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熊貓書院 熊貓小課《時間管理學習營》
睡得多不如睡得好。
R90睡眠法,是英超曼聯御用運動睡眠教練,根據人體生物規律設計的方案。這種方案有助于解決睡眠難題,可以幫我們排除外界和內界的一些干擾,遵循身體的規律,睡得更好。
在開始講解R90睡眠法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人類的睡眠規律。
一般來說,哺乳動物的睡眠可以分為快速眼動睡眠期(也就是淺度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期(也就是深度睡眠)兩類。
舉例
淺度睡眠:比如剛剛睡著的時候、很容易被環境中的聲音喚醒
深度睡眠:俗話說“睡得很死”,很難吵醒
如圖,當晚上睡覺時,我們會在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之間交替進行。
大家往往會有一個誤區,認為睡眠時長是精力恢復的關鍵,也就是每晚睡夠7-8個小時。
其實,比睡幾個小時更重要的是,你在什么時候起床。
如果你能在淺度睡眠的時候準時起床,那么睡醒之后,就能夠神清氣爽,幾乎沒有賴床的想法。
是的。所以我們要學習如何設計合適的起床時間,讓自己準確地在淺度睡眠的時候起床。
R90周期睡眠法,最關鍵的就是【周期】——以90分鐘為單位,把一天的時間分成了16個單位。
這里的周期,其實就是一次深度和淺度睡眠的交替。
一般來說,一次完美的睡眠是5個周期,也就是5x90分鐘,一共7.5小時。
我們將從5個方面講解R90周期睡眠的使用方法。
(一)固定起床時間
首先,我們先給自己設置一個固定的起床時間——這個不能隨意變動。
比如計劃7點起床,就必須7點起床,不能妥協說再多睡一會。
為什么呢?
我們拿開篇小美來舉例子,她在早上起床的時候就犯了一個錯誤。
她第一次起床的時候,也許本來在淺度睡眠附近,但她認為自己睡眠時間不足,于是又多睡了40分鐘。
這次賴床反而讓她又進入了一個無法完成的睡眠周期,最后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起床。
(二)倒推入睡時間
固定了起床時間后,然后我們可以用那張時間轉盤圖片,計算出自己的作息節點。
例如固定7:30起床的話,往回倒推5個周期,那就是0:00是最佳入睡時間。
另外,如果你在最佳入睡時間沒機會睡覺,那也沒有關系,你可以在其他睡眠周期的節點入睡。
比如固定7:30起床的話,1:30、3:00都是可以接受的入睡時間。但一晚上最少需要3個周期,也就是4.5小時睡眠。
4.5小時就夠了?這也太少了吧?
在R90睡眠法中,評價睡眠質量的方式并不是睡眠時間,而是睡眠周期的數量,這個我們過會兒會談到。
(三)睡前和睡后
為了確保我們睡眠質量,睡覺前和睡覺后也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時間。
在這里單獨強調一下,最重要的莫過于第一條——睡前1小時(至少30分鐘)內,不要接觸手機、電腦。
其實,這背后還是生物鐘的原理。
我們的生物鐘有個習慣——用環境中的藍光多少,來判斷生物時間。(這是由于中午太陽光線藍光較多,晚上較少)
如果生物鐘判斷現在是晚上(藍光少),那就會逐漸分泌褪黑色素分泌(一種身體產生的讓我們進入睡眠的激素)。
因為手機屏幕、電腦屏幕光線中,有較多的藍光,會誤導我們的生物鐘以為是白晝時間,從而影響褪黑色素分泌,導致我們睡眠質量不佳。
此外,為了讓自己安心入睡,還需要關注臥室的環境。例如,臥室內使用暖色的燈具,昏暗的光線有助于睡眠。
同樣的道理,為了讓我們睡醒之后更加精神,我們應該在起床的瞬間就拉開窗簾,讓太陽光進入屋內。
起床后的一個小時內,也非常建議出去鍛煉身體。這會讓我們的生物鐘意識到白天已經到了,于是更快地進入高精力狀態。
(四)補充休息
除了晚上睡眠,我們在白天還有兩個比較適合小憩的時間點,那就是中午和傍晚,大概在13:00左右和19:00左右。
在這兩個時間休息有一個注意事項,那就是睡眠不要超過【30】分鐘,也就是讓自己還在比較淺度睡眠的狀態就醒來。
超過了30分鐘,會讓你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態——除非你睡夠90分鐘,否則中途打斷睡眠,很容易讓人頭昏腦脹。
(五)周期計算
在R90周期睡眠法中,評估睡眠質量的計算方式,并不是按每天的睡眠時間評估,而是按每周睡了多少個周期來評估睡眠質量:
因為R90睡眠周期存在一些比較抽象的計算過程,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執行,我們看一個具體案例。
情景模擬——R90睡眠法案例
