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縱橫|蘇秦 - 舌燦蓮花天下共相,死志間齊車裂身亡

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國興亡事系君;今日凄涼無說處,亂山秋盡有寒云。
—— 賈島 《經蘇秦墓》

蘇秦 ,字季子,生于雒陽(周天子腳下),家里以務農為生,世代耕作。雖出生貧寒,卻志存高遠,曾毅然舍棄家中數畝良田,外出求學,后師從鬼谷,學習縱橫之術。學成之后,下山游歷,多次游說秦國,述其一統之計,秦王以時機未熟拒絕,后蘇秦潦倒而歸,倍受譏嘲,遂勤奮苦學。頭懸梁錐刺股以攻讀《陰符》,終于在一年之后,想出合縱制秦之方略,于是,又開始了游說燕、趙、韓、魏、齊、楚六國之路。憑借一張利嘴、千丈淵識、萬里卓思,終打動六國國君,以領六國相印,一呼而天下應,成就一代外交家和謀略家。

蘇秦.jpg

師從鬼谷


蘇秦出身貧寒,世代以耕種為生,其父常以身為周人,必當遵從周俗來教諭,認為為人只需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不應該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但是,蘇秦卻生性跳脫、志存高遠,因此,在家中常不受待見,甚至連父母、妻子都輕視他。

有一次,蘇秦父親過生日。他哥哥端了一大杯酒去祝壽,父親高興地贊嘆道:“真是美酒,好甜啊!” 等到蘇秦端了酒去祝壽,他父親卻罵道:“酒太壞,酸的!” 蘇秦只好從哥哥那里借了一大杯酒去祝壽,他父親仍然罵道:“酸酒!” 蘇秦不服地申辯:“這是從大哥處借來的酒啊!” 父親卻說道:“你這倒楣的人,好東西經過你的手就壞了!”

終于,蘇秦覺得自己不再適合在家中繼續生活下去,為了施展抱負,毅然踏上了東行求學之路。

先至齊國,后入云夢山鬼谷門下,學習縱橫之術,與張儀同習游說之學。

這位鬼谷先生實在了得,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而且精通數道。一是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是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是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

蘇秦在先生的精深教導之下,又伴之以自身的聰穎,很快便學有所成,遂下山游歷。

十說秦王


蘇秦學成下山,觀之天下能成大事者必首當秦,于是,不遠萬里來到秦國,數次上書秦王,暢論連橫帝王之術。

蘇秦.jpg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而當時的秦國國君嬴駟雖然年輕,卻也是心有大志、深謀遠慮之人,剛一上位就處死其父遺臣商鞅,之后便比較忌諱游說之人,對于蘇秦所說,心中雖然頗以為然,表面卻漫不經心,一口回絕。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

然而在秦王說完此話之后,蘇秦卻說:

“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伯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文士并飭,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書策稠濁,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弊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于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于戰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勝于外,義強于內,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亂于治,迷于言,惑于語,沈于辯,溺于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于此,秦王是怎么也不會用他了,然而秦王卻深知蘇秦利害,便派人秘密監視他的動向。

歸家苦學


蘇秦多次游說秦王不得,錢財漸漸用盡,無以為繼,衣服更是變得破爛不堪,心灰意懶之下,只能選擇離開秦國,慚愧歸家。

然而家中也不是什么好待的地方,在他歸家之后,他的妻子不愿意幫他縫補衣服,嫂子不愿意幫他做飯,連父母都不愿意跟他說話。兄弟嫂妹還時常譏笑他,說他不務正業,只知道逞口舌之利,必然一事無成。蘇秦只能感嘆說:“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于是,便連夜翻出家中陳書,得太公陰符,奮發苦讀。

蘇秦苦學之時,可謂廢寢忘食,常常頭懸梁錐刺股以明志,提醒自己不要耽于睡覺。而他用錐子扎自己大腿的時候,常常讓血流到腳上都不自知,使得家人都以為他瘋了,也就聽之任之了。

蘇秦以錐刺股.jpg

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了一年多,有一天,蘇秦突然想到,雖然秦王不愿意遵從我的連橫之計稱霸天下,但他依然是當世最強,我應有一計來制衡與他,想要制衡強秦就必然要聯合各國勢力,這才是相安之道。遂拍著腦袋大笑說:“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于是,又毅然離開家鄉開始了游說之路。

