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講的題目是《聽周杰倫.畫青花瓷》。
這一講中,王博士以雷圣鋒老師的一節美術課——“生活中的青花紋飾”為例,分析了兩個教學理論“情境式學習和教學腳手架”的應用,以及這節課可改善的空間。
1.情境式學習
情境式學習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菜分校的尚?萊夫(JeanLave)教授和獨立研究者愛丁納?溫格( Etienne Wenger)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們認為學習情境應該讓學習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識、完整的生活經驗,以及認知性任務,重新回歸到真實、融合的狀態,也就是學習者要學習的東西將實際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就應該讓他們在那樣的情境中學習。
浙江杭州師范大學東城實驗學校雷圣鋒老師教學的這堂中學美術課“生活中的青花紋飾”,在視覺上以藍色水墨畫掛簾為背景,PPT教材以藍色青花紋飾為樣板,輔以周杰倫《青花瓷》音樂貫穿課程進行的每個環節,從視覺和聽覺上為學生精心創設完全符合主題的學習情境。
(——P.36)
2.教學腳手架
在《幾個好用的合作學習法》一文中介紹了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斯基認為要讓學生有效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老師必須找出學生已經會的,再定義他們將要學會的,然后在這兩者間所形成的近側發展區中搭建腳手架,使學生學習依托腳手架的支持,一步一步拾級而上,直到真正學會。開始時老師需要架設支架較密的腳手架,隨著學生的知識掌握度提高或技能熟練,就可以逐步拆解不需要的支架,最終他們不用依賴腳手架也能完成工作或解決問題。(——p.36)
圣鋒老師在“生活中的青花紋飾”一課中,通過情境式教學,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豐滿學生的認知。然后幫助學生建立畫面安排的“均衡法則”概念,教學過程采用圖片對比、范例圖片優缺點問答,以及學生上臺實際修圖等多樣性手段,使學生不僅擁有概念認知,也能實際操作進行對比。繼而,再通過細節的放大、講解與實踐,以及利用軟件的聚光燈功能等,幫助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再指導學生進行創作。最后,老師總結本課學習重點是美麗的、民族的、獨具特色的青花藝術,鼓勵同學們將所學運用于日常生活中。
王博士評價,圣鋒老師在這個單元的教學中兼顧知識、技能與情意三個面向,但在小組合作實踐與知識鞏固方面,還有可改善空間。
3.改善空間
(1)知識鞏固,可穿插IRS問題,可強化認知深度。
(2)讓學生舉手回答,可改為——老師可以將一連串的多個問題改成小組任務,讓學生形成實踐共同體,一起研討、解答并上臺報告。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將知識概念系統化,有助于日后的實際應用,還可提高情境式學習的效果。
4.其它思考
我們學校還沒有安裝麻吉星信息技術系統(這樣表達不知對否?),無法使用實物提示機及反饋系統,但這一講中講到的一些理念,我們還是可以應用的。比如情境式學習,比如教學腳手架,比如,不要直接問答,而是采用小組任務,用實踐共同體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
說到這個小組合作探究,這是麻吉星課堂較吸引我的地方之一。我聽過不少公開課,大多有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學習,但感覺很多都流于形式,為小組而小組,實際的合作、交流和碰撞偏少。那天體驗麻吉星課堂,作為小組中的一員,感覺我們的小組活動及交流,更自然具深入一些。
想到這,我的腦中飄過《教學勇氣》中,帕爾默提到的“偉大事物”。我想,“偉大事物”應該是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或良好的學習小組應該有的東西。如何產生或明確這個“偉大事物”,是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關鍵。麻吉星教學系統反饋及時、全面,有助于教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和思維方式。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找出并圍繞“偉大事物”進行合作學習。
這些想法都只是一閃而過的想法,有待更持久的閱讀,更深入的思考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