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出故鄉時,從不知鴨的味道。
? ? 其實老家是有烤鴨的,曾經還是全聚德的一家分店。猶記得當時大廚在我身邊片鴨時,帶點好奇,看著他將最肥美的兩片肉片下來,遞給了我的長輩,甚是心碎。但那時的烤鴨確實是好吃的,熏烤后的皮下脂肪帶著油香和甘甜,即使不沾荷葉邊,也從不膩嘴。老家擺宴席時都將烤鴨作為硬菜,像吃塑料,只等著最后上桌的鴨架湯。
? ? 當時,我將烤鴨和鴨子當做兩個物種。
? ? 到重慶后,第一次熟知鴨子的味道。除了火鍋,校門外的酸蘿卜老鴨湯是我們聚會的首選,大砂鍋里浸了一整只鴨子,我們去時,鴨子已經熟了,或許燉了有三、四個小時吧。掀開砂鍋,唯看見橙黃的鴨油懸浮在表面,初見時是有些害怕的。
? ? ?南方的鴨子有一股“騷”味,我將之稱為鴨毛味。用酸蘿卜配鴨子,估計是要把這種味道淡化。在朋友家,吃了特意從農村帶回來的鴨子,和土豆一起煮的,那股鴨毛的味道格外的重。朋友說,這才是正經的土鴨子,現在食材,似乎只有農村的好了。這種想法,和牧區上的羊肉最好一樣,但是,最好的羊肉是沒有膻味的。
? ? 在重慶的第一年,是餓過來的。重慶喜歡將雞、鴨、魚、兔切塊,做菜。本來就不大的東西,切成小塊,似乎就只剩下骨頭了。但食堂大廚如果愿意把鴨肉和骨頭分開,做一頓姜爆鴨絲,任誰也吃不出鴨毛味了。
? ? 四川的冒菜很有意思,喜歡把各種東西混合起來,煮后伴著辣椒、醋、香油等重口味調料一起吃、曾看到冒菜煮炸雞腿,甚是驚訝,但是煮熏鴨脯肉,也有微妙。熏鴨脯肉做得好,皮香肉嫩,中間的油脂也摻著木枝的香氣,但這樣的熏鴨脯肉是不會用來混冒菜的,太浪費。
? ? 鴨子似乎烤來吃最好。板鴨、樟茶鴨子等,都是用火炙烤的。與烤鴨不同,師傅們要把鴨油烤的干干凈凈,只剩的瘦骨嶙峋。我現在也不清楚這些油哪去了,全部都溶解,被制鴨師傅回收了么,還是浸到了鴨身中,滋潤了鴨肉。在我看來,骨瘦如柴的板鴨,皮下的鴨肉還是香滑的。
? ? ?還有一種烤法,先鹵后烤。這種一家鹵菜店特有的做法,鴨肉微干,但每一絲肉都融合了鹵汁和火焰,味道豐盈。但是我身邊的朋友都不愛吃,太硬了,大抵他們的牙口不太好。
? ? ?曾看一檔綜藝節目,何炅說自己是不愛吃鴨的,我想,可能就是那股揮散不去的鴨毛味。有時候,我會為之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