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簡介:村上春樹,日本作家。生于1949年。29歲開始寫作,處女作《且聽風吟》獲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銷量突破1000萬冊。2009年出版的《1Q84》被譽為“新千年日本文學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面世,七天突破100萬冊,創日本文學史上最快突破100萬冊的紀錄。寫作之余,熱衷翻譯英語文學、跑步、爵士樂等。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是村上春樹首部自傳性作品,歷時六年完成。村上春樹從二十九歲開始創作第一篇小說,到2015年寫這本書時已經寫作了三十五年,書里道岀35年作家對寫作的感悟及人生精華。
我把書中關于作者對于寫作的感悟提煉成為以下的七點:
一、要有原創性村上春樹說:“拿出別人拿不出的曲調,做別人迄今從未做過的,而且品質高超、出類拔萃。他們身上有種特別的東西。”村上春樹認為無論是音樂創作還是小說創作都應擁有原創性。原創性的作品通常擁有獨具一格的鮮明特質,讓人一看一聽就能確定是誰的作品;原創性的寫作風格不能一成不變,需要具備自我革新力,與時俱進、不斷成長;原創作品會隨時間的流逝而化為標準,可被人吸納、引用和借鑒。原創性意味著我們不能重復過去的自己,也不能重復別人。每篇文章都應該有作者本人獨有的思考,都有對這個世界更新的認原創性意味著我們不能重復過去的自己,也不能重復別人。每篇文章都應該有作者本人獨有的思考,都有對這個世界更新的認知,都有對人性更深的洞察。正是基于原創性的要求,所有嚴肅寫作者的人生都會因此而變得充實,因為每一天的自己都有全新的感受,而不像另一些人,看似生活了一年,其實就是生活了1天,剩下的364天都是在重復。
二、要大量閱讀“想當小說家的人首先大概要多讀書。這實在是老生常談,真是不好意思……這依舊是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訓練。”尤其是青年時期應該盡量多讀書,優秀的、不優秀的、其至爛小說“要一本本讀下去,讓身體穿過更多的故事,邂逅大量的好文章,偶爾也邂逅一些不太好的文章,這才是至關重要的作業。”所以他大量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因為閱讀是作業,是寫作的基本練習,通過閱讀可以熟悉作品的結構,然后才能客觀地看待世界,客觀地看待自己。當我看到村上春樹這樣的要求時,內心充滿慶幸,因為在讀書的時候,我讀了非常多和學業無關的課外書,雖然當時被老師和家長無比詬病,然而到了現在,我才明白當年的大量閱讀給我帶來了多少想不到的好處。第一個好處,讓我在讀書的時候語文成績還不錯,當年高考可以說是憑借一科語文進了大學。第二個好處,讓我在青少年時代有著超出年齡的成熟,可以應對家庭的種種變故,因為在我15歲的時候爸爸生意失敗,父母的關系就此降到冰點,弟弟叛逆到退學,而我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精神的空間。第三個好處,讓我從小訓練了閱讀能力。不僅助力了我在短時間內考取了研究生,而且也為我從事培訓業奠定下了堅實的基礎。第四個好處,讓我順利開始了寫作計劃。因為有大量閱讀的基礎,所以我的寫作計劃進行得并沒有太難,而且還促使我開了寫作第四個好處,讓我順利開始了寫作計劃。因為有大量閱讀的基礎,所以我的寫作計劃進行得并沒有太難,而且還促使我開了寫作的專門課程。
三、要仔細觀察村上春樹告訴立志寫小說的朋友要細心環顧四周,總是有素材可寫的,“世界看似無聊,其實布滿了許許多多魅力四射、迷團一般的原石。所謂小說家就是獨具慧眼、能夠發現這些原石的人。......這些原石基本都是免費的。”他覺得“應該是養成事無巨細,仔細觀察眼前看到的事物和現象的習慣。身邊來來去去的各色人物、周圍起起落落的種種事情,不管三七二十一,認真仔細地加以觀察,并且深思細想、反復考慮。” 他開的店賣咖啡、放爵士樂唱片,晚上有時會請樂隊來演奏,錢賺得不多但他喜歡觀察店里形形色色的人,第一部小說獲獎讓他一舉成名,貌似運氣好,但更多是他多年閱讀、觀察和思考生活的結晶。古話講: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認真的生活,訓練自己敏銳的觀察力,發現常人忽視的那些細節,這不僅對于寫作有好處,而且是一個人最好的思維訓練。
