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在哪里,風口就在哪里。披上“共享經濟”外衣的“共享充電寶”,一夜之間成為了資本追捧的對象。這項低成本生意,引來了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陳歐和王思聰的隔空互懟,還成功上演了新一輪融資競賽。
5月4日,充電寶租賃品牌“街電”宣布獲得投資方——美妝電商平臺聚美優品的3億元融資。完成此輪融資后,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陳歐將擔任“街電”董事長。
戲劇性的是,陳歐對共享充電寶的重視引起了王思聰的關注。王思聰在朋友圈怒批共享充電寶創業不切實際,甚至押下賭注,稱“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針對王思聰的言論,陳歐回復到:“謝謝思聰監督,不是每個項目都能做成,本來創業成功就是小概率事件,街電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為你的情緒不讓這個項目入駐萬達”。
引起陳歐與王思聰隔空互懟的共享充電寶究竟什么?目前共享充電寶的發展現狀以及業內對其看法怎么樣呢?
何為共享充電寶
共享充電寶是指企業提供的充電租賃設備,用戶只需掃描設備屏幕上的二維碼,即可借用一個充電寶。根據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共享充電寶,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移動模式下的移動共享
代表是“來電科技”,主攻大場景;人和充電設備都是可以移動的,比如從A地借充電寶到B地還,主攻大場景大設備,包括商場、高鐵、火車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2、固定場景下的移動共享
代表是“街電科技”,主攻小場景;人在A點附近活動時,有借充電寶的需求,可以從一個沒那么大的機柜里付押金后借出。主攻小型柜臺,場景包括餐廳、咖啡館、酒吧等。
3、固定場景下的固定共享
代表是“小電”,主打的是每一張桌面;線機一體,桌面上有共享充電寶時,不需要交付押金,掃碼付費后就可以直接充電。
目前共享充電寶的發展現狀
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左右,共享充電寶行業融資消息不斷傳出,包括小電、Hi電、街電、非常電等創業品牌紛紛宣布獲得融資的消息,共計獲得了接近12億元。
5月10日,三家企業宣布獲得上億元融資:主打桌面場景的小電科技獲得了B輪3.5億人民幣的融資,成為目前行業內拿到融資數量最大的創業公司;“Hi電”獲近億元A輪融資;主打小機柜模式的充電寶分時租賃平臺“非常電”完成百萬元種子輪融資。而陳歐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三個月,聚美歐品講繼續注入“街電”數十億資金。
盡管王思聰不看好,但是以目前共享充電寶企業的融資情況來看,融資不斷,還得到了巨頭——騰訊、阿里等的支持,難道王思聰真的要吃翔了嗎?
事實上,即使共享充電寶得到了靠山,但其發展前景仍是爭議不斷,認為其難以成為下一個共享單車。
共享充電寶靠譜嗎
共享單車、滴滴等能得到成功,是因為他們針對了市場的需求點,但目前共享充電寶的需求點較小。現代人越來越不能離開手機,所以充電寶的市場非常大,但這并不等于共享充電寶的市場就一定也大。眾所周知,我們購買一個充電寶的價格并不高,而且,目前市場上的充電寶小巧,方便攜帶。我們可以低成本地購買一個充電寶并將它隨身攜帶。
與共享單車不同,單車的價格較高,同時,根據目前國內的治安狀況,自行車擺在街邊即使已上鎖但也并不十分讓人放心。共享單車可以隨借隨還,共享充電寶則受空間的限制。
同時,隨著當下無線充電、快充甚至太陽能充電等技術在發展,電池技術理論上是在不斷進步,一天一充發展到 2 天一充,再到 7 天一充是技術進步的規律。所以,對于用戶來講,手機突然沒電是偶發事件并不是高頻事件。這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共享充電寶的市場。
目前,共享充電寶處于初期創業階段,運營方是否能夠從中發現新的商機,為其創造不可替代性,決定了共享充電寶未來的發展,當然也決定了王思聰是否要吃翔。我們不妨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