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前言:我們的共讀群本月共讀書是松居直的《幸福的種子》,內容主要是關于親子閱讀的。讀完之后,群友們都意識到了圖畫書(繪本)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了,紛紛表示下來要好好帶娃讀書,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圖畫書閱讀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有些問題還是比較迷茫。剛好,曦文老師在我們共讀群里,我就邀請她來給大家義務解答(純屬我個人刷臉了)。以下是根據大家提到的問題,曦文老師語音解答,我整理成文的。
1、親子閱讀過程中,應該按原文一字一句的讀,還是可以自由發揮? 孩子讀圖過程中,家長要指導嗎??
靈活運用。如果孩子還很小,理解能力是有限,圖畫上的文字又是比較有限,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來說,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表達。 如果是孩子比較大了,盡量按照繪本原文來讀。 至于自由發揮,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每個孩子在看到同一本書的時候,理解不一樣,想象出來東西也是不一樣的。親子閱讀是一個交流的過程,如果孩子有一些問題問到你了,那你可以跟他去接。 我們要知道跟孩子讀書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讀而讀。如果孩子真的在跟你一起讀書的過程當中,某一個環節就是比如說圖畫當中的某一個點很感興趣,他主動跟你交流了,那你可以跟他去交流。如果他沒有說主動的去跟你說一些什么的話。我覺得你可以跟著孩子的思緒繼續的往下走一頁一頁,不打斷孩子的思路。所以說過度的指導是不需要的。 ? ?
2.對于沒有文字的繪本要怎么讀?
我們在讀無字書的時候,首先要通讀一遍。其次,可以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讓孩子自己來進行串聯(在孩子大一些后).最后需要注意,所有的書沒有固定的答案。 關于繪本,我們需要知道,每一本繪本都有四個故事。第一個是文字帶給我們的故事;第二個是圖畫帶給我們的故事;第三個是圖畫和文字結合起來帶給我們的故事;第四個,就是我們孩子和媽媽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屬于他們自己創編的故事。 可以這樣說,每一次的親子閱讀都是獨一無二的屬于每一個家庭的,重點是親子關系的快樂和諧。
3.在讀英語繪本時需要翻譯嗎?
讀英文繪本的時候,我建議媽媽們先給孩子讀一遍中文,中文全部讀完以后讀第二遍再讀英文。不要一句中文一句英文這樣來讀這樣孩子思路很容易被打斷。
4.閱讀時寶貝總喜歡擴散,天馬行空,這種時候應該怎么辦比較好?(我現在處理是先聽他講,聽到和接下來問題相近時又給拉回來,繼續讀……)
媽媽的這種做法挺好的。親子閱讀的時候,孩子思維和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跟生活經驗相關。孩子看到跟他們生活經驗相關的點,他們就會把自己的事情和書上這個進行對比連接,所以不用故意的去打斷孩子。不過父母在跟孩子去講故事的時候,還是事先要把這本書看完,這樣你知道后面的內容,他在問你一些問題的時候,你可以跟他去做一些交流和互動了,這樣既可以尊重孩子的需求,又可以盡可能的圍繞書的主題展開。
5.去繪本館借書回來以后,有的書明顯孩子不喜歡,但是作為父母還是想有“心機”的讀給他,讓他感興趣,有時他會直接說不看這本書,有時他能勉強聽完,遇到這種他不喜歡的,是否應該遵循他的意見,直接放棄這本書?
我遇到過很多的家長在挑書的時候選擇一些自己認為孩子會喜歡的,或者是自己認為這些書應該是可以帶給孩子什么的。但是往往這只是從我們大人的角度去出發,并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有時候喜歡一本書和我們大人看這本書,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所以我們在給孩子們選書的時候,肯定無法做到完全是孩子們喜歡的,有些孩子不喜歡是完全正常的,盡量尊重孩子的意愿。很多時候,孩子們的興趣也是階段性的,這一段不喜歡過一段就喜歡了,可以暫時放一放,不強求孩子一定得在當時就喜歡某一本或者某類型的書。 親子閱讀最重要的是首先是一種高品質的親子陪伴,如果我們把親子陪伴放到后面把一些知識或者說是一些心機放到前面那就顛倒了。
6.2歲4個月的寶寶,去繪本館借書看,一周換5本書的頻率頻繁嗎?家里也有一些買的書,有的感覺他看幾個月都不厭煩。
讀書并不是按時間來算的。孩子喜歡一本書,可以多看。如果不喜歡的話呢,可以暫時放一放,停一停。如果兩歲四個月的寶寶,他看這五本書很喜歡,我就建議孩子再多看一看。如果有的書他不是很喜歡,那看兩遍以后我們可以還回去。等過一段時間可以嘗試再讓孩子來看一看。 如果說家里有一些書了,到繪本館里面再去換一些書的話可以換一些不同主題的書,這樣可以來豐富孩子的認知,拓展孩子的思維。
7.睡前讀繪本,一本接一本,是應該遵循小孩意愿一直讀,還是到點睡覺就該停下來呢?這樣會不會打擊他閱讀的積極性?
