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倪在《人生之路》里演的是黃亞萍,跟著爸爸從上海來的姑娘,會跳舞,和高加林是同學,誤了高考,也沒在復讀,在縣廣播站當了一名播音員。
因為高加林學習好,也多才多藝,就傾心于他,當高考結束之后,打聽著高加林回去當農民了,又打聽著他當民辦教師了,再打聽著他又當回農民了,黃亞萍眼看著高加林離她越來越遠,二人之間有了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她能做的,就是一直朗誦著高加林寫的詩,給大家聽,更是給自己聽。
高加林竟然到縣里當通迅干事了,黃亞萍讀著他的一篇又篇稿子,興奮不已,她似乎看見鴻溝消失了,高加林又回到了她身邊,讓她又一次燃起了內心的希望。
一家歡喜,就有一家愁,劉巧珍可咋辦呀,這不被耽誤了么,高加林這是要當陳世美了嗎。
1.黃亞萍看上高加林啥了?
黃亞萍喜歡優秀的,劉巧珍也喜歡優秀的,高加林就是她們能夠的看的那個優秀的,一個人喜歡一個人,沒錯的。
喜歡是種情緒,更是種愿望,能把它實現了,才是硬道理。
在這件事情上,黃亞萍沒有主動權的,能夠做的,就是守住張克南的攻勢,等著高加林有一天能夠著自己,他要是一輩子都夠不著,就只能說有緣無份了。
高加林到縣里工作了,黃亞萍欣喜萬分,拿世俗的眼光來看,高加林配的上自己了,自己也覺得,突然間,就燃起了愛情的希望。
2.黃亞萍要讓高加林當陳世美了?
這個結麻煩就麻煩在這里,高加林劉巧珍是真情,高加林黃亞萍也是真情,愿望是美好的,這事取決于高加林,黃亞萍和劉巧珍,他在縣里,更喜歡黃亞萍,在村里,更喜歡劉巧珍。
關鍵在哪兒?關鍵在于他的工作,他的工作并非他的本事,是他二叔的本事,而這玩意,就像空中樓閣,哪天說沒了,就沒了。
無論是黃亞萍想把高加林變成陳世美,還是高加林自己想當陳世美,都沒戲,高加林被打回原形,是注定了的,他和黃亞萍,沒戲的。
這個事對高加林最大的感觸,會是誰也靠不著,靠誰都是虛的,自己的前程,就只能靠自己。
對黃亞萍來說,就是空歡喜一場。
對劉巧珍,想要夠得著高加林,村里行,出了村,就失控了,想得到好結果,就得和他同步。
3.黃亞萍比劉巧珍差哪兒了?
劉巧珍敢,黃亞萍不敢。
劉巧珍敢主動出擊,黃亞萍只能等高加林來到眼前。
在高加林的起起落落里,劉巧珍是一直不離不棄的那個人,失落了,安慰他,他飛走了,跟著他飛。黃亞萍看著高加林跌落谷底了,也只能眼睜睜看著。
啥時候的人,從愛情到婚姻,都是難的,都需要過好多道關,雙方都得過,過了才能殊途同歸。
高加林不光有想法,還有實現的路徑,劉巧珍也一樣。高加林進了縣城,喜歡黃亞萍,是他覺得,和劉巧珍再無可能了。劉巧珍什么反應呢,她也是個不服輸的,就是要夠的著高加林。
三個人的博奕里,只有黃亞萍站在原地不動,在那呆呆地等,高加林來了,她高興,高加林被打回原形了,她無奈。
愛情也好,婚姻也好,都遵守能量守衡的,而每個人的能量,都是自己奔的,高加林劉巧珍做的到,才會走到一起,高加林黃亞萍做到了,也會在一起,至始至終,都和陳世美無關的,和敢不敢有關,和能不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