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件事兒,第一個是發現任何一個網站都有其特殊的激勵機制,沒有這辦法就不能繼續做下去。比如說是微博的轉發、知乎的贊同、優酷,土豆的瀏覽量,容易理解,人們做事,好不容易創造了一段內容,總是不想就那么放著,然后沒有人來認同。
就像是現實社會當中有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現在看來,網絡上也是類似的。也得有相同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機制。精神獎勵相對容易,假設我寫了一篇文章,或者做了一個段視頻,上傳到了某個網站,毫無疑問,無論如何,我都是希望自己費了不少心思而產生的東西是有價值的。這個價值用什么來衡量呢?就是點贊、獎勵、喜歡、或者是瀏覽量這個機制。
也正是這個原因,無論哪家網站做東西出來,絕對不希望自己是高冷的。而是應該給屌絲以曝光的機會。不難理解吧,傳統的渠道總是難以溝通而價格高昂。擋住了不少人的夢想。而今,每個人都有了曝光的機會,就簡單了,可以通過種種渠道將自己的創造發出去,至于有多少人能夠看到,不管陰謀陽謀,就看自己的了。畢竟,你每天花上許久時間工作,也許八個小時、也許十個小時、也許十二個小時,也沒有獲得很大的進展,為什么就期望自己每天業余時間所花費的一點時間能夠給你帶來巨大的成就呢?
然而,然而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也許是不為人所知,也許看起來再無趣不過。
比如她會織毛衣、他偏好星際大戰當中的各項知識、還有他雖然不愿意花太多時間做本職工作,卻偏偏對花鳥魚知之甚深。大家都有自己除了正式工作之外的另外一面,那么通過什么機會可以來展現自己呢?
網絡是一個機會。
你可以寫專欄,講述你的心得,如許多業余時間的專欄作家。或者是做視頻,直接面對大眾,就如那位日本的網紅茶道大師?;蛘呤窃谀承┚W站專題解答問題,成了一個小圈子當中有名氣的專家。
可能這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年青人寧可不看電視,但不能不聯網的原因。
我曾經很多次的設想,我自己的房間當中,客廳當中不是電視機,而是一臺壁掛式的電腦顯示屏?,F在看來,這種想法正在通過電視和電腦二合一的方法來解決。我們這些人小時候,還以為固話是每個家庭的必備設備,現在卻是家里人每人一部智能手機,也沒有必要不配,幾百塊錢而已。方便得很。
當我打開電視機的時候,無數的內容供我選擇。真是方便的很。曾經那種誰家的臺多的概念也早已消逝不見。
不知道是不是有一天,我打開電腦之后,不是在看某家電視臺制作的節目。而直接就是在看你在隔壁講授你
最新領悟到的建筑學只知識?而我會在看到之后,隨手打開筆記本,寫下我的心得,上傳到網上,有人點贊、
喜歡、甚至付我一兩塊錢。
世界正在被重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