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開篇,因為公眾號名字“婉清揚”就來源于此。《野有蔓草》屬詩經鄭風,作者正好是鄭國后人,對詩經里的鄭風偏愛一些,所以接下來呢也會從鄭風的二十一篇開始一篇篇地更。
注釋:
1.零:降落。
2.漙(tuán):形容露水多。
3.清揚:形容眉目漂亮傳神。
4.婉:美好。
5.瀼(ráng):形容露水濃,多。
6.臧(cáng):本讀zāng,意為善,美好。這里通“藏”,一同藏匿,指消失在草叢中。
譯文:
野草蔓蔓連成片,草上露珠亮閃閃。
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艷。
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適合我心愿。
野草蔓蔓連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圓。
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容顏。
不期而遇真正巧,與她幽會兩心歡。
有了注釋和譯文,相信大家都不難理解這首詩的意思。這首詩以男性視角講述了他在郊外偶遇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女,心生愛慕最后兩人在一起的故事。
《毛詩序》曰:“《野有蔓草》,思遇時也。君之澤不下流,民窮于兵革,男女失時,思不期而會焉。”
春秋時期,戰(zhàn)爭頻繁,人口稀少。統(tǒng)治者為了繁育人口,允許大齡未婚男女在仲春時候自由相會,自由同居。所以《詩經》中很多男女的愛情故事在我們今天看來尤為奔放。
這首在最后發(fā)展到了“與子偕臧”的地步,按照聞一多先生的解釋,“臧”通“藏”,用現在的話說,兩個人才剛剛認識,就一起躲到小樹林里“嘿嘿嘿”了。
說起先秦時代人民奔放,就不得不說當時的鄭國,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新鄭一帶。
“鄭風”中絕大部分是情詩,這雖同鄭國有溱水、洧水便于男女游覽聚會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同鄭國的風俗習慣密不可分。正因為鄭國保留著男女自由交往的某些古代遺風,所以也就影響了人們的思想。
這其中一位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的春秋時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夏姬尤為著名。孔子曰 “鄭聲淫”,意思是鄭國的音樂淫蕩奸邪,主要就是因為她。
與鄭國頗有淵源的歐陽修(注:安葬在新鄭,現有歐陽修陵園)在《詩本義》中說《野有蔓草》“男女昏聚失時,邂逅相遇于野草之間”。
德國美學家黑格爾在《美學》第一卷中說:“靈魂集中在眼睛里,靈魂不僅要通過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過眼睛才被人看見”。
《野有蔓草》這首詩就是通過描寫姑娘的眼睛來表現姑娘的顧盼流轉的神情。“清揚婉兮” “婉如清揚”,就是因為這一雙傳神的眼睛讓人魂牽夢縈,才得以留下這膾炙人口的詩篇。
這讓人不由得想起了朱茵眨眼:
這應該是對“清揚婉兮”最好的詮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