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整理收納,留白才能流動
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會囤積很多東西,甚至已經(jīng)不記得自己買過,使家里很擁擠。如果定期做清理,讓生活空間有留白,才會有能量流動。
斷舍離里提過:家居整理不只是不停地買收納袋,把物品分門別類的放置,而是想一想需要的是什么,不需要什么,保持空間的流通。
大腦也需要留白,收納你的胡思亂想
記錄每天的待辦事項,巧妙管理時間,把大腦里的想法寫下來,找到當下最需要做的事。每天留出幾分鐘發(fā)呆的的時間,給大腦放空留白。
高效無壓的留白方案“GTD”
1.下載收集思維,先把腦子里混亂的想法從腦子里下載到紙上
2.再去篩選出有執(zhí)行和實操價值的任務
3. 對選中的任務制定實施計劃,根據(jù)實施的場景,安排相應的工作籃,填上截止日期,
4.回顧,定期復盤,繼續(xù)有效清空。
清理=扔掉負擔
生活中的“垃圾”:扔掉常年不用的東西,定期收拾雜物,進行斷舍離,扔掉過期的藥品。
大腦中的垃圾:把大腦里多余的想法“扔”在紙上,再去紙上找到當下最需要做的事,所謂有舍才有得。
整理,分類
確定留下的東西后進行歸納、分類,然后貼上便簽,使用時一目了然。
每個品類里只選擇1-2件留下來,其余的都清理掉,讓物品和心靈都能豁然開朗。
生活用品:
按照人員分類
按照使用的頻率分類
按照大類分類
工作中資料的整理
1、沒有可用性的是資料,拋棄;
2、將來也許可以用的存入清單和備忘錄;
3、將參考資料,存檔,做分類;
4、項目清單,分解為一個個下一步行動,并列入行動清單;
5、項目資料,存檔并配合項目清單使用;
6、等待清單,催辦并跟進結果;
7、日程表,按時辦理;
8、行動清單,逐項落實。
清單的后遺癥:當清單造成的壓力大于它所能緩解的壓力時,我就根本不想再看那個清單。
物歸原處:隨手放好,而非“隨便一放”,物歸原處是維持房間清爽整潔的好習慣。
在大腦覺得雜亂無章之前身體先動起來,不管什么習慣只要堅持兩周,身體就會記住,接下來就會變得理所當然。
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習慣成自然,每天改變一點點,會讓人感到輕松愉快,以積極簡單的態(tài)度面對一切。
寫在最后:
家需要共創(chuàng),保持能量的流動
1.設置關鍵節(jié)點,例如家庭大掃除,一起攜手打造整潔舒適的氛圍,累并快樂的一天。
2.按區(qū)域分配管理自己的衛(wèi)生角;
類似幼兒園、學校,都會教育孩子們自理,保護環(huán)境。有時不是孩子們不會做,而是我們?nèi)霾婚_手,總覺得他們會越做越亂。
放手讓孩子們做自己的衛(wèi)生小能手,從點滴開始。
讓身邊的一切盡可能化繁為簡,有留白才能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