游說六國


縱觀天下能與秦國分庭抗禮的當屬六國,即趙、魏、燕、韓、齊、楚。

蘇秦想破腦袋悟出的合縱方略,就是聯合這六國勢力制衡秦國,使秦國不能一家獨大,雖然聽起來簡單,實行起來卻分外困難。

蘇秦.jpg

蘇秦首先來到的地方是趙國。當時趙國以趙肅侯為國君,他的弟弟趙成(奉陽君)是國相,趙肅侯命奉陽君接待蘇秦,而奉陽君不喜歡蘇秦,并沒有聽取他的建議。蘇秦只好離開趙國。

蘇秦又去燕國游說,被晾了一年多才有機會拜見。當時的燕國國君是燕文侯,蘇秦剛一見到燕文侯就進言說:

“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馀里,帶甲數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粟支數年。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佃作而足于棗栗矣。此所謂天府者也。

“夫安樂無事,不見覆軍殺將,無過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趙之為蔽其南也。秦趙五戰,秦再勝而趙三勝。秦趙相斃,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地數千里,雖得燕城,秦計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趙之攻燕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于東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國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戰于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于百里之內。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于此者。是故原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燕國必無患矣。”

文侯聽了深以為然,也不無擔憂的說:

“子言則可,然吾國小,西迫彊趙,南近齊,齊、趙彊國也。子必欲合從以安燕,寡人請以國從。”

蘇秦聽后大喜,向文侯保證定能說服齊、趙加入合縱之列。于是文侯資助蘇秦車馬錢財,將他送到趙國。此時的趙國,奉陽君已死,蘇秦游說已沒有了這個阻礙,于是進言趙肅侯說:

“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皆高賢君之行義,皆愿奉教陳忠于前之日久矣。雖然,奉陽君妒而君不任事,是以賓客游士莫敢自盡于前者。今奉陽君捐館舍,君乃今復與士民相親也,臣故敢進其愚慮。

“竊為君計者,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于民也。安民之本,在于擇交,擇交而得則民安,擇交而不得則民終身不安。請言外患:齊秦為兩敵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齊而民不得安,倚齊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謀人之主,伐人之國,常苦出辭斷絕人之交也。愿君慎勿出于口。請別黑白,所以異陰陽而已矣。君誠能聽臣,燕必致旃裘狗馬之地,齊必致魚鹽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園,韓、魏、中山皆可使致湯沐之奉,而貴戚父兄皆可以受封候。夫割地包利,五伯之所以覆軍禽將而求也;封候貴戚,湯武之所以放弒而爭也。今君高拱而兩有之,此臣之所以為君愿也。

今大王與秦,則秦必弱韓、魏;與齊,則齊必弱楚、魏。魏弱則割河外,韓弱則效宜陽,宜陽效則上郡絕,河外割則道不通,楚弱則無援。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計也。

夫秦下軹道,則南陽危;劫韓包圍,則趙氏自操兵;據衛取卷,則齊必入朝秦。秦欲已得乎山東,則必舉兵而向趙矣。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則兵必戰于邯鄲之下矣。此臣之所為君患也。

當今之時,山東之建國莫強于趙。趙地方二千余里,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數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東有清河,北有燕國。燕固弱國,不足畏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者莫如趙,然而秦不敢舉兵伐趙者,何也?畏韓、魏之議其后也。然則韓、魏,趙之南蔽也。秦之攻韓、魏也,無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蠶食之,傅國都而止。韓、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無韓、魏之規,則禍必中于趙矣。此臣之所為君患也。

臣聞堯無三夫之分,舜無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無百人之聚,以王諸侯;湯武之士不過三千,車不過三百乘,卒不過三萬,立為天子:誠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強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于胸中矣,豈揜于眾人之言而以冥冥決事哉!

臣竊以天下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國為一,并力西鄉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見臣于秦。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論哉!

夫衡人者,皆欲割諸侯之地以予秦。秦成,則高臺榭、美宮室,聽竽瑟之音,前有樓闕軒轅,后有長姣美人,國被秦患而不與其憂。是故夫衡人日夜務以秦權恐愒諸侯以求割地,故愿大王孰計之也。

臣聞明主絕疑去讒,屏流言之跡,塞朋黨之門,故尊主廣地強兵之計臣得陳忠于前矣。故竊為大王計,莫如一韓、魏、齊、楚、燕、趙以從親,以畔秦。令天下之將相會于洹水之上,通質,刳白馬而盟。要約曰:‘秦攻楚,齊魏各出銳師以佐之,韓絕其糧道,趙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韓、魏,則楚絕其后,齊出銳師而佐之,趙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齊,則楚絕其后,韓守城皋,魏塞其道,趙涉河漳、博關,燕出銳師以佐之。秦攻燕,則趙守常山,楚軍武關,齊涉渤海,韓、魏皆出銳師以佐之。秦攻趙,則韓軍宜陽,楚軍武關,魏軍河外,齊涉清河,燕出銳師以佐之。諸侯有不如約者,以五國之兵共伐之。’六國從親以賓秦,則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東矣。如此,則霸王之業成矣。”

