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書荒,又重溫汪老的文章。他的文章看著真舒服,極平實的文字,卻描寫得非常貼切,真喜歡!仿他的《夏天》,我也寫一篇。
從鄰居大伯開始日夜守著西瓜地,我們的夏天就開始了。大伯的西瓜地就在我們小學旁邊。于是,弟弟自告奮勇每天中午去大伯家拿飯給他送過去,可以得到西瓜吃。吃完西瓜再回到教室座位上趴著睡覺去。
一個同學每天早上上學前都拿一個小竹背簍放些飯粒進去,用繩子拴了綁在家門口洗衣服的小水塘邊的大石頭上,背簍里放一塊大石頭將背簍沉進池塘里,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去把背簍提上來,一底青色近乎透明的小蝦,襯著白白的米飯,在出水那一剎那活蹦亂跳。
天氣越來越熱,終于放暑假了。漫長的暑假,作業(yè)是要?等到開學前兩天才寫的。農(nóng)忙要持續(xù)半個月,每天天剛蒙蒙亮,爸爸媽媽就起床了,把我也叫醒,告訴我:米已經(jīng)放好了,等會記得燒火煮飯,然后出門干活去了。我迷迷糊糊起床,閉著眼睛走到堂屋里,一頭趴在堂屋的竹床上,又睡著了。有時候爸爸媽媽回家吃飯了,才把我叫醒,照樣要說一下,然后媽媽急急忙忙去煮飯炒菜。對,小時候,我們那里一日三餐都是要煮飯炒菜的。因為干活的時候很長,要吃飯吃菜才不會中途肚子餓。
上初中后,我們就成了在田里干活的主力隊員,暑假的時候正逢收早稻種晚稻,我們那里俗稱雙搶。那真叫一個辛苦,天剛亮就起床,趁著還不熱,去割稻子或者拔秧苗準備插秧,太陽出來了,回家吃個早餐,接著干,快到中午媽媽回家做飯,這個時候家家戶戶的房頂上炊煙陸陸續(xù)續(xù)升起來,過不久,吆喝吃飯的聲音也陸陸續(xù)續(xù)在各家門前響起來。媽媽把飯做好了就會在家門口扯著嗓子喊我爸的名字,叫我們回家吃飯。我們在田邊的水溝里把身上的泥漿洗干凈,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再打井水洗臉、洗手,冰涼的井水沖得真舒服,然后是狼吞虎咽地吃飯。無非就是空心菜、辣椒、豆莢、茄子、絲瓜、苦瓜、南瓜等自家菜地里的菜輪流吃,有時候有雞蛋。吃肉,是要等有客人或者幫忙的人才去買。吃過飯后睡午覺到兩三點,又接著出門,一直到天黑,回到家,要是稻子曬干了或者快要下雨了,就在昏黃的燈下收曬在地坪上的稻子。
要是哪天有人來幫我家干活,我就可以早上不去田里了,揣著幾塊錢,走大概二十分鐘到大隊部去買肉。清晨的露水打濕我的褲腳和鞋子。大隊部是一個凹字型的大半圈房子,賣豬肉的是我們本家一輩的,他兒子和我弟弟是同學,他的房間在東面;賣雜貨的是堂妹的大姨,她是一個寡婦,獨自帶大兩個兒子,她占據(jù)著凹字的下面一橫的一個大房間,柜臺長長的,一截是玻璃的,里面擺著女孩子的小發(fā)夾、小人書、各種小文具、小玩具,總之是一個吸引孩子的地方,一截是高高的水泥臺子,臺子后面一排靠墻的貨架,上面堆放著各種零食、干雜、鍋碗瓢盆、各種農(nóng)具配件、竹編的耙子、簸箕,甚至還有祭祀用的香燭鞭炮,簡直是應有盡有。西邊一排兩個房間是村里赤腳醫(yī)生的,一個房間是診所加藥房,一個房間是醫(yī)生的休息室。經(jīng)常會關門,因為醫(yī)生要上門服務的。生病了去看醫(yī)生經(jīng)常要等,于是就坐在雜貨店門口等。屠戶是半邊豬肉賣完就關門,每次買肉都要早早地去,要不然可能買不到。只有雜貨店一天到晚開著。買肉的時候人很多,大人們指著這塊那塊肉說,我要這塊,我要那塊。我很膽小,只是站在旁邊不開口,屠戶就會指著我說,你來,要肥一點還是瘦一點。我于是安裝媽媽的吩咐要求跟他說。他劃好肉,把肉折成一個半尺長,從桌子底下抽出一個稻草結子,這個稻草結子是提前一天用幾根浸濕過的稻草一頭打了結準備好的,把肉從中捆好,打結的一頭留出長長的,往里繞幾圈,然后把圈往我手指上一套,我交錢,就提著匆匆回家了,這個時候,太陽升起來了。
大半個月的雙搶過后,人也累了,牛也瘦了,好好地讓牛養(yǎng)養(yǎng)。大人依然有做不完的地里活,小孩輕松點,可以睡到自然醒了,上午洗洗衣服,玩一玩,下午睡過午覺就要去放牛,把牛牽到水草豐美的地方,看著它不要吃掉農(nóng)作物就好。我會帶一個蛇皮口袋和一本書,牛悠閑吃草,我找個樹蔭坐下看書,看累了,躺下來看天,聽風穿過樹林、鳥雀嘰嘰喳喳。偶爾一不留神,牛跑到人家的菜地里吃了別人家的紅薯苗。
要是鄰居家的哥哥姐姐們也空閑了,那就好玩了。小溪里捉魚、山上摘野果子、房前屋后打游擊、捉迷藏、玩過家家,哪天不是玩得灰頭灰腦,興致盎然!
離開學還有兩天了,弟弟的暑假作業(yè)幾乎還是新的,于是,他把自己關在房子里,連續(xù)兩天,廢寢忘食,拿我頭一年的暑假作業(yè),一抄了事。我也發(fā)揮超人的想象能力,幾天搞定一個暑假幾十篇日記。
自從15歲離開家鄉(xiāng)外出求學,我再也沒有在家渡過這么悠長又悠長的暑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