四、要定量寫作、定時修改村上春樹說:“要想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運用自己的意志去掌控時間。”村上春樹認為應該像打考勤一樣保持寫作的規律性,他每天十頁稿紙,每頁400字,堅持了近40年;寫作者要學會掌控時間,制定村上春樹認為應該像打考勤一樣保持寫作的規律性,他每天十頁稿紙,每頁400字,堅持了近40年;寫作者要學會掌控時間,制定目標,明確日程進度表,然后主動完成;完成的作品至少要修改三次,第一次從頭做改寫,進行大規模的整體加工;第二次再從頭改寫,重點在細節改進;第三次可參考他人意見,如自己的家人或編輯,針對有問題的部分進行集中修改。我給自己定下每天寫1500字左右的簡書文章,就是緣于村上春樹的啟發。一個人能夠做到規律性,是掌控生活的體現,不僅寫作需要規律性,其他事情也最好做到規律性。一旦能夠做到,不成功都難。
五、找到內驅力寫作是非常孤獨的工作,“要對案枯坐、集中心力”,“獨自一人困守屋內……枯坐案前絞盡腦汁……總算讓某句話的文意更加貼切了,然而既不會有誰報以掌聲,也不會有誰走過來拍拍你的肩膀……成書之日,這世上可能根本沒有人注意到這個貼切的句子。”在書中,村上春樹寫到:老實說,我覺得假如不吃苦頭就能蒙混過關,當然是不吃苦更好。毫無疑問,吃苦受難絕不是樂事一樁,只怕還有人就此一蹶不振,再也無法重整旗鼓。不過,假如您此時此刻剛好陷入了困境,正飽受折磨,那么我很想告訴您:“盡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后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也不知道這話能夠成為慰藉,不過請您這樣換位思考。人性中都是更傾向于享樂,而不是吃苦。那么一件事情如果就是苦的,例如寫作,怎樣能持續下去呢?那就是要給自己找到內驅力,找到為何寫下去的理由。我給自己找到的最重要理由就是:記錄生活。我希望自己在未來回頭望自己活過的歲月時,能夠看到活過的痕跡。寫作就是最好的活過痕跡的證明。
六、訓練持久力寫作是非常孤獨的工作,如果最多只能堅持三天的人是當不了小說家的,怎樣才能獲得持久力,他的回答只有一個:“養成基寫作是非常孤獨的工作,如果最多只能堅持三天的人是當不了小說家的,怎樣才能獲得持久力,他的回答只有一個:“養成基礎體力。獲得強壯堅韌的體力,讓身體站在自己這一邊”。如果體力下降,思考能力也容易衰退,適當的運動能讓思維、學習、記憶能力都得以提高。村上春樹成為專業專家后就開始跑步,三十多年來差不多每天都跑步或游泳一個小時,還跑馬拉松,已經成為習慣,他過著早睡早起、每天堅持跑步的健康生活,每天固定伏案工作完成固定工作量,這種按步就班的生活跟大眾心目中的浪漫作家形象不符,但這種生活中的強韌讓村上春樹保持著最佳狀態寫出一部又一部的小說。世界上只有極少數人能象莫扎特、梵高一樣在短時間內將生命活到極致,三十多歲時就把別人幾十年的活干完而且還做到了最好,大多數人還是在長跑、爬山,一步步向目的地、向山頂接近,良好的體力幫助人成為更好的作家。村上春樹還寫過一本書叫《當我跑步時,我在談些什么?》,說實話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僅次于他寫的《挪威的森林》,我也是因為他的這本書開始了自己的跑步計劃。如果有一天我可以見到村上春樹,我一定要給予他大大的致敬。
七、學會下笨功夫村上春樹提到,寫小說,大概是個門檻最低的活了,任何人只要能提筆,就能寫小說。再不濟,多讀多練總能成事。才思敏捷反而不適合做小說家,因為寫小說是緩慢推進的過程,是個慢慢磨出來的東西,不是聰明人忍得住的玩意兒。讓我們記住:這個世界永遠不缺聰明人,缺的是愿意去下笨功夫愿意吃苦的人。我是一個笨人,好在可以通過寫作這件事情讓自己不斷的打磨自己,未來,或許,我可以用寫作成就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