趙王聽完之后說:

“寡人年少,立國日淺,未嘗得聞社稷之長計也。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諸侯,寡人敬以國從。”乃飾車百乘,黃金千溢,白璧百雙,錦繡千純,以約諸侯。”

這時候,周天子卻賜了文武之胙給秦惠王,承認了他的地位。之后,惠王氣勢日盛,派犀首攻打魏國,生擒魏國大將龍賈,奪取雕陰之地,而且想要向東用兵。蘇秦害怕秦國進兵趙國,于是使計激怒同門師弟張儀,促使他入秦任職。

蘇秦不得不加快合縱進程,于是來到韓國,進言韓宣王

“韓北有鞏、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商阪之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地方九百余里,帶甲數十萬,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谿子、少府時力、距來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韓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韓卒之劍戟皆出于冥山,棠谿、墨陽、合賻、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革抉芮,無不畢具。以韓卒之勇,被堅甲,蹠勁弩,帶利劍,一人當百,不足言也。夫以韓之勁與大王之賢,乃西面事秦,交臂而服,羞社稷而為天下笑,無大于此者矣。是故愿大王孰計之。

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陽、成皋。今茲效之,明年又復求割地。與則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而受后禍。且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結禍者也,不戰而地已削矣。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異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竊為大王羞之。”

韓王聽完之后勃然變色,按住劍仰天長嘆說:

“寡人雖不肖,必不能事秦。今主君詔以趙王之教,敬奉社稷以從。”

至此,蘇秦已說服燕、趙、韓三國。想到剛被秦國打敗的魏國,可能比較容易說動,便快馬加鞭趕至,進言魏襄王

“大王之地,南有鴻溝、陳、汝南、許、郾、昆陽、召陵、舞陽、新都、新郪,東有淮潁、煮棗、無胥,西有長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棗,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田舍廬廡之數,曾無所芻牧。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絕,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眾。臣竊量大王之國不下楚。然衡人怵王交強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顧其禍。夫挾強秦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魏,天下之強國也;王,天下之賢王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稱東藩,筑帝宮,受冠帶,祠春秋,臣竊為大王恥之。

臣聞越王勾踐戰敝卒三千人,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車三百乘,制紂于牧野:豈其士卒眾哉,誠能奮其威也。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士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比其過越王勾踐、武王遠矣,今乃聽于群臣之說而欲臣事秦。夫子秦必割地以效實,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人,非忠臣也。夫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時之功而不顧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門,外挾強秦之勢以內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孰察之。

《周書》曰:‘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釐不伐,將用斧柯。’前慮不定,后有大患,將奈之何?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一意,則必無強秦之患。故敝邑趙王使臣效愚計,秦明約,在大王之詔詔之。”

魏王聽完之后不曾遲疑,立即開口說道:

“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今主君以趙王之詔詔之,敬以國從。”

之后,蘇秦乘勝追擊,東至齊國,游說齊宣王

“齊南有泰山,東有瑯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齊地方二千余里,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三軍之良,五家之兵,進如鋒矢,戰如雷霆,解如風雨。即有軍役,未償倍泰山,絕清河,涉勃海也。臨菑中七萬戶,臣竊度之,不下戶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不待發于遠縣,而臨菑之卒固已二十一萬矣。臨菑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筑,斗雞走狗,六博蹋鞠者。臨菑之涂,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強,天下莫能當。今乃西面而事奉,臣竊為大王羞之。

且夫韓、魏之所以重畏秦者,為與秦接境壤界也。兵出而相當,不出十月而戰勝存亡之機決矣。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不守;戰而不勝,則國已危亡隨其后。是故韓、魏之所以重與秦戰,而輕為之臣也。今秦之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過衛陽晉之道,徑乎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比行,百人守險,千人不敢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后也。是故恫疑虛猲驕矜而不敢進,則秦之不能害齊亦明矣。

夫不深料秦之無奈齊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計過也。今無臣事秦之名而有強國之實,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計之。”

齊王說:

“寡人不敏,僻遠守海,窮道東境之國也,未嘗得聞余教。今足下以趙王詔詔之,敬以國從。”

