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離開
好幾天了,77離開。從最初的震驚,到后來的接受,再到現在的平靜,好似平地裂了個縫,吞噬了離開的人,又沒事一樣地恢復如初了。而那些離開的人,包括梅子,包括潔,包括敏敏,包括77,她們就那么一去不復返了。微社里有過她們,現在沒有了。似乎一切如常,似乎一切變了些樣子。
每個人的離開都有自己的理由吧,我不知道都是些什么樣的理由。是負累、是牽掛、是失望、是不忍拖累,還是可有可無了卻罷了?不知道。什么情況下我會離開呢?我想不到。微信里的朋友越來越多,所在的群也越來越多。有關工作的,有關瑜伽的,有關孩子的,有關心理的,有關同學的……有的群給過我激動,給過我快樂,給過我依賴,給過我便利等等等等。群太多,所有的群都是免打擾模式,但是最特別關注的是微社。只要有空,必要瀏覽一下記錄,只要有心思,就想在微社里留個言。
幾乎所有的群都是可有可無,但我不會輕言退出。說是戀舊也罷,說是功利也罷,說是懶也罷,總覺得加入時的初衷還在,我就留著,實在階段性需要的退了就退了。就算是群里每個人都在我的朋友名單里,我還是不想錯過這么一個平臺,看到大家在說什么,讓大家知道我想說什么。
可能因為我看似忙碌的生活還是太閑了,內心并不充盈,需要有些外在的東西來彌補。對于微社,我有期待。我期待陪伴,在我感覺無力或孤獨的時候。我期待分享,在我興奮、憤怒、或只是有點滴感受和收獲的時候。我期待展現,在我跟社友有共鳴的時候。還有很多,多到無法一一列舉。但我沒有過多的依賴,也許出于害怕它有不負我依賴的一天,出于一種又驅又避的防御。我依賴于它的安全,又怕它有一天會承載不了我的期待,特別是在一個一個離開以后。
現在還好,希望一直還好。微社在變,有人離開,有人進來。自私地希望,走的人還能回來,來的人不要離開。
關于沉默
前兩天,走在上班的路上聽書。聽到畢淑敏的一篇《愛是什么》。其中關于愛的表達一下子就擊中我。
愛怕沉默。太多的人,以為愛到深處是無言。其實,愛是很難描述的一種情感,需要詳盡的表達和傳遞。愛需要行動,但愛絕不僅僅是行動,或者說語言和溫情的流露,也是行動不可或缺的部分。我曾經和朋友們做過一個測驗,讓一個人心中充滿一種獨特的感覺,然后用表情和手勢做出來,讓其他不知底細的人猜測他的內心活動。出謎和解謎的人都欣然答應,自以為百無一失。結果,能正確解碼的人少得可憐。當你自覺滿臉愛意的時候,他人誤讀的結論千奇百怪。比如認為那是——矜持、發呆、憂郁……
是的,愛怕沉默,愛需要表達。記得和老公戀愛之初,我們就算愛得最熱烈的時候,在一起時也常常是沉默的。沉默地坐著,沉默地依偎著,沉默地手牽手溜達著,似乎無言是可以忍受的,沉默也是享受。那時候因為心里充滿愛意,即使沉默也不妨礙愛的發酵。
老公不善言談,我也不喜歡嘰嘰喳喳。我們的沉默似乎更多是性格使然,現在想來,這里也有一份對愛的無知。在沉默里,我們有過多少失望和誤解,又有過多少愛的懷疑?我們對愛的期待,很多時候需要表達出來,哪怕是發泄,哪怕是爭吵,絕對不是沉默。
沉默不只是無語,也包括無所行動,無所表達。就在上個周末,和老公愛愛,最終我們共赴高潮,在巔峰時刻我喜極而泣。那哭泣里,有激情噴涌而出的頂級暢快,也有被壓抑了良久的委屈,還有什么我也說不清,只是眼淚不由自己地流出來。他還在我體內,我在一側任眼淚流淌,鼻息粗重,老公在另一側,無言地躺著。我當時好希望他能過來擁抱我,哪怕只是用手擦拭一下我的淚水。可是他只是沉默著,我在他的沉默里默默地流淚。
反思自己也有欠缺,不喜歡沉默,卻不打破沉默,表達自己的期待。雖然現在已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但是還遠遠沒有做到。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