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潔
To children? ? ?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借助父母來到這個世界,心安理得的接受著父母和其他人的“寵愛”,只因我們有個共同的稱呼“孩子”。
從被賦予生命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母體的庇護下一點一點長大,慢慢地有了四肢,有了大腦,有@了神經,最后長成人型。我們吮吸著母體給予的一切,吸收母親的能量,直到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當我們終于不再借助母親來感知世界的時候,我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這個世界,就感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寵愛。
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我們都是在父母和親人的陪伴下,他們緊張我們的每一次趔趄,心疼我們的每一次哭泣,驚喜我們的每一次進步。他們盡其所能的呵護我們,照顧我們,用他們的所有去愛我們,愿意為我們做任何事。
在父母身邊的每一天,我們都是公主和王子,享受著最高級的“待遇”。還記得公主和王子第一次離開城堡的時候嗎?公主和王子都抱著父母親不肯撒手,在他們因別離父母而哭泣的時候其實父母比他們更難過,但依然“狠下心”將他們送出城堡。
隨著每一次升學,我們與父母別離的時間越來越多,距離越來越遠,漸漸地已成了一種習慣。雖然還是不舍,但已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又哭又鬧了,我們會乖乖的收拾好東西然后與父母告別。等再回到父母身邊的時候,我們依然是城堡里的公主和王子,依然是那個被寵愛著的孩子。
我們從少年到青年,最后到成年,始終都離不開父母的寵愛。但隨著我們慢慢長大,對父母的依賴卻越來越少,更不會像從前那樣對著父母撒嬌了。我們開始聽不慣父母的嘮叨,開始嫌棄父母的寵愛,開始想要逃離這座一直庇護著我們長大的城堡了。但是每次離開的時候,我們留給父母的永遠是“不用追”的背影,殊不知在你看不見的身后,是父母從心底溢出的惦念和不舍。
To friends
“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
有一種友誼,叫“你只能跟我做朋友”。心智還未成熟的時候,我們總認為好朋友只能是唯一的,仿佛只有用占有欲才能表達得出對這個朋友的喜愛;當我們故作成熟的時候,我們會假裝大方的去接受Ta身邊那些和你一樣的朋友,并努力和他們也成為朋友;直到我們真正成熟之后,我們才能以一份平淡的心去坦然面對“友誼”,以你們兩個都能接受的方式去共同維系這份情感,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們也能互相陪伴。
當你作業沒完成的時候,Ta會幫你補完;當你考試沒考好的時候,Ta會安慰你說沒事;當你與他人產生矛盾時,Ta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你這邊;當你們兩個吵架的時侯,Ta會主動與你溝通交流……你們一起抄過作業,一起做過弊,一起逃過課,一起去沒去過的地方拍過照,一起吃沒吃過的美食,一起笑過哭過,一起做過很多很多事。
在Ta面前,你沒有什么隱瞞的,甚至比對父母還坦誠。你在Ta面前沒有秘密,Ta知道你所有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Ta甚至比你還要了解你自己。跟Ta一起的每分每秒,你都是無比放松的,Ta以朋友的方式寵愛著你,慢慢的成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認識的那天起,你們共同擁有許多回憶,平常不會刻意提起,但是都將它放在心里,一直沒有忘記。
“友誼是一個甜蜜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當你的朋友向你傾吐胸臆的時候,你不要怕說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瞞住你心中的“可”。當Ta靜默的時候,你的心仍要傾聽Ta的心;因為在友誼里,不用言語,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無聲的喜樂中發生而共享了。”Ta也是這樣把你當成了一個甜蜜的責任,未來的日子里Ta需要你,你也離不開Ta。
To lover
“在遇見你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愛,是你教會了我愛的意義。你讓我明白了,原來能為一個人付出,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
情竇初開的那一刻,我們渴望有一個異性或同性,能夠給我們不一樣的陪伴。不同于父母,也不同于朋友。Ta讓你初嘗禁果,品嘗到了戀愛的滋味,一種很特別的味道,一半甜一半澀,慢慢地,你會發現那東西是愛情。
愛情,從來不是一種簡單的感情,但是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么復雜。在愛情面前,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偽裝自己,讓自己更好地出現在Ta面前。但是有時候,我們又會肆無忌憚地展現自己,想讓Ta了解最真實的你。但不管是真實的你還是偽裝的你,都是因為愛了。
