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eepsimple
無論我們正處于哪樣無助的困境中都得相信所有的痛苦和迷茫都是暫時的,我們擁有的是更有價值的東西,希望和未來。
1.
老友今天跟我發語音,猶豫許久還是接通了她的語音。我知道,她可能過得不好,但沒有想到那么不好。
電話接通后,傳來很嘶啞的聲音還伴隨幾聲咳嗽。她感冒了,已經發燒幾天, 在家昏睡著,沒有去上班。我感受得到她狀態很差,遠比我想象得差。 這一年,和她聯系少了許多,一是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二是之前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心里總還是有所計較。 她是個不常主動與人聯系的人,和她能保持朋友關系的大多都是別人找她。 這一次聯系隔了又有一個月多。 她被初入職場的壓力弄得身心疲憊,通過電話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抑郁和悲觀。 “你得改變現狀,現狀是靠自己改變的!“ 我在電話一頭鼓勵著她。“額、我知道。。”電話那頭她嘶啞的聲音拖沓著,我知道,那是一句沒有底氣的回答。 那時候我腦海里浮現的是認識她多年來她的雄心壯志,豪言壯語。我不知道,現實是怎樣把她的雄心壯志消耗殆盡。但是我知道,她所承受的,一定比我想象的要折磨。
每一個人在一種環境下過得是否開心,是否滿意,環境占一部分因素,還有性格。我知道她,她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她不滿足于自己物質貧乏得生活在一個那樣物質化的魔都。她可以不計物質的生活在同樣不計物質的北歐城市,但唯獨,她不可以忍受自己在一個物欲橫飛的世界里每天趕地鐵、加班、所有的光環和繁華與自己無關。 我明白,她不是不可以在上海生活,而是她不可以在上海沒錢得生活。
2.
我回想起我的那段上海時光,那大概是我最想要有錢的時候。 上海,魔都,它的魔在于你在那,你就希望自己有錢,希望自己下午茶在和平飯店,住宿在希爾頓。上海的貧富差距太大,大到你完全無法想象坐在頂級旋轉餐廳喝紅酒的人居然和天橋下吃饅頭的建筑工人他們居然就百米相隔,百米的距離卻是天上和地下的距離。上海這種城市,賦予了有錢人太多的的光環,貧苦者太多的黯淡。
當身邊的人在談論去哪家米其林餐廳吃飯的時候,你卻只能數著自己錢包里僅剩的幾張毛爺爺想著買什么菜回去燒。當朋友們計劃去商場購物的時候,你卻只能在網上刷打折的舊款。你總是在猶豫要穿什么出去,穿差了,你怕別人笑,穿好的,你穿不起。 每天行走在最繁華的街道,看著豪車奔馳而過。而這些繁華,通通與你無關。 這些我都明白,我知道這樣貧富差距大,物欲橫飛,燈紅酒綠,琳瑯滿目的城市,在中國,唯獨上海格外顯著。 小時代里展現出來的,是上海上層人士的生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那些生活永遠只是在銀幕上,它代表著金錢,物質和權貴。
我喜歡歐洲,尤其是西北歐,北歐城市。 貧富差距小,社會福利好,其實它們最大的作用在于什么? 我認為在于它可以促進人們的精神幸福。 貧富差距小,窮人過得也很開心,他們也可以度假,富人能有的權利他們也有。富人開奔馳寶馬,他們開大眾。富人去瑞士,他們去近點的比利時咯。 來荷蘭的這幾年,發現富人都特低調,你很難察覺到富人,因為他們沒有炫耀這個概念。 來越久越發現,每個人都可以最大程度做自己,最重要的,不用因為在意他人看法來去改變自己。
整個談話里,她很低落,用她自己的話說,像垂死邊緣的病人,快聊完的時候,她說我滿滿正能量。談話的最后,我說,悲傷、失敗、不順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靠你自己去改變。
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到底有多大,我希望我的人生有許多的那樣一個時刻,我對自己說,我竟然完成了,好佩服我自己。
一生很長,可以做很多事情,一生很短,轉瞬即逝。 讓每一天過得有所意義,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年老時回顧一生,能夠自嘲的說一句“小樣兒 你這一生過得不賴嘛”,我就滿足了。
文/Keepsi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