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廣東話里的“手信”,就是人們通常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并非按計劃買來的大件或貴重商品,而是信手捎來,故稱“手信”。
? ? ? 手信,不是指貴重的禮品禮物,而是突出當地的傳統人文價值,講究攜帶方便,輕巧,具有當地文化特色,又能討得親人朋友歡心的禮物。
? ? 收到手信,自然是十分開心的事情。
? ? 先生有個習慣,不管去哪里出差或旅行,都會給我們帶手信回來。記得有一次先生去大連出差,順便去北京逛了 一圈,給我們帶回來的是一只“貝殼豬”和“北京烤鴨”。“烤鴨”自然早就被吃掉了,似乎和普通鴨肉沒啥區別,但是這只“貝殼豬”跟著我們搬過幾次家,直到現在都一直被存放于書房的書架上,每每看到它,都能讓我回憶起之前的美好時光,實在是令人愜意的事情。從那以后,我和先生就有個約定:無論是誰去哪里出差,都帶有當地特色的藝術品回家存放,既可以美化家里裝飾,又可以承載一段美好的旅途記憶,兩全其美,比帶那些美味的特產有意義多了。所以,我家書柜有單獨一面柜子就是專門用來盛放旅游紀念品的。現在擺在上面的物件有:山西的剪紙、山東的桃木劍、河南的仿古唐三彩、南京的雨花石、蘇州的絲巾、青陽的折扇、鼓浪嶼的《蘇婷的詩》……閑暇時候,每當我細心擦拭這些物件的灰塵,身未動,心已遠,靈魂似乎又再次回到了美好的旅途時光,不經意間又會計劃下一次的出游。
? ? ? 在我衣柜里面,還存放著媽媽專門從北京給我帶的一個小布方包,是那種機器刺繡的工藝品,上面還繡著“北京留念”四個字,樸實美觀,我很是喜歡。如今,媽媽在距離我千里之外的武漢和妹妹一起生活,每次看到這個包包我的身心都會被滿滿的母愛包裹,自然就免不了跟媽媽打上一通電話,敘家常,報平安。這也是手信帶來的神奇情感聯通效應。
? ? ? 有些手信適合存放,讓我們忍不住時不時拿出來重溫舊時光,有些手信則適合穿戴,讓我們對某份情感念念不忘。那個暑假,你從新疆來看我,給我帶了一條紅色的玉石珠串,大小、色澤、長度都很契合我的手腕,簡直就是量手定制,在你幫我戴上去的那一刻我心里滿是驚喜,便再未舍得摘下。睹物思人,從此我把這份情意深埋心底,細細珍藏。
? ? ? 送出手信,也是讓人特別快樂的事情。
? ? ? 當我看到對方收到我的禮物,眼神里透出的那份歡喜,言語間急切向我表達的那份謝意,我心里那份快樂與滿足自不必言說。因為,畢竟我在挑選每一份手信時都傾注了無限的深情與思考,你們真正喜歡,我便心滿意足。簡單來說,一份手信能讓我們收獲雙份的快樂!
? ? ? 手信,不在于貴,而在于心。代表著祝福與關心,凝聚著心意與深情。