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懷川
1
前兩天在簡書上看到一篇文章《生活除了眼前的茍且,還有未來的茍且》內容記不起來了,但這句話縈繞在心里。
典型一黑到底的玩反差,但深意也如題目一樣簡單:
生活哪有一蹴而就,只有時時刻刻。
因為最近要做一次活動,一整天都在想將要說些什么,突然想起一個詞:
夢想.
2
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有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20歲出頭的小子,晚上站在你的城市,人最多的那條街上,喊!
“我是一個有夢想的人。”
路過的他們一定會暗暗的笑:
“這是哪來的傻X?”
如果加一個字?
“我 曾 是一個有夢想的人”
.......
再來看一個故事:
去樓下喝粥,我隔壁桌的幾個女人因為皮蛋瘦弱粥里面沒有瘦肉和老板爭論起來。老板說瘦肉已經煮化?!霸趺淳瓦@碗化了?其他的怎么都有,12塊錢這么一碗,你還偷工減料好不好意思啊!”其中一個婦女越說越激動竟哭了起來。老板嚇住了表示送一碟點心給她。有個年紀大的遞給哭的那位紙巾說:小趙啊,一碗粥而已不至于的。她抹著眼淚兒說:“我不是哭這個,我難過的是已經三十多歲了,還因為一碗粥跟別人斤斤計較吵了起來。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沂裁磿r候能不過這種日子啊。”~嗚嗚嗚
整個二樓陷入迷一般的安靜。
“我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和“我曾是一個有夢想的人”。
僅僅“曾(cen)”字,好像在訴說一群人的一段相近的記憶。
什么時候?這世界連失去夢想,都成為一種感同身受了?
3
14年那會兒研究證券,我迷上一個人,不是巴菲特,也不是索羅斯:
萬科 王石
那年在新疆當汽車兵的王石,怎么會想到自己會去廣州鐵路五段當技術員;鐵路旁爛棚子里睡著的他,也不會想到,有一天他把萬科發展為全球第一大地產公司。
他經歷過那個,自身的命運 剛從國家手里接過來的時代,像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一樣,小心翼翼地一步做出一次又一次的選擇。
夢想對于那時的他簡直就是奢侈品,相比較之下追求個性與自由的我們這一代要幸運的多。
但是當世界給了想象的空間,我們卻蜷縮在角落不敢去夢了
有人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可真的沒有選擇要聽天由命了?
一個叔叔:
生長在一個廠房眾多的村子,當上村長之后做了一件事,清查以前合同里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的企業,超出的補款。親自帶著人拿著尺子一米一米的量,最后查出來一堆不符合的企業。做一件事肯定沒那么容易,變革的時候一定會受到阻攔,一些人悄悄帶著錢和禮到他家里,希望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不要。實在賴著不走那種,直接從二樓把東西扔了下去...
查完,村子分錢的那會,一群80多歲老奶奶捧著錢,拉著他手幾乎要跪下的說:“我一輩子也沒見過那么多錢。”
還有一次吃飯,他說村子里最近總有人偷東西,準備組建一個村子的巡邏隊去菜地里巡邏。我心里想"好事呀,但為啥是菜地?”
“那些家里被偷我不管,也沒辦法,自己不小心露財怪自己。但是村子里還在種地的都是些老人了,全靠這點賣菜錢,竟然來偷.......”
我不知道他會當多久村長,但估計即使他不當,村子里的人也會去家里把他拉出來去選舉。
其實為官也有不一樣方式,我不知道他這么做是否明智,但我明白,人的選擇不是只有一個。
每個人至少要守住自己不一樣的靈魂
4
不久前,朋友曾問我:你對現實低頭了嗎?
“沒有”我回答。
“我倒是一直都對現實低著頭?!?.....
我認真的說:“我還沒有低頭,是因為我很早就明白現實的沉重,就盡力不要”被現實“了。
抬著頭是為了更好的看清路。
最近接到一個項目,約定兩天后要和對方見面。
其實他一點要求都沒提,我只要簡單的準備幾句話就好了,而且整件事一大堆的不確定性。
不想辜負別人信任,即使不合作也想盡力能幫到他。
碰巧那兩天課很多,百度上找了個框架,閑下來就開始寫一個我從來沒寫過的東西,2天寫了將近30頁word,超過兩萬字。
劉同在剛進光線傳媒的時候,面對工作說過這樣一句話::
那些同事們不愿做的事,自己能做就去做吧,就像玩游戲一樣,打怪升級,不賺錢賺經驗也不錯呀!
夢想這個詞,不是喊喊口號就算有過。
我猜簡書里的那群小伙伴,在2013年喊出“找回文字的力量”這句口號的時候,如果不在沒有回報的時間里默默耕耘,也無法走到今天。要知道當今有多少企業成功,就有多少倍的企業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