較產生的種種噪音和干擾往往蒙蔽了事實的真相,Limiting Beliefs不是真相。按照第一原理來分析創業,我會回到創業的本質,就是給這個世界創造價值,創造的價值越多就有可能越成功。那么就緊接著有兩個問題,創業將要做的這個事有沒有價值?如果有的話,第二個問題就是創造這些價值會遇到哪些困難,本質上是problem solving, 大問題化解成小問題。我們有沒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困難,即使暫時沒有,能不能逐步解決,或者通過團隊不斷認知升級,自我迭代以后可不可以解決,如果答案都是yes,創業就一定可以成功!盡管道路也許會很坎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