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從無名到有名這一成長過程中,所有的作者本人及其作品都必然會被其他人評價。
由于不同的讀者的知識水平、價值觀、個人喜好和目的全都不同,作者及其作品所收到的評價自然也是不同的,甚至很可能會是天差地遠的。
而且,由于不同的讀者擁有不同的知識水平、不同的鑒賞角度和不同的評價作品的能力,他們也必然會對相同的作品給出價值不同的評價。有些評價可能會對作者及其作品有重大的益處,有些評價則很可能毫無用處,有些評價還可能起到污蔑作者及其作品、甚至是誤導和欺騙其他人的作用。
因此,作者要想做到堅持自我、不受對自己有害的他人及其言論干擾,就必須擁有足夠的判斷不同的評價是否具有真實價值的能力。
在不同的具體情況之下,不同的作者判斷自己收到的評價的能力會有許多細節上的不同。但是,從總體上來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多數作者都需要遵循一條最基本的原則:有理有據。
也就是說,大多數作者在對待自己所收到的評價時,需要做出的判斷依次分別是:
評價是不是正常的、完整的;
評價是不是有自己的道理或者依據的;
評價是不是可以證實或者證偽的;
評價是不是可以交流或者溝通的。
能夠在大體上符合這幾條判斷標準的評價,大概率會是對作者有不同程度的價值的評價;不符合這幾條判斷標準的評價則多半是毫無價值、甚至毫無意義的評價。
任何人如果想要讓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都必須先要讓他人能夠聽懂自己的想法。作者是如此,讀者也是如此。作者發布作品,需要為目標讀者考慮;讀者如果想要讓作者或者其他人接受自己給出的評價,自然也需要為自己的目標群體考慮。
但是,事實上,某些人在很多情況下對他人或者他人的作品所給出的“評價”只是一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言論,或者是毫無價值的情緒宣泄。這樣的人只想讓自己“爽”或者讓他人“不爽”,只想隨心所欲地宣泄自己的情緒垃圾。某些連基本的知識水平都沒有的人更是連完整的內容都表達不出來,或者只能表達出一些令正常人全都啼笑皆非的言論。
在絕大多數正常情況下,這些本身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的東西全都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價值,也根本不值得被參考。
因此,判斷某些評價是否有價值的最基本條件,就是這些評價是否正常、是否完整。
在確定評價正常且完整之后,作者或者其他讀者才能夠去判斷讀者所給出的評價是否擁有自己的道理或者依據。
不同的人,可能信奉不同的道理。某一群人所信奉的道理,未必是另一群人所信奉的道理。在某一種情況下成立的道理,在其他情況下也未必同樣成立。
但是,反過來講,某些人不承認的道理也就未必一定不能自洽、未必一定是歪理邪說、未必一定毫無依據。在多數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想要批判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種觀點,都必須要先對這個人或者這種觀點有充足的、客觀的了解。
在正常情況下,誰都有權利不認可、不接納他人的觀點。但是,這必須要建立在“對那些觀點的認知清晰而正確”的基礎之上。否則,所有的批判或者反駁都只能變成針對事實上不存在的虛假目標的無用功。
認定評價是否可以通過證實或者證偽來判斷其價值,則是同樣重要的下一步。
對于真正注重作品質量并且想要盡可能地寫出高質量的作品的作者而言,相對比較重要的評價大都是可通過客觀標準來證實的,比如某些詞語使用得不恰當、某些語句不符合語法規范、某些實例引用得不合適、某些觀點不符合可以查證的客觀事實,或者其他能夠用清晰而明確的客觀標準來判斷的現象。如果真正有心的讀者能夠及時地對作者給出這樣的評價,并能夠讓作者及時地糾正錯誤,那將是對所有人都有益的好事。作者能夠改正錯誤、提高自己,作品的質量能夠提高,讀者也有可能因此而得到作者或者其他人的認可。即便作者由于觀點、立場或者目的不相同等問題而難以完全采納讀者所給出的評價,或者不愿接受讀者所給出的評價,其他人至少能夠通過這樣的評價來了解到作品的缺陷所在。
但是,某些不能被證實、也不能被證偽,完全由某些籠統的、虛無縹緲的概念與名詞或者主觀性的個人喜好,甚至由某些荒誕的偏見所組成的評價則根本不能對作品本身起到任何作用。諸如“我不喜歡”“我不同意”“我認為不對”“我覺得不爽”“我沒聽說過”之類的話,甚至諸如“你必須怎樣”或者“你不該怎樣”之類的命令式話語,最多只能代表某些人及其一部分同類的主觀態度,而且,還是毫無意義的主觀態度。這種根本不能算是“有價值的評價”的評價方式只能成為篩選同類的方法,不能成為衡量作者及其作品的價值的方法。
最后,判斷評價本身和給出評價的讀者本身是否能夠溝通,同樣可能是一條重要的判斷標準。
如果某些讀者以居高臨下的態度來對作者和作品發表評價,不去充分地理解或者根本不愿去理解作品本身,而是只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或者信奉的觀點來要求作品并把所有僅僅是不符合自己的認知的作者和作品貶得一文不值,他們給出的評價便很難具有足夠的價值,或者只能提供給他人反面的價值。因為,給出這樣的評價的作者大都只接受自己認可的事物或觀點、不接受任何不符合自己腦海中已經成型的觀念的事物或觀點,最多只是比那些完全言之無物、只會宣泄情緒或者肆意攻擊他人的人好一點而已。他們不接受其他的“道理”,也不認為整個世界上可能有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正確。即便作者或者其他讀者不需要和這樣的人溝通,至少需要不被這樣的評價限制,更不能被誤導。有些時候,這種評價可能會比低級的情緒宣泄和偏見更容易誤導他人。
只要是建立在“和而不同”和“求同存異”的基礎之上的交流,都有可能給作者或者讀者帶來不同的價值。每一條有理有據的評價,都有可能對作者或者作品起到不同的正面作用。
在大多數作者和讀者雙向選擇的過程當中,有理有據的評價都有可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有沒有辨別它們的能力,同樣能夠決定作者是否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甚至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它們是不可或缺的。
202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