正所謂愛了,就義無反顧。你會因為Ta說的某句話或者做的某件事而開心和不開心,Ta總能時時刻刻影響你的情緒和你的大腦。你也會因為Ta改變你自己,讓自己變得好與不好。你還會因為Ta而冷落過你的家人或朋友,因為總有某些時刻你只想和Ta在一起,哪怕什么都不做,只要兩個人在彼此能觸碰到的地方。
幸福從來不是用物質定義,相貌也不是維系愛的靈藥,人生海海,讓人勇敢的愛情,讓人知足的日常,才是愛情最真實的面貌。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自己含蓄委婉的一面,在面對自己所愛的時候能勇敢表達自己感情的人都是難能可貴的。在Ta還不懂得什么是愛,不懂得怎么去愛的時候,Ta就能以自己的方式無條件地寵你,愛你,這樣的人一定是值得你去珍惜的。
Ta會因為愛你,而寵著你的小脾氣,任你撒嬌任你鬧,哪怕你對Ta提出很無理的要求,Ta也會盡量滿足你,只為了讓你開心。在Ta的寵愛下,你會變得像個孩子一樣任性甚至是無理取鬧,因為你知道你做什么Ta都會慣著你,而你也心安理得的接受Ta對你的好。
不管Ta會不會要求你回報什么,也不管Ta對你的付出有多少,但請你一定要對Ta的付出有所回應,讓Ta知道Ta對你的好你都是知道的。當然,感情是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的,你不能一味的讓Ta去為你付出,也不能讓Ta一個人去經營你們的感情,更不能在你們兩個產生分歧時總是讓Ta先妥協。畢竟沒有人會賤到像個傻瓜一樣只一味地去迎合你的喜怒哀樂。
一輩子好像很長,從蹣跚學步到白發老去,要吃多少東西,要說多少字句,要走多少公里,沒人算得清楚。但當你遇到Ta,你會覺得一輩子沒有多長了。人生在世不過幾十載,茫茫人海中你能和Ta從相識,相知,到相愛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所以,如果遇到了你所愛的Ta,請一定抓緊Ta,用盡一切去好好寵愛Ta吧。
To parents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每個孩子,都是愛的合成品,而每個父母,都會竭盡所能的去愛自己的孩子。在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有沒有厭煩過父母的嘮叨或者不理解父母對你做過的某些事?然后你肯定產生過“如果我將來有孩子了,我一定不會這么對Ta”的想法。可當你真的有了孩子之后,你確定你還能遵照自己孩提時代的想法去對待你的孩子嗎?
也許你會在嘴上說著一切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但是你的想法和你的行為卻是想讓孩子按照你理想中的方式去發展和成長。也許你想和Ta像朋友一樣相處,但是結果往往都不盡如人意。所以你常常會想為什么Ta理解不了你的良苦用心,就像以前的你無法理解你的父母一樣。所以你要知道,不管你的父母怎么對你,你怎么對你的孩子,出發點都是因為愛。
其實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全是父母寵愛孩子,你也有被孩子寵愛的時候。在你生日的時候,Ta有沒有用自己胖嘟嘟的小手為你作過畫,可能Ta畫的你都不想承認那是你自己,但你內心一定是極其開心和感動的。在母/父親節的時候,Ta有沒有用自己的零花錢為你買過小禮物、小玩意兒,雖然Ta的錢也都是你給的,但是經由Ta的手買到的東西和你自己買的東西對你來說價值肯定是不一樣的。在你和老公/婆吵架的時候,Ta有沒有站在你這邊替你說過話,你當時心里想的一定是有孩子真好。在Ta有能力賺錢然后用自己的所得去孝敬你的時候,你也許心疼Ta賺錢辛苦而沒有收,但是你心里一定比撿了錢還要開心。在Ta成家立業,端給你喝媳婦/女婿茶的時候,你一方面會有一種完成了使命的厚重感,但是另一方面又會很不舍……
不管你的孩子有多寵愛著你,請你不要以愛的名義去束縛Ta的自由,給Ta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好與不好,讓Ta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哪怕Ta會遭遇很多困難和挫折,你也一定要放開手讓Ta自己去嘗盡人生百味。在你還是孩子的時候,你很少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可在你做了父母之后,你一定要學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畢竟你做過孩子而Ta沒有做過父母。
“感情里,總會有分分合合;生命里,總會有來來去去。以一種灑脫的姿態放手,以一份微笑的心境達觀,淺淺喜歡,靜靜愛,深深思索,淡淡釋懷。 ”
我有一個蘋果,分你一半,這是友情。 我只吃一口,剩下的全給你,這是愛情。 我一口沒吃,直接全給了你,那是你父母。 我藏起來,對別人說我也餓了,這是社會。對待不同的人事物,我們說話、做事都是不同的,要學著去重視你應該重視的,看淡你需要去看淡的……
人在旅途,有許多錯過,痛斷肝腸;有許多遇見,念念不忘;一些夢想,可能會換來一身的疲憊。向前走,走過不屬于或屬于自己的風景,學會收藏,學會遺忘,更要學會堅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