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江出版社《西游真相:神話中的人性》這本書,是一次無意中逛當當時認識的。最吸引我的最本書的目錄,百分之本的標題黨,像我這樣在互聯網中混了十幾年的老編輯竟然也會中招,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標題功力!
買到書之后,很快的翻開,看了幾頁之后,對于這本書那么高的期望,突然間隱降低了!
市面上以西游為體裁的小說,除了穿越類仙俠之外,能夠真正讀懂《西游記》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時候,是從解密的角度來禪述原著中的漏洞。我比較喜歡一本《其實你不懂西游》,作者林胥。是從陰謀論的角度來解析西游中的人和故事。當我看完其中一篇《猴王之死》,對我的打擊是相當相當的之大,完全顛覆了我對猴王大圣的完美印象,讓我弱小的心靈受到嚴重的打擊!猴王怎么會死昵?還死的這樣憋屈,讓祖國一代又一代的花朵們如何繼承和發揚猴王精神呢?
盡管只是作者自己的推測,也沒有什么真憑實據,看了幾個章節后,果斷的放棄了這本書,這樣一來,大圣就是永遠的長生不死,永遠的就是高高在上的美猴王!
再回到這本書的結構,作者點明了“神話中的人性”,這一點我認為非常的棒!中國本土的神仙,其實都是由人做起來的!道家實修有一句話,修好人道,再修仙道!神仙,不過人本領凡的人而已。如果我們站在螞蟻的王國,在螞蟻眼里自己就是神仙,是同樣的道理。
為這本書感到可惜的是,每一篇的標題很好,取點也很好,但在解讀這個“點”時,太過于簡單化,沒有深度,寫著寫著開始偏向于心靈雞湯的味道了!作者缺少一些實修的體驗,對西游的理解也不夠深刻,很可惜了這個構思。
附錄:猴王之死(部分)
由于唐僧破了元陽,辜負了孫悟空及團隊其他人一片赤誠。本來悟空一直在猶豫不定中:說出這件事吧,取經團隊肯定就解散了。不說這件事吧,可以瞞過去接著往前走,但是有風險就是被如來識破后,就前功盡棄了。接著路上殺死強盜,只是在發泄下自己郁悶的心情。而唐僧的自私和無情,催生了悟空說出真相的勇氣,遂將此事匯報給了觀音菩薩。觀音情知這件事情事關重大,先用巧語穩住孫悟空,自己卻到靈山向如來匯報了實情。由于取經的成敗,關乎佛教的名聲,是一件必須成功的事情??墒乾F在取經隊伍中,卻出現的這種二心,讓如來只能痛下決心:如果取經團隊要想接著往前走,就必須將唐僧破戒的事情隱瞞住,而知道此事的只有如來、觀音、唐僧和孫悟空。為了取經的繼續,如來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就是孫悟空必須得消失了。
觀音回到南海一直陪著悟空,而一個新的計劃卻悄然而生,佛教派六耳獼猴來取代了孫悟空。
書中寫的是六耳獼猴聽到如來說出了自己身份后要逃走。分明是悟空也從如來的話語中聽出,六耳獼猴就是如來的人,知道今天如來要置自己于死地,才要逃走的。猴子的聰明才智肯定知道這樣的邏輯:六耳獼猴能知未來,卻敢于和自己到如來面前辨真假。那六耳獼猴肯定知道死的不是他自己,否則他還來送死???如果今天六耳獼猴死不了,死的那個肯定就是孫悟空了。如果六耳獼猴聽出佛祖知道了自己的真相,也不至于逃跑??!難道知道真相后,如來就一定能夠降服他嗎?這個未必。你看看大鵬鳥,在佛教圍得水泄不通后,還要去直接搠倒如來,所以說六耳獼猴逃跑的理由根本不充分,因為他敢去如來哪里辨真假,就不怕被如來剿滅,更不會一聽如來的言語就逃跑。如果逃跑的是孫悟空就非常合情理,因為孫悟空是體驗過如來手段的,所以知道對付如來的辦法是逃跑而不是坐以待斃。
所以要逃走的那個是孫悟空,只可惜卻被如來用金缽盂罩住,被六耳獼猴一棒打死了。
一代猴王就這樣隕落了,永遠的消失在茫茫宇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