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雨天
被寵壞的孩子,很難發展出社會興趣。
被嬌寵的孩子多會期待別人把他的愿望當做命令看待,他不必努力便成為上帝的寵兒。他還會認為:與眾不同是他與生俱來的權利。結果當他進入一個不是以他為眾人注意中心的情境時,別人也不易體貼其感覺為主要目的時,他會若有所失地覺得這個世界虧待了他。
別人老是服侍著他,這使他喪失獨立性,他不知道自己也能做事情。當他面臨困難時,他就有一種應付的方法——祈求別人的幫助。他似乎認為假如他能在獲得突出的地位,假如他能強迫別人承認他是特殊的人物,那么他的處境就會改觀了。
因此,被寵壞的孩子長大以后,很可能成為我們社會中最危險的群體,他們中的有些人會嚴重的破壞“善良意志”,會裝出“媚世”的容貌,以博取擅權的機會,可是卻暗中打擊平常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合作精神。
因此被寵壞的孩子,一旦進入到一個不以他為中心的這個群體里面,比如說孩子到了幼兒園,他就會頻頻生病,對他而言,疾病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當他害病時,他們會比平常更受到關注。這樣的孩子經常在讀過一場疾病之后不久才會顯示問題兒童的行徑扎實之下,仿佛是這場病,把她招成問題兒童,其實這是因為他的權益之后,還記得自己患病時受到的寵愛之故,如果病后母親不再像當時那樣寵她,她便會制造問題來作為報復有時候一個孩子會注意到另一個孩子是如何因患病而成為眾人注意的中心的,她也希望自己得病,他甚至會親吻病童,希望能染上和他一樣的病,以再次獲得成為眾人注意的中心。
另一種情況,面對現在的二胎現象,作為長子,從受到大量的關懷和寵愛,習慣于成為家庭的中心,驟然間他被逐下了王座,他不再唯我獨尊了,他必須和另外一個對手分享父母親的關懷,這種改變會留下重大的影響。
長子地位雖然會造成特殊問題,但如果妥善應付,便能化險為夷,假如在此出生之前,他已經學會合作指導,那么他便不會遭到遭受傷害。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讓他有準備地參與到二寶的出生和照料當中。
因此在二寶出生前,如果沒有做好準備,讓大寶發展出社會興趣,還一味是依戀母親,那么二寶出生后,必然會出現沒有精力陪伴大寶,讓大寶陷入被孤立的情境,他會感覺被拋棄。因此之前提到母親的雙重任務讓孩子的社會興趣擴展到孩子父親、其他孩子或成人。嬰兒最早是和母親合作,如果母親不希望讓孩子的社會興趣擴展到父親或是其他人,那是很危險的。這也正是提醒我們,愛孩子最后成功走向分離。
書中提到罪犯被分成兩種類型。有一種人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所謂的同胞之愛,對他也完全沒有經驗,這種罪犯對別人有一種敵意的態度。他的外貌充滿敵意,并且把每一個人都當做敵人看待,因此他根本不會發現有人欣賞他。
另一種類型是被寵壞的孩子。曾在犯人的埋怨中,有人會說,“我會有今天的下場,都是因為我的母親把我慣壞了。”而這兩種類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沒有學會合作之道。盡管父母們可能也想把孩子教育成良好的公民,可是他們卻不知如何入手。
如果他們整天板著臉孔,事事吹毛求疵,他們一定不會有成功的機會。如果他們驕縱他,讓他成為舞臺的主角,他就會只因為自己的存在,便覺得自己很重要,而不愿意做任何有創造性的努力,以博取其他的贊揚。
因此這種孩子會失掉奮斗的努力,他們一直希望有人來注意他們,也一直期待著某些事情的到來,如果他們找不到可以滿足他們愿望的方法,他們就會責怪環境。
看到這段內容,不寒而栗。我想起老A提到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活出自信的音頻中提到讓孩子參與到志愿者活動中,或是家務勞動中,我想這也是幫助孩子發展出社會興趣,開始關注他人。
爸爸媽媽,請不要剝奪孩子各種體驗的機會,在孩子人身安全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幫助孩子發展出合作的能力。親愛的媽媽,你真的愛孩子,幫助嬰兒從和你的合作中擴展到對父親、對同伴和其他成人的社會興趣。
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