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想當陳世美,還沒當熱乎了,就回村當農民了,雞也飛了,蛋也打了,讓外人來說,他就是咎由自取,好好的踏實日子不過,非要夠一夠那常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代價就是被打回原形。
在高加林看來,他就是要過那樣的生活,理想中的生活,即便和黃亞萍分手了,劉巧珍也嫁馬栓了,那又怎樣?當機會擺在他眼前的時候,他是義無反顧的,是愿意付出代價的,被人罵也是必然會出現的事,他沒博成,結果他認的,坦然地認。
這回,他終于要當個農民了,卻是個不安分的農民,比大多數農民還要好的農民,因為他思考,他為村里拉回了樹苗,想著幫人致富,他寫作,建立與外界世界的聯系,他的每一天都在撒種子,然后,等待著收獲。
回想起之前的他,沒啥經歷的他,如景老師所言,除了抱怨還會個啥,高加林不再抱怨了,踏實當農民,踏實寫作,小小的成功,突如其來的就來了。
1.高加林感謝他的經歷嗎?
高加林是很感謝他這段經歷的,其實就解決了一個問題,關于愛情的問題,這一關是幾乎每個人都要過的,只不過他的愛情更加復雜一些。
當他為了他的理想,和劉巧珍說分手的時候,他心里對劉巧珍是感恩的,因為在他最難時,是劉巧珍溫暖了他,但他又沒辦法把劉巧珍變成和他一起奔赴遠方的人。
這時候,他覺得黃亞萍是那個合適的人,且黃亞萍讓他盛情難卻,他決定了,要不顧一切地奔赴理想了。
想的很好,生活潑來了涼水,讓他回到原點,讓他冷靜,讓他思考,讓他承受煎熬,讓他內心裝得下煎熬,讓他成長,讓他成熟。
經歷了,他似乎懂了愛情,也懂了生活,有些東西是夠的著的,在夠得著的前提下,談愛情,談理想,談生活,才有討價還價的本錢,要不然,就是騙自己,人最怕自己騙自己。
2.高加林有貴人指點?
高加林的生活里,有兩個人,指點過他,一個是德順爺,一個是景老師,其實說了些什么,說了些人生的大道理,比如,景老師讓他堅持走寫作之路,何嘗又不是在安慰他,給他一點生活的念想呢。
如果懂了道理就能把日子過好,德順爺景老師豈不過上更好的生活了?道理是一代傳給一代的,至于誰能把道理代入生活,干明白了,干成了,才會成為生活的贏家。
這些道理之所以對高加林起作用,是他經歷的,大多數人都不曾經歷過,在別人,道理是一句話,在他,道理是身上的痛處,長在身上了。
3.高加林怎么就成功了?
高加林寫作得了獎,是個勵志的獎,也是能讓他在上海立足的獎,他又莫名其妙地從農民變為城里人了。
高加林也沒明白,這究竟是為什么?因為,勵志,任何時候都是屌絲逆襲的主題,都是有市場的。
和高加林一樣,沒上成大學的,卻有理想的人,大有人在,像他一樣,不想當農民,想進城的,更是大有人在。
高加林的行為,突然為這群人找到了一條出路,他寫文章得獎,或許很偶然,但他身上的故事被傳誦,他成為旁人的勵志榜樣,又是必然的。
與其說高加林獲獎受追捧,不如說他為一群人找到了一個突破口,后來者都想和他一樣,改變命運,在當時,上上下下都需要這樣的人,而他就是那個幸運者。
高加林幸運,是他經歷了種種不幸,比起慘來,旁人比不過他,寫出來,別人也就寫不過他。
成功有時候就是這樣,一邊在失去,一邊又給你補回來,世上沒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