睡前讀書其實是一種閱讀習慣,而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我們每天去堅持的。比如說到每天晚上九點了,該看書了,一般給孩子讀書大概是三十分鐘左右。如果孩子特別喜歡的呢,我們可以時間長一點,但不能無限制的。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說。比如說你今天已經很累很累了,但是呢,孩子還要求你一直讀,其實你已經不想讀了,那這個時候。我還是建議我們給孩子的陪伴是高效率的,如果你真的不想讀的話就不要跟孩子去講了,因為這個時候你已經是在應付,孩子是能感覺到的。 可以跟孩子說,今天讀書時間到了??梢蕴崆案嬷蛘呱塘?,但不是沒有限制。 所以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是為讀而讀,是真的用心去陪伴了,即使我讀了三十分鐘,那是高效的。但是我從三十分鐘以后其實我真的不想給她讀了,我就在那兒應付,這樣不如直接不要讀了。
8.一歲多的寶寶的一些共性問題:
(1)一歲以內的寶寶看圖畫書不理解,注意力不集中,讀兩張圖就玩別的去了,這時怎么辦?
(2)寶寶僅對某幾本繪本感興趣,應該就這幾本一直給孩子講還是要不斷給添加新的繪本?還有就是家里有許多繪本應該怎樣把這些繪本更好的提供給孩子?
(3)一歲半寶寶只喜歡讀認識的圖片,比如鞋,魚等等,不停的重復認識的單詞。如果翻頁就再翻回來,或者不聽了。
(4)感覺一歲半寶寶還處在單詞階段,對于整篇圖畫故事還不能理解,聲情并茂的給她講,還是沒反應,是年齡沒到,還是我讀方法有問題?
(5)一歲五個月寶寶,看書有時閱讀存在階段性的感覺,有幾天能很認真的聽你講故事,有幾天根本就不看。
(6)一歲四個月寶寶。每次共讀拿幾本書比較好,感覺他看哪本都是讀幾頁就不看了,再拿另外一本,仍然是這樣,我是應該他拿哪個看哪頁讀哪個,還是要把他拉回來
(7)一歲四個月讀繪本時需要編故事嗎?還是就只讀旁邊寥寥無幾的幾個字,可就這幾個字孩子提不起興趣 。
(8)一歲四個月讀繪本時提問題更能引起他的關注和興趣,這不是有了功利心的存在了?該怎么辦?
(9)寶寶一歲半,和他一起看書,看圖識物,只看看過的,知道的,換一本,就不看,是因為看新的說不出來,得不到表揚鼓勵,所以不愛看嗎?
首先,需要了解一歲多寶寶的特點。這個階段的寶寶多數會走了,也就是說,他可以自主探索空間更大了,因此也就更容易受外界吸引,專注力下降的非常正常的。
其次,需要明確這一階段親子閱讀的目標或者是期望。很多家長期望孩子能坐下來認真讀,讀很長時間,或者帶有功利心,希望孩子通過繪本能學習到大人眼里的知識,這些期待都是不合理的。這一階段的重點,應該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通俗的說,就是知道書是用來讀的,知道每天的某一個時間是要讀書的,這樣就夠了。
第三,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階段性特點,也明確了目標,再來看以上問題,就輕松多了。具體來說,首先,如果我們期望孩子認真讀書,需要自問,家里有適合的環境嗎?家人(父母)有讀書的習慣嗎?我們給孩子讀的書適合孩子的年齡嗎?如果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那么父母期望孩子認真讀書,其實是不合理的;如果這三個答案都是“是”,那么家長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堅持,固定時間,最好也能固定地點,比如每天睡前在寶寶洗完澡上床以后,拿出幾本書,寶寶就知道,讀書的時間到了。有些書或者某個畫面寶寶很喜歡,那就多看看,有些不喜歡或者寶寶直接拒絕,那就放起來。讓讀書這件事情變得開心有趣,天長日久,習慣也就養成了。
最后,也是前面反復提醒大家的,雖然閱讀很重要,但親子閱讀,不能為了讀而讀,親子關系是首位的。繪本只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閱讀是我們親子互動的橋梁,保證高質量的親子關系,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閱讀習慣的養成自然水到渠成。
閱讀很重要,但欲速則不達,所以不要焦慮,不要焦慮,不要焦慮!
后記:曦文老師非常忙,而我和她并無私交,平時的接觸也就限于我帶孩子去繪本館。當我給她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我自己其實挺忐忑的,因為我的群全是我個人的愛好建立的,這些問題的回答也都是義務的,然而即便如此,她也答應我等手邊事情忙完就來回復。隨后又等了一周多,她有空了,深夜12點發過來語音,她那邊發著,我這邊整理著,最終成文6000多字。我想,可能因為我們都是愛書人吧,才愿意去做這樣一些在旁人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
張曦文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7年幼兒教育工作經驗、閱美媽媽講師、閱讀推廣人、故事達人、領讀者培訓師,親子互動引導師。在懷孕期間就開始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兒子1歲加入悠貝,多次外出進修學習,閱讀了大量的經典優秀繪本,開展了上千場故事會、近百場繪本延伸主題活動,并在館內開創了多種偶劇,深受小朋友們和家長的喜歡,在館內接觸了大量低幼兒童,積累了大量豐富經驗,成功為上百個家庭開展閱讀指導,幫助很多的孩子愛上了閱讀,讓更多家庭收獲了親子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