何梁是一名運維工程師,晚上常常加班維護服務器,導致睡覺時間不穩定,白天精力差。為此,他運用了R90周期睡眠法來改良睡眠質量。我們看看過去一周他是怎么做的。
準備工作
何梁打印了一張R90睡眠周期表。
第一步是固定起床時間。何梁決定將起床時間固定在6:40,然后寫在紙上。
第二步是倒推入睡時間。
何梁按90分鐘為單位,依次寫出其他所有時間點。
接下來,我們看看何梁的一周具體是怎樣的。
第1天
第1天白天,何梁中午有事情沒有午休。
晚上何梁回到家,一看表,23:05。
他知道,為了睡眠質量,睡覺前需要有一段緩沖的時間,而不應該直接倒頭就睡。而今天已經無法在最佳時間入睡了。
于是何梁計劃在0:40入睡。然后關掉白熾燈,打開床頭暖色小燈,遠離手機。
睡前緩沖時間可以讀讀書(不會影響睡眠),何梁看書到0:20,關掉燈光,靜靜坐在床上。
坐了5分鐘放空大腦,何梁鉆進被窩開始睡覺,在0:40左右入睡。
到早上6:40,何梁正常起床。
何梁在自己的每日記錄表上,記錄了自己昨天睡眠周期數量(4個周期+0個補充)。
第2天
第2天白天,何梁中午睡了25分鐘。
晚上服務器維護,何梁加班,直到凌晨1:20才到家。
何梁覺得緩沖時間還足夠,于是稍作休憩(遠離手機、調暗燈光),1:55開始睡覺。
到早上6:40,何梁正常起床,并記錄了自己昨天睡眠周期數量(3個周期+1個補充)。
第3天到第5天
何梁加班嚴重,這三天也很晚睡。
第6天到第7天
到周末了。何梁發現前幾天的睡眠時間實在過少,周末需要補充睡眠。
在周末,何梁每天晚上在22:40入睡,早上依然是6:40起床——他拒絕睡懶覺。
這是因為,如果睡懶覺,會破壞現在周期穩定的生物鐘——睡得多并不等于睡得好。
但何梁在這兩天中午還有午休(每天5+1個周期)。
由于每天都是合適的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何梁做到了每天都在淺度睡眠的時間點起床,從而白天并不困乏。
第8天
何梁開始回顧上一周的睡眠情況。
這是何梁一周的記錄:
這是睡眠質量評價標準:
總結
何梁發現,即使工作如此緊張,他依然能夠達到“良好”的睡眠標準,并且平時依然有較好的精力狀態。
這是何梁用到的“每周睡眠記錄”模版:
大家可以打印這張模版,按照何梁的步驟,畫出自己的睡眠周期圖,然后嚴格執行,并記錄每天的睡眠周期。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用到今天的方法,我預估了一些大家可以會產生的疑惑,做一次提前的答疑。
隨堂答疑
提前答疑——關于R90睡眠周期法
下面,開始答疑:
問題1
為什么周期的刻度是90分鐘?難道每個人天生的睡眠周期都一樣么?
回答1
據統計,我們的睡眠周期平均為90分鐘。而且,睡眠周期并非固定不變,它是可以通過刻意的練習進行一定幅度上的調整。所以,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通過“R90睡眠周期法”,將自己的睡眠周期調整到90分鐘。
問題2
R90方法有哪些關鍵要點?
回答2
1.睡覺前一定要有30-45分鐘緩沖時間,比如睡前遠離藍光,調低燈光,做溫和的事情(比如玩激烈的游戲就是錯誤的做法)。
2.完成緩沖時間后,就開始睡覺,但需要注意,你大概需要多久才能睡著,就改提前多久上床睡覺,確保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周期節點能入睡。
3.一定要固定起床時間。如果貪睡,可以用321法則起床。如果真的非要繼續睡,也請設置一個90分鐘的鬧鐘,完成一整個大睡眠周期后再次起床。
4.午休的時候,要么睡20-30分鐘(小憩),要么睡完90分鐘(大周期),總之盡量不要讓自己在深度睡眠階段被打斷。
5.不要用一天睡了多久來評估睡眠質量,而是看一周內睡了多少個周期,來評估一周的睡眠質量?!@是因為如果嚴格按照生物周期睡眠,即使短期(兩三天)睡覺時間不足,也不會對白天的精力造成什么影響。
問題3
怎么判斷自己是不是在淺度睡眠時醒來?
回答3
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判斷:一是如果我們在醒來之前,剛好是在做夢,就說明我們完成了完整的睡眠周期;二是從你醒來后的精神倒推,如果起床沒有什么阻力,起床后的精神也很好,也能說明應該是在淺度睡眠時醒來。
問題4
睡眠這種事情,一定要這么精細地調控嗎?不是想睡就睡嗎?
回答4
對于需要高效恢復精力的人群而言,更加精細地調控睡眠可以幫他們在每一天醒來時,都有充沛的精力應對一整天的挑戰。當他們能通過睡眠掌控體內的生物鐘后,就能以更多的精力創造更多的價值。
而且,現在有很多的事物(如電子產品等)會奪取我們的睡眠時間,懂得如何更好地睡眠,對于我們的健康而言,是很重要的。
答疑完畢。希望大家可以將這個方法用起來。
2018-1-5?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