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注視著鏡中的自己,那臉孔,令我感到恐懼”——這是我第一次在學校高年級的排練房里看到的一句歌詞,它就貼在進門的墻面上,歪歪扭扭的字跡寫著大大的標題《鏡子中》——扭曲的機器。
? ? ? ?那時候我剛上高一,學習一直很差的我以聲樂特長生的名額,進入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就讀。可能自己也一直不是塊學習的料。打架,搞對象,抽煙,整老師,和這個全市重點高中的特質格格不入。一次課間在廁所抽煙,聽到樓上動次打次的聲音。出于好奇,滅掉手上的煙,尋著鼓聲上了樓,走到樓上的一間辦公室門口停了下來。“這是什么音樂,這么屌!” 心里想著,便悄悄的推開了門,4個穿著校服的高年級學生,3個拿著看起來都像吉他一樣的樂器,一個打著看起來破的不能再破的鼓,墻上貼著他們正在練的歌,上面寫著《鏡子中》—— 扭曲的機器。從那次以后,經常跟他們聊天,一起唱歌,才知道,他們3個看起來都像吉他一樣的樂器中,有一個是Bass,哥們玩的是搖滾樂。那時候對于每天迷戀周杰倫,抄歌詞的我絕對是特別大的沖擊,居然有音樂可以把歌詞寫得這么直接,電吉他的旋律和solo讓人頭皮發麻,Bass的音色低沉有力,當時覺得這一切簡直太TM酷了!于是,我央求我媽給我買了人生第一把樂器,電貝司(bass在樂隊中的門檻相對較低),加入了學校的樂隊。慢慢的,從國內的搖滾樂,魔巖三杰、唐朝、崔健、扭機、腦濁、新褲子...... 到國外的搖滾樂 Elvis、Jimi Hendrix、Bob Marley、Sex Pistols、Nirvana、Oasis....... 也從布魯斯、雷鬼、金屬、朋克,到后朋克、垃圾搖滾、英倫、新金屬、后搖,在腦海里一點點梳理并形成了搖滾樂的整個發展脈絡。之后不管是在高中,還是大學、工作、還是婚后生活,我的一切好像都跟搖滾樂息息相關,包括我的老婆也是當時大學樂隊的鍵盤,我們一起玩樂隊,一起天南海北看音樂節,那時候的日子真的是 “賽過活神仙”
? ? ?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搖滾樂就意味著憤怒、反叛、特立獨行。搖滾樂總是伴隨著特殊的時代背景出現,并且光芒萬丈。不管國內還是國外,當所有人都穿著一樣的衣服,吃著一樣的食物,聽著一樣的音樂,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我們總是感覺缺少一股支撐自己的勇氣去直抒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時候,崔健出現了。當西方世界只有交響樂/古典音樂供上層人士消遣的時候,貓王出現了。所以在我心里,搖滾樂代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的表現,更像是人們在處于艱難困苦,在面對復雜社會的浮躁與黑暗,心底里本能反應出來的一點單純跟倔強。搖滾老炮侯牧人,張楚的老大哥,60歲患上腦梗,對于曾經那樣鐵血硬漢的搖滾憤青,說不了話,基本的加減法都不會計算,一開始自己都覺得自己像個傻X一樣。對,他就要像傻X一樣活著,心里頭那股倔強跟搖滾心氣一直支撐著他,每天堅持鍛煉,彈琴,直到康復。對于真正喜歡或是玩過搖滾樂的人來說,那股子勁會更強烈,更難以屈服。?
? ? ?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每天被各種浮躁的內容和信息轟炸著,哪個明星抽煙上了頭條,哪個直播平臺又給你提供了新的消遣方式,哪個互聯網巨頭又斬獲上億資本。有錢的,把錢給了騙子買學位。沒錢的,每天吃著滿28減15的外賣,分期買個iPhoneXs,內心才算有了融入這個社會的安全感。大家聽著一樣的抖音神曲,穿著一樣的格子襯衫;在擁擠的CBD食堂里,吃飯的速度比上廁所的速度快(因為旁邊總有人盯著你的位子等你吃完),在高速上漲的房價面前,無奈的四處借錢只為能給老婆孩子提供一個安穩且相對體面的生活;在老家的父母生病住院時,你游走在精神與經濟崩潰的邊緣。沒錯,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只有在晚上哄孩子睡下,一個人在衛生間里帶起耳機,聽著熟悉的旋律響起的時候,抹把淚,喊一句 “TMD”。
? ? ? ?搖滾樂現在已然變成慰藉情緒的一種方式,雖然不會再有機會真正“玩”起來,但它更像是我的信仰。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人生態度,我也在努力與現狀抗爭著,可能什么都改變不了,但起碼內心會保留那一份單純跟倔強。
“注視著鏡中的自己,那臉孔,令我感到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