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覺得,吃飯是最不能忍受孤獨的一件事情。
首次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在大學時期。當我害怕在陌生的環境里的不安感覺時,第一步就是偽裝自己,把自己裝扮地酷酷的,似乎五毒不侵,活像個刺猬,把渾身的刺都朝向別人,只留軟軟的肚皮給自己。當然很多時候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特別是吃飯的時候。剛到大學,為了偽裝自己,特意一個人去食堂吃飯,然后才體會到飯這玩意兒不能一個人吃,因為會吃出寂寞。別人都是三五成群,你去打飯我占座,只有我一個人,去打飯就沒有座位,旁邊的座位只要一沒人,就會被問有人嗎?我可以坐嗎?沒錯,然后周圍就會被占領。他們在吃飯,在嬉笑在打鬧,自己始終是一個人靜靜地吃完一碗粥或者一塊餅,周圍的陌生人會因為一些私密的話題看到我在而噤聲,知道嗎?這是最討厭的地方。
后來,我就不再一個人吃飯,即使一個人吃飯也是很偶爾的時候。
跟室友是三個人以上一起吃飯,再也不擔心回來的時候座位被別人占領;也不擔心看到別人嬉笑怒罵,其中沒有自己。飯桌絕對是各種八卦和曖昧情愫的培養基,我們在飯桌上培養感情,經歷別人和自己的人生,難看的吃相只能留給信任的人來看,這一點我一直這樣覺得。
除了室友,后來我還多了三四個鐵哥們,有男有女,我們跟鐵打的一樣,只有看見甲肯定會看見剩下的幾個,而看見乙就知道其他人在附近了。鐵打的哥們情誼也來自吃飯,臨下課,果敢的男生從后門竄出,先別人一步占據最好的位置,等著我們后來者大搖大擺地坐上去。這樣的情誼久了,大家從占座一起吃飯,延伸到一起去上課下課,一起去后山籃球場輪滑,一起去學校情人湖散步,一起租電動車走綠道……一起做的事情多了,更多的情愫就產生了,其中A女和B男好像有點曖昧,但B男又是個有女朋友的人,這樣的感情素來不被我看好,所以我攜帶著另一個哥們稍稍遠離了他們。
我攜帶著的這個哥們成了我大學不可抹去的一筆。在我考研心情最低落和沮喪的時候,我這哥們兒陪著我度過最孤獨的吃飯時間。讓我的悲傷和難過有處安放,讓我覺得自己沒被放棄。我曾擔心,我離開這個哥們,獨自一人北歸會怎樣,我曾以為我會悲傷地要死掉,事實上我只在火車上哭泣了兩天,便能繼續清爽地上路了。
人啊總是健忘的動物,人都會以為自己失去什么什么會難過到死掉,結果是沒死掉,但是心里總會缺那么一小塊兒,缺來缺去的也就離麻木不遠了。
后來,我到了北京,經歷了很長一段沒有朋友沒有陌生人的日子,實習下班回家,我就坐在狹小的隔斷間里,望著窗戶外面開始發呆,我想看看書,可是沒心情,我想跟人說話,可是開不了口。我最擔心的一件事終于來了,那就是一人食——一個人吃飯。我享受過夜深在小店里買份涼皮兒再要瓶北冰洋的夏日至尊套餐,我也享受過過生日時給自己買份菜買瓶啤酒,就當這個生日過了的感受,平安夜是孤獨的,圣誕節是孤獨的,分的蘋果是工作伙伴給的每人一個,端午節是孤獨的,中秋節是孤獨的,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是我最討厭的孤獨時光。而我還必須適應它。
工作后我以為,人情淡薄難交摯友,那些工作上的伙伴僅供工作時候發什么資料傳什么信件說幾句話就好。沒想到的是,我還適當的交了幾個能說點三分之一心里話的朋友。我們會在夏日的傍晚擼串喝酒到深夜,打著滿足的飽嗝;我們也會在團隊建設時喝得醉醺醺的,吐在別人身上,第二天的時候被對方哂笑;我們會在某人的送別會上,哈,同樣喝多了抱頭痛哭……我以為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很久,我能在這樣的美夢里長久地不用醒過來。我能在吃飯的時候,抬頭看見是熟悉的人給我的舒心的笑臉,我能不再只是一個人吃飯。
可是,就像歌詞里說的“相聚離開都有時候”,不是不會來,是時間還沒到。到了那個點兒,那個人也該走了。我也該變成一個人吃飯,可能后來會有人替代他,但是感覺一定不會一樣。
所以人老是在這樣孤獨-對抗孤獨-再次孤獨-再對抗孤獨中無限循環下去,遇到能一起吃飯的人也是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我老會想到一個場景,一個奔跑的女孩跑在路上,你可以把她想象成紅發的羅拉,她一直跑一直跑,起初很輕盈,看見的風景很美;然后一個人加入了她的隊列,他們不斷適應,終于習慣,女孩綻放了笑容,覺得人生真是快樂,可是很快那個人到時間該走了,他只能揮別女孩,女孩黯然神傷,但是必須接著跑,慢慢地終于適應那個人不在了的現實,她也能稍微輕松些,又有一個人加入了,帶給她不一樣的喜悅心情,他們再次重蹈覆轍,可女孩最后還是一個人跑,帶著各種心里的包袱。我一直覺得那個女孩就是我,我遇到很多人,也失去很多人,我想把很多人留在身邊,卻發現很無力。最后我只能一個人帶著曾經兩個人的心情繼續跑,不知道該跑多遠。
現在很多時候都深陷一個人的囹圄,困住就是走不出去。一個人吃飯也終于習慣了,一個人可以自拍,一個人可以旅行,一個人可以喝啤酒,一個人可以做很多事,偏偏一個人不能做到分道揚鑣。
所以,還能一起吃飯的機會就快點珍惜。陪我吃過的人們,多久都會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