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鐘,解決一個商業問題。歡迎收聽,《劉潤·5分鐘商學院》,實戰篇。
從本周開始,我們將學習營銷這個大模塊的第三部分:媒體。
在《5商 | 基礎篇》的第57課里,我們學習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媒體概念:POE。POE 中的 P,指的是 Paid Media,“付費媒體”,比如在報紙上登廣告;O 指的是 Owned Media,“自有媒體”,比如企業自己的微信公號;E 指的是 Earned Media,“贏得媒體”,指不屬于你,但你也沒花錢,別人自發的傳播,比如微博里的轉發。
這三種媒體都很重要。今天,我們先從“付費媒體”開始。你在南京經營一家婚紗攝影店,為了獲得更多客戶,你決定在本地晚報上投放廣告。廣告投放后,確實帶來了一些效果,但是錢也花得肉痛。拍婚紗照的多是20幾歲,只占報紙讀者的不到10%。你很清楚,你90%的廣告費都白花了?;ㄥX投廣告,大部分浪費;可是不浪費,生意就清淡,怎么辦?
要解決這個“怎么辦”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理解這個問題的本質。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你付了廣告費,但卻沒有“精準投放”。
概念:精準投放
什么叫“精準投放”?我舉個例子。
殼牌機油的主要客戶是卡車司機,怎么“精準投放”廣告,才能觸達他們呢?殼牌請他的合作伙伴做了研究,發現:
97%的卡車司機在停車時,使用 QQ 類的產品;
使用最多的是:閱讀新聞、移動社交、了解天氣,和聽音樂;
白天使用69分鐘,在家休息時甚至會使用到138分鐘; 41%的用戶,喜歡讀微信公號,尤其是:汽車養護、天氣預報和交通路況。
基于以上數據,殼牌決定了投放策略:
重點投放騰訊新聞客戶端、微信相關公號,和 QQ 空間;
在中午12:00-14:00,和晚上20:00-22:00兩段司機休息時投放;
卡車司機非常勞累,廣告內容強化深度交心,傳遞關懷和敬意;根據數據,不斷調整優化投放節奏。
用戶分析、媒體選擇和投放策略講完了。那效果怎么樣?殼牌的這次投放,大獲成功:獨立點擊用戶數,達到50萬人;新品的關注者,增加了32%還多;有效曝光量,甚至高達3500萬。
殼牌通過“精準投放”,把錢有節奏地花在刀刃上,讓且只讓潛在客戶看到廣告,獲得最大投資回報率。
廣告投放,難道不就應該是這樣的嗎?難道以前不是嗎?
以前不是。以前不是的原因,是沒有數據:我不知道到底誰在看我的報紙;就算有數據,也只是小數據:上海市民,大多在50歲以上。就知道這么多?;谶@些數據,女性用品打廣告,一定有50%的錢浪費了;婚紗產品打廣告,一定有90%的錢浪費了。
那為什么現在就可以了呢?因為有了數據,尤其是精準到個人的數據。
你在 iPhone X 上市3個月內,就用它發過微博?嗯,你是追逐潮流的高消費人群;你發朋友圈的地址標簽,一年出現在20個以上的城市?嗯,你是個經常出差或者旅行的人;你在大眾點評上,總是去那幾類餐館?嗯,你愛吃川菜和湘菜;你在京東上,總是買廚房用品和水果生鮮?嗯,你在管理家庭生活費。
你在互聯網上,就是一堆數據。
“付費媒體“界有句老話: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浪費了一半,但不知道是哪一半。今天,基于越來越精準的個人數據,我們終于知道把廣告給誰,且只給誰了。
運用:
那作為一家婚紗攝影店,我具體應該怎么做?
也許你無法像殼牌一樣,請專業公司幫你策劃。但是,你可以選擇和支持“精準投放”的“付費媒體“合作,比如百度搜索、微信朋友圈,或者今日頭條等等,然后用下面的四種定向,不斷練習“精準投放”的正確姿勢:
時間定向:面對年輕白領?早上7-9點投放今日頭條,年輕人大多正在公交和地鐵上刷新聞;
地理定向:面對南京市場?在微信朋友圈投放時,只選擇南京;
興趣定向:面對終身學習者?和羅輯思維聊聊;
行為定向:面對商旅人士?在新浪微博里,選擇1個月內出現在3個城市的人群。
今日得到:
添加到知識賬本
劃重點
付費媒體沒有消亡,只是更精準了。你需要不斷練習,“時間定向,地理定向、興趣定向、行為定向“等精準投放的姿勢,才能把廣告費花得越來越有效。
精準的前提是數據,數據的隱憂是隱私。你覺得提供數據、精準便利更重要呢,還是不留數據、保護隱私更重要呢?
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與大家一起,過過招。也歡迎你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還沒有“精準投放”的朋友,幫他們節省至少50%的廣告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