成功游說齊王之后,蘇秦沒有猶豫,立馬轉向西南,來到楚國。進言楚威王

“楚,天下之強國也;王,天下之賢王也。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陘塞、郇陽,地方五千余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夫以楚之強與王之賢,天下莫能當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則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臺之下矣。

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其勢不兩立。故為大王計,莫如從親以孤秦。大王不從親,秦必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則鄢郢動矣。

臣聞治之其未亂也,為之其未有也。患后而后憂之,則無及已。故愿大王蚤孰計之。

大王誠能聽臣,臣請令山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之明詔,委社稷,奉宗廟,練士厲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誠能用臣之愚計,則韓、魏、齊、燕、趙、衛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宮,燕代橐駝良馬必實外廄。故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今釋霸王之業,而有事人之名,臣竊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國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讎也。衡人皆欲割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謂養仇而奉讎者也。夫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強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顧其禍。夫外挾強秦之威以內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無過此者。故從親則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則楚割地以事秦,此兩策者相去遠矣,二者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趙王使臣效愚計,奉明約,在大王詔之。”

楚王聽完之后說:

“寡人之國西與秦接境,秦有舉巴蜀并漢中之心。秦,虎狼之國,不可親也。而韓、魏迫于秦患,不可與深謀,與深謀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謀未發而國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當秦,不見勝也;內與群臣謀,不足恃也。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然如縣旌而無所終薄。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諸侯,存危國,寡人謹奉社稷以從。”

至此,蘇秦終于合六國勢力,促成從親,并被任命為從約長,手執六國相印,一呼而天下應,榮耀至極。

蘇秦既約六國從親,歸趙,趙肅侯封為武安君,乃投從約書于秦。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

衣錦容歸


蘇秦在合成從親,歸趙途中,曾路過家鄉雒陽。

此時的蘇秦已非昨日可比,車騎輜重、諸侯使節眾多,聲勢浩大。周顯王聽說之后嚇得不輕,立馬派人打掃街道,設置音樂,準備酒席,親身到三十里外郊外去迎接。當然,他的家人也在此列。

當蘇秦的車駕到時,妻子都不敢拿正面看他,只敢側著耳朵聽他說話。嫂子更是嚇得像蛇一樣匍匐在地上,伺候他進食,并再三跪拜謝罪。

蘇秦見此就問嫂子:“為什么過去那么趾高氣揚,而現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

嫂子哆哆嗦嗦的老實回答:“因為你如今地位變得尊貴,而且有錢有勢了呀。”

蘇秦只得感嘆:“貧窮的時候連父母都不把我當兒子,富貴的時候,親戚們紛紛敬畏至此,權勢地位、榮華富貴,可真是個好東西呀!” 于是散發千金,賞賜給親戚和朋友。

反間身死


蘇秦合縱六國后,返回趙國,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谷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

后來,秦國派使臣犀首欺騙齊國和魏國,和它們聯合攻打趙國,打算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蘇秦害怕,便請求出使燕國,發誓一定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以后,合縱盟約便瓦解了。

秦惠王將公主嫁給燕國太子,同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為燕易王

蘇秦私通燕易王的母親,被燕易王知道了,更加厚待蘇秦。但是蘇秦覺得事情有異,害怕被殺,就提議前去齊國,暗中操作以提高燕國地位,燕易王同意了。于是,蘇秦假裝得罪燕王而逃到齊國,得到了齊宣王的重用,并任命他為客卿。

等到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位,蘇秦覺得時機成熟,就勸說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順,大興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則是搞垮齊國,從而使燕國獲利。但是,不料燕國此時徒生大變,燕易王去世,燕噲繼位,燕國元氣大傷。

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未死。湣王派人捉拿兇手,但是沒有抓到。在蘇秦將死之時,進言獻策湣王,讓湣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為名,將他車裂于市,并懸賞行刺之人以使賊人出現。湣王照計行事,真的抓住并誅殺了兇手。

蘇秦被車裂前夕.png

蘇秦死后,他為燕國死間齊國的大量事實也被泄露了出來,天下人始知其用心。


蘇秦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有失意受辱,亦有得意盡歡。生時舌燦蓮花,難得領六國相印,智計千里,死時身裂鬧市,只能隨五馬奔騰,遺世萬年。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國興亡事系君;今日凄涼無說處,亂山秋盡有寒云。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
劉向《戰國策·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不行》
劉向《戰國策·蘇秦以連橫說秦》
寒川子《戰國縱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61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38評論 3 417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23評論 0 375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91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6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07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8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9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5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8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3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01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8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78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