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三人行必有我?guī)?/p>
? ? ? 大教育家孔子是個善于學習的人,他勤思好學,不恥下問。
? ? ? 有一次,孔子和學生們正在趕路,忽然一個小孩子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 ? ? 原來,這個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磚瓦石塊壘一座“城池”呢。
? ? ? 孔子叫那個小孩讓路,而小孩卻說:“這世上只有車繞城而過的,還沒有把城池拆了給車讓路的?!?/p>
? ? ? 孔子想:確實不能把這孩子擺的城池當成玩具。我這樣想,可孩子不這樣想啊。我倡導禮儀,沒想到讓孩子給問住了。
? ? ? 孔子十分感慨地對他的學生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孩子雖小,卻懂禮儀,可以做我的老師了。”
? ? ?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論語》。要求人要謙虛好學,努力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完善自己,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我們從小學的這句話,與見人所長是一樣的道理,客觀的看待他人的長處與短處,堅持自己的信念,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同時從他人的不足